第2152章 大结局

姚广孝知道再无希望,彻底离开金陵后,再也没有回去过。

过完了这个年,姚广孝想着要回金陵看看,还想再次联系朱棣,但意外发现朱棣已经不在金陵,经过多番打探才知道,朱棣出海了。

“去了美洲?”

姚广孝皱起眉头。

美洲在什么地方,他还是知道的。

世界地图长什么样,他也看过。

去了美洲,差不多是被朱炫发配到那么远的地方,去了基本回不来,这可怎么办?

他和朱棣是知己,如今朱棣不在了,那么他留下来,又有什么意义?

“我也出海走走吧!”

姚广孝叹了口气,实在不知道,未来的路可以怎么走。

这一切,已成定局。

到了这个时候,朱元璋已经死了,姚广孝这才想起来,自己和朱元璋是同一个时代的人,年纪也老了。

除了出海走走,看能不能找到朱棣,真的不知道,还可以再做什么。

金陵附近是有船,可以自由出海。

只要能买到船票,先到了泉州或者广州,可以再乘船去吕宋、三佛齐等地,到了这一步,再打听去美洲的航线如何。

现在大明在海上航行方面,开始逐步完善。

以后想要出海,将会更轻松方便。

但同样的,将来想要出海,限制也会更多,发展到了一定程度,不会无条件让你出去,一些政令,朱炫将会逐渐收紧。

姚广孝一直等到第二天,将近中午的时候,才去检票上船。

不过,在上船时,检票的人看着姚广孝好一会,笑道:“你是还俗的和尚?”

姚广孝好奇地问:“为何这样说?”

检票的人说道:“你的身上,还带着念珠。”

之前戴念珠,姚广孝差点死了。

后来发现没有念珠,他浑身不舒服,于是又找了一条。

“不是!”

姚广孝摇头否认,上了船。

大船很快离岸,往出海口驶去。

但在这个时候,几个人往姚广孝走来。

刚才那个验票的人指了指姚广孝,道:“就是他!”

闻言,姚广孝脸色大变。

他知道这些人,又通过念珠认出自己是谁了。

朱炫对姚广孝的通缉,从来没有停下来过。

很多车站等相关地方的人,一直盯着和和尚相关的事情。

刚才看到一个,类似还俗和尚的姚广孝,检票的人第一时间上报,但还是先开船,再捉人。

一旦开船了,姚广孝就逃不掉。

否则还有可能让他上岸。

姚广孝看到他们走来,本想要逃出去的,但自己年纪大了,来的人还那么多,好像逃不掉,也没有逃的意义,最终束手就擒,让他们把自己带回去。

“你们为了捉我,也做了不少事情吧?”姚广孝道。

但是,没有人理会他的话。

船上的舵手再靠岸,把姚广孝带下去了,船和正常没事一样继续出发。

下船之后,姚广孝将要直接转交锦衣卫。

再经过锦衣卫查明身份,正是曾经那个妖僧。

——

这个消息,终于上报到朱炫那里。

“捉到妖僧了?”

朱炫惊喜地问。

莫黎点了点头道:“捉到了,查明是妖僧没错。”

朱炫心中大喜,想了想道:“带他进来看看。”

过了没多久,姚广孝被带了进宫。

朱炫记得第一次和姚广孝见面,妖僧还不算老,脸色红润,神采奕奕,但现在再见面,姚广孝变化很大,有一种比去年的老朱,还要老的感觉。

“你这妖僧,无处可逃了吧?”

朱炫淡淡地问。

姚广孝叹息道:“不仅无处可逃,也是因为年纪大了,走不动了,再逃下去也没有意思。”

他的锐气,被朱炫一次次磨平。

也太累了,实在不想再逃。

如果没有被认出来,他还是会跑的,但被认出来了,那就不跑了。

朱炫好奇地问:“你还想出海?”

姚广孝道:“想去找燕王殿下。”

朱炫叹道:“你和四叔的关系,可是真的好。”

“互为知己。”

姚广孝肯定道。

他们的关系,确实挺好的。

朱炫问道:“你想不想知道,我要如何对付你?”

姚广孝满不在乎道:“想怎么对付,你随便,我已无所谓了。”

到了这一步,早晚是要死了。

姚广孝不想知道,自己是怎么死的。

“算了。”

朱炫看到姚广孝如此,也没什么意思。

把人捉了之前,他很期待,现在真的捉回来了,又觉得没多少意思,没有报仇的那种快感。

好像,也就这样了。

“带下去吧。”

朱炫挥了挥手道。

马上有人过来,把姚广孝带走了。

朱炫想了一会,问道:“朱橚和朱桢在凤阳如何了?”

莫黎道:“他们一直喝酒,借酒消愁。”

朱炫满意道:“多喝些酒比较好,吃吃喝喝,让他们最后逍遥一段时间。”

到时候,死得无声无息,那就够了。

——

姚广孝那个妖僧捉了,算是解决了朱炫一个心头大患。

还有那个妖道袁珙,朱炫不知道此人已经死了,但对袁珙的通缉和追捕,没有因此停下。

愿意留下的藩王,现在还是逍遥快活。

不愿意留下的,已经带兵打出去。

亦力把里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被李景隆和朱楧他们全部灭了,下一步是通过帕米尔打出去,直接往西方去。

至于更北边的,漠北以北的地方,暂时没有打。

因为太冷了!

海上的开拓,也在继续。

朱高炽和朱模没有吹牛,直接把澳洲占领了,当地的土人,根本不是他们的对手,然后开始在澳洲挖矿、筑城等等。

大明的海上霸主地位,越来越巩固,谁也无法撼动。

朱炫得到这些消息时,慢慢放心了些。

他们的成功,说明他制定的计划,还是可行的。

打出去的计划,还是可以顺利打出去。

他只要在后方,提供足够的后勤支持,他们真的能把全世界打下来。

随着时间推移,很快到了建文三年。

朱允熥当皇帝的第三年了。

“陛下!”

郑赐回来,朗声道:“经过我们工部的验收,北平新宫全部完成,新都也建设完成,随时可以迁都。”

终于,要到了迁都的日子了。

朱炫有些激动,想了好一会,道:“去联系季先生,让他选一个适合迁都的日子。”

“是!”

侯显连忙说道。

迁都是件大事,马虎不得。

季文靖推演了好久,才给朱允熥推演出一个合适的日子,就在九月份。

朱允熥刊登报纸,告知天下,九月份将要迁都,一时间天下震动,惊叹不已,其实迁都的消息,早就在传了,不过传到了现在,终于要成为现实。

——

武当山上。

“师兄。”

唐赛儿说道:“我准备到北平附近,开一家道观,你给我资助点钱吧!”

现在白莲教早就没了,听说姚广孝也被处死,她觉得终于完全的自由自在,也想下山走走,一直在山上很无聊。

“我哪来的钱,给你开道馆?”

宋远桥听着连连摇头道:“何况开道观,到处可以,为何非要去北平那么远?”

唐赛儿道:“我不信,师兄肯定有的。”

至于为何要去北平?

因为那样,可以距离他,更近一些。

唐赛儿又道:“我要为武当山传道,这是好事啊!师兄,你会支持我的,对吧?”

宋远桥:“……”

不过宋远桥最后,还是资助唐赛儿,去北平开一家道观。

唐赛儿也不犹豫,拿到钱马上下山,直奔北平而去。

通过各种关系,终于要到了一块合适的地,把道观建造起来,在这期间,她还可以看到,经常有火车,一车车地拉送货物。

她知道,那些是迁都要搬运的东西。

唐赛儿心里在想:“我要想办法,让他知道我在城外有了道观,让他来走走才是。”

这样想着,时间很快,到了九月份。

应该搬的东西,全部搬完了。

不仅皇宫要搬,朝廷大臣,也要全部搬迁北上。

这段时间里,铁路不知道多繁忙。

——

九月初五。

迁都仪式的日子,正式到来。

朱允熥宣读圣旨,宣布北平是新都,金陵是旧都。

礼部的官员,在圣旨宣读完毕了后,开始准备各种迁都应该做的礼仪。

一时间,全城欢呼,热闹非凡。

北平城内不仅有大明百姓,还有很多海外使臣,他们受邀前来观礼,感受大明的强盛、繁华,以及凌驾于这个世界之巅。

大明新都,立在北平。

大明疆域,在不断扩张,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

日月所照,江河所至,皆为明土。

万国来朝,四海来拜。

全书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