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31章 想办法筹粮

就在栓子过江之前,首批入朝的志愿军发起了攻击。因为高度保密,美军和南朝鲜军并未发觉志愿军入朝,被打的措手不及,也被打懵,直可谓是溃败。短短十余天时间,志愿军打到了清川江。但攻势又戛然而止。

此举是消灭敌人有生力量,故意而为之,也让敌人司令部陷入困惑,并做出误判,从而为第二次战役打下了基础。

此时,栓子带领全师,已隐蔽在山林第九天。

天气越冷,心里却越来越热。保持无线电静默,不准发射信号,但可以接收信号。通过志愿军通用密码,可接收到战场态势。还能通过有线通讯,军部把获知的消息,通过电话,告知各师指挥员。

战役结束,志司专门发来战斗总结,分析敌我双方各自优势劣势,并指示各部队,与强敌作战,须注重发挥我军夜战、近战之优势,发扬我军敢打必胜之信念。

最后作战指示,无疑是刺刀扎着了赵鹏举的痒痒肉,是又痒又疼。他咧着嘴,哈着白气,叽叽歪歪:“我还以为美国兵长了三条腿,他们也就是长了大鼻子。”

赵鹏举在变相地发牢骚,人家都干上了,还打了胜仗,咱们却仍窝在山窝里,与山林的树木、石头,还有土混为一体。

赵大富也心急,但赵鹏举叽歪了,他反倒变得平静,冲赵鹏举龇牙:“什么大鼻子,就跟你见过似的。”

上哪去见?入朝已是第十六天,连敌人的毛都看不到,大鼻子只是听说来的,还说他们个头挺高,皮肤煞白,属于白种人。他们受过正规的训练,也有很多人参加过二战。

栓子注意到了这些,但更注重收集美军火力情况。最近,军部也转发不少关于美军装备的情报,战斗机是喷气式,比日军飞机飞得高,飞得快。还有B-29轰炸机群,一次携带上百吨炸药,能把一条小山沟炸平。

还有火炮、坦克,打老蒋时,就知道这些家伙的厉害。还有他们手中的轻武器,加兰德步枪,卡宾枪,汤姆逊、勃朗宁重机枪——

栓子很想搞到一支加兰德,这是半自动步枪,一次装弹八发,上一次膛,可连续扣动扳机,直至把弹仓子弹打光,杀伤性还优于三八大盖。他已告知五个团长,等缴获到加兰德后,务必送到师部两支。

其实,栓子也着急。到朝鲜干嘛来了,不是游山玩水,不是像在夫子山那样,守着一片山林,与小鬼子周旋,而是要进攻,把所谓的“联合国军”赶出三八线。

栓子是师长,此时必须稳坐钓鱼船。所以赵鹏举叽歪,栓子沉默不语,仍专注地看着地图。栓子不说话,赵鹏举不再叽歪。

此时,z军军部内,张楚华却大发牢骚。作为老红军,身经百战,怎么还会发牢骚?但眼下形势,让政委焦元春也恨不得向兵团司令部打电话。

半小时前,军部接到志司和兵团命令:我志愿军将发起第二次战役,你军作为东线预备队。

听参谋长读完电报,张楚华差点不相信自己耳朵,他忽地站起来,在石头房子里转了两圈,挥着双手说道:“预备队?老子打了这么多年的仗,什么时候当过预备队!”

焦元春也眉宇紧皱,加强过后,全军四个师,已超过五万兵力,却成为预备队。短短一分钟之内,他看了五次电话,但还是控制住情绪,没有抬起手。

陪张楚华抽了一支闷烟,又努力平复自己情绪,焦元春挤出笑容,说道:“咱们入朝作战,并非一朝一夕就能取得完全胜利,所以咱得向栓子学习,解放战争时期,他的独立旅一直被当做地方部队,留在后方牵制敌人,直到淮海战役,才脱颖而出。”

张楚华明白,政委是说此战可能要持续一年以上,是金子总会发光,往后肯定有机会,所以要保持冷静。但以张楚华对敌我态势了解,想要一战成名,会颇有些难度。毕竟是在陌生地域面对陌生又强大的对手。

但志司和兵团命令已经下达,不可更改。窗外的天空阴云密布,看来要下雪了,还将是一场大雪。

朝鲜两江道厚昌郡东面山林,一座山洞内。厚厚的帘子遮挡住洞口,洞内一堆篝火烧的正旺。天气又冷了,还是潮湿的那种冷。师部和病号挤在一起,靠篝火与毛毯取暖。

老冯搓着手,向栓子报告眼下情况。后勤运输遭到美军飞机轰炸,一时上不来,干粮只够维持五天,单薄的棉衣、被子已挡不住夜里的寒。

栓子想了想,说:“通知各团,让战士们挤在一起取暖。”

“那粮食呢?”老冯问。

栓子说:“打电话问问军后勤部,如果三天后还送不上来——不。”栓子顿住了,师部也已接到作战指示,将于后天向敌人发起攻击,但z军作为预备队,仍在原地驻守。但战场态势瞬息万变,说不定刚开打,就接到出击命令,所以必须有提前量。

“两天,如果两天时间运不上来,咱们自己想办法筹集粮食。”栓子坚定地说道。

“好。”老冯点点头,走向电话。

军后勤部答复是,道路已经抢修完成,预计明天就可以送一批粮食上来。老冯给栓子说完,目光并未离开栓子的脸。

预计两个字,搞的栓子很难受,就跟天气预报一样,完全不准。说好的今天下雪,但到现在一粒雪没见,倒是刮了一天的风。

栓子皱起眉头,对老冯说:“这样不行,老冯,依我看,还是就地筹集粮食,要么另辟蹊径,你带队回国搞粮食。”

老冯笑了:“我就是这么想的,这里距离国境线不到三十里路,天气又冷,估计江面上已经结了冰,能从江面通过,就是回去搞粮食,一天一夜保准能回来。”

栓子乐了,冲老冯说:“你个老家伙,看来早就想好了,那还愣着干啥,赶紧去啊。”

老冯却叹息一声,说:“听说这边百姓都穷,我怕搞不到太多粮食。”

“能搞多少,就搞多少。”栓子挥手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