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9章 修炼《青木长生经》

第759章修炼《青木长生经》

杨正山捋着胡须想了想,说道:“三大宗门的事情我们不要参与,你跟陈中术和吕华说一声,让他们躲着点!”

三大宗门和幽狱门大战,必然是一场残酷的战争,杨正山现在没心思掺和这些事情,

也不想让秘武卫掺和进去。

别以为秘武卫躲在暗处就不会被牵扯到其中,三大宗门在灵秀之海经营了上千年,他们肯定有自己的情报网络。

这些年秘武卫能够平稳的发展起来,那是因为秘武卫还太弱小,不值得三大宗门关注可一旦三大宗门要与幽狱门开战,必然会先清理灵秀之海内部的势力,到时候说不定来个搂草打兔子,把秘武卫也给找出来了。

所以为了以防万一,这段时间还是让秘武卫躲着点比较好。

“是,还有一件事,吕华想要回去突破,请求家主同意!”李昌说道。

“嗯,让他把秘武卫的事情安排好来找我吧!”杨正山说道。

吕华进入先天境已有二十多年,也是到了该突破的时候。

虽然突破至地煞期没有太大的危险,但也许有一个安全的环境来转化真气,引起入体这个过程需要静心修炼一段时间,还是回灵源之地比较好。

之前陈中术就是回去修炼了两年的时间,成功迈入了地煞期。

将这边的事情安排妥当之后,杨正山就回到了灵源之地,

这些日子他一直跟蓝鹏在一起,虽然也有机会回来,但实在是不好在灵源之地呆太久,所以一直拖到现在他才能静下心来清点一下在遗阵中的收获。

灵泉山坪中的别院中。

杨正山先是洗漱了一番,换了一身乾净的衣衫,这才来到书房。

郁青衣丶红云和青霞都在。

“东西呢?”杨正山坐下书桌上,问道。

红云和青霞搬来两个箱子,放在桌子上,说道:“都在这!”

“灵果和灵药都已经让万宝堂的灵植部种下了,功法除了《青木长生经》和《青华雷决》外,其他人也都交给了传功堂进行了抄录,并放入了藏书楼。”

“阵法和炼丹传承也交给了秘法阁,目前秘法阁的灵丹坊和炼器坊都在进行研究!”

“其他乱七八糟的东西都送到了万宝堂和秘法阁!剩下的这些可能是法宝的东西,嗯,还有你的功法!”

郁青衣指着两个箱子里的东西,说道。

灵源之地目前有一个议会,也就是宗族议会,议会之下有六堂九部,六堂分别是执法堂,护法堂,外事堂,万宝堂,传功堂和秘法阁。

执法堂负责维护灵源之地的律法,有执法部和官衙部,其实就是灵源之地的行政机关,主管民生,经济,生活物资调配,户籍,律法等等。

护法堂则是灵源之地的武力机构,也就是军队,整个护法堂只有一千精兵,他们整日除了修炼之外,基本上无事可做,算是比较清闲的部门。

外事堂就是管理灵源之地外部的事情,堂主杨明志还在神木岛,所以外事堂在灵源之地如同虚设。

万宝堂负责灵果丶灵药种植,各种灵物的生产和分配,之前炼丹坊和炼器坊都归属于万宝堂的,不过因为炼丹和炼器都与符纹秘法有着密切的关系,所以这两个部门也就归属于秘法阁管辖。

而秘法阁负责研究符纹秘法,下辖炼丹坊丶炼器坊丶阵法部三个部门,阵法部其实早已建立,不过以前没有阵法传承,所以整个部门只有小猫三两只,现在有了阵法传承,他们可以扩充一下人手了。

最后一个就是传功堂,负责灵源之地的教育和功法收集,有藏书楼和演武阁两个部门。

灵源之地的藏书楼可是非常大的,在离开神木岛的时候,杨正山就将神木岛上所有的书籍和功法全部搬到了灵源之地,同时这些年他得到的所有功法,都在藏书楼有备份。

至于演武阁,其实就是灵源之地的教育部,灵源之地所有的学堂都有演武阁管辖。

如今灵源之地的人口虽然不多,但管理机构却已经彻底完善起来了,各堂各部都有自已的职责,而每个人也都有自己的事情可做。

杨正山打开箱子,看看里面的物品。

两册竹简分别是《青木长生经》和《青华雷决》,另外还有一面铜镜,一把玉质小剑,一面盾牌和几个阵盘。

阵盘和铜镜都是他在那个阵法师洞府中得到了。

盾牌则是他在另外一个洞府得到的,大概有三尺大小,通体玄黑色,表面上有明显的符纹,看起来颇为神秘。

“这也是法宝!”杨正山拿起玉质小剑。

这柄小剑只有一尺长,说是匕首也不为过。

他如果没记错的话,应该是从埋伏他的那三个老者的储物袋中得到的。

“有可能是,它的质地十分坚硬,我全力都无法将它斩断!”郁青衣说道。

杨正山抚摸这玉质小剑的剑身,感受着那种细腻的触感,“如果是这样的话,那还真有可能是!”

他们也不知道什麽样的东西才是法宝,所以他们也只能猜测。

放下手中的玉质小剑,杨正山又拿起《青木长生经》来,问道:“你有没有研究出点东西来?”

郁青衣摇摇头,“没有,我尝试修炼了一下,结果发现根本无法修炼!可能是因为我没有灵窍!”

杨正山索性打开《青木长生经》看了起来。

其实他早就看过了,只是还没有仔细研究。

按照《青木长生经》中所说,仙修的境界分为炼气丶筑基和金丹三个层次,至于还有没有更高的境界,这上面并没有描述。

炼气境分为九层,通过吐纳法引导天地灵气入体,经十二正经汇聚至丹田,与丹田形成气海。

这跟先天武者非常类似,唯一的差异就是仙修需要灵窍。

而灵窍位于百会穴上三寸,与识海相连。

先天武者修炼的是真气和真元,而仙修修炼的是法力和灵力。

“我先试试吧!”

杨正山轻声说道。

“也好,小心点,若是不能修炼就修炼武道,没必要非要修炼者仙法!”郁青衣有些担忧的说道。

杨正山笑了笑,“放心吧,我心里有数!”

等郁青衣三人离开书房,杨正山又将《青木长生经》的炼气篇仔细熟读了一遍,然后开始按照上面的吐纳引气法修炼起来。

他盘膝坐在蒲垫上,双目微闭,细细感受着周围的天地灵气,接着他双手掐诀,一呼一吸,吐纳着周围的天地灵气。

灵气入体,缓慢的流经十二正经,汇入丹田气海之中。对于这个,杨正山并不陌生,因为他之前修炼的武道引气法也是这个流程。

不过接下来他就发现了与武道修炼的不同之处。

灵气汇入丹田之后并没有转化为真气,而是再次沿着十二正经汇聚在百会穴,准确的说应该是汇聚在灵窍之中。

下一刻,杨正山只觉得心神一震,精神瞬间通明了不少,紧接着他就发现一道朦胧的景象呈现在他的心神之中。

“这是神识!”

杨正山心念一动!

一个大周天运转结束,他睁开双眼,若有所思。

他大概明白了修仙者的法力和武者的真气之间的差别了。

真气之中没有精神力量,所以真气外放之后,武者就无法再控制真气变化。

而修仙者的法力掺杂着精神力量,哪怕是外放出去,修仙者也能控制变化,如此一来,修仙者法力施展法术就具有更多的精妙。

所谓灵窍,其实就是汇聚传导精神力量的渠道,可以连通识海,让精神力量与灵气融汇,从而转化为法力。

其实武者也有修炼精神力量,不过是从武神境开始。

铸就灵基,塑造金身,为武神。

凝练元神,脱凡成仙,是为武仙。

“所以武道就是仙道一条捷径,将精神之力延后修炼,从而可以更快更简单的达到更高的境界,并且还能修炼者不再受灵窍的限制!”

杨正山心中升起一道明悟。

其实武道并没有什麽不好,反而具有很多优势。

首先它不需要灵窍,任何人都可以修炼。

其次它修炼起来更为简单,修行的速度也更快,

最后它可以让人达到更高的境界,获得强大的实力和数百年寿元。

与仙道相比,武道像是一条捷径,但是对于普通人来说,武道就是一条康庄大道。

那些没有灵窍的人不能修炼仙道,却可以修炼武道。

他们同样可以获得强大的实力和数百年寿元。

当然仙道也有仙道的好处,寿元更加悠长,实力更加强大,拥有更多玄妙的能力,这些都是武者所不能比较的。

杨正山沉思了一会,再次修炼起来。

他还是决定转修仙道。

因为仙道更加强大。

而且刚才他发现自己修炼这《青木长生经》并不显得困难,反而有种水到渠成的感觉。

从《乙木长春功》到《青木长生功》,再到现在的《青木长生经》,他转化起来都没有感觉到任何困难。

《乙木长春功》和《青木长生功》之间应该没有必然的联系,但是两者都是中正平和的功法,有着很大的契合度,所以转化起来非常容易。

而《青木长生功》就是出自《青木长生经》,他修炼《青木长生经》根本算不上转修,而是精修。

只需要将体内的真元按照《青木长生经》的方式运转真元化为法力即可。

杨正山修炼了两个时辰,运行了两个大周天,然后回过神来,心里默默计算起来。

“运转一个大周天只能转化一缕真元,需要花费一个时辰,我现在拥有三百二十缕真元,那就是需要三百二十个时辰。”

“每天修炼四个时辰的话,大概需要八十天的时间!不到三个月的时间,倒是也不慢!”

“不过将真元全部转化为法力,会不会让我的修为降低?”

杨正山若有所思。

先天境分为气海丶地煞丶天罡三个层次,而炼气期分为九层,那天罡期对应的炼气层次就是七层到九层。

一缕真元不等于一缕法力,经过凝练之后,大概两缕真元才能凝练出一缕法力来。

杨正山再次闭上双眼,细细观察着丹田内的情况。

之前他的丹田分为阴阳,真元也跟着分为阴阳在丹田气海内运转,就如同一个漩涡一般运转不息。

而现在这其中又多了一缕法力,可这法力没有分阴阳,独立在丹田内占据了一点点空间,与真元泾渭分明!

“法力和真元并不冲突,其实我没必要急着将真元转化为法力,可以一边吐纳引气入体修炼法力,一边慢慢的将真元转化成法力!”

“仙道修炼旷日持久,绝非一朝一夕的事情,看来我要做好打持久战的准备!”

“另外修炼《青木长生经》极为耗费心神,估计我一天修炼四个时辰就足够了,再多可能会使我心神疲惫,精神不济!”

“欲速则不达!”

片刻之间,杨正山就对自己接下来的修炼做好了计划,每天固定修炼四个时辰,休息三个时辰,剩馀的时间则可以研究一下其他的。

杨正山又修炼了一个时辰,尔后起身感受了一下自身的变化。

仙修拥有神识,不过他的神识很弱小,勉强能笼罩自身,做到内识的程度。

不过神识却让他的灵觉更加灵敏,周围风吹草动仿佛都能呈现在他的心间一样。

以前他也可以通过五感来感应周围的情况,但是神识带来的灵觉更加直观。

听到的,看到的还需要进行推测再能确定周围的情况,但神识更像是开了上帝视角一般,将周围的一切都纳入了自己的观察之内。

当然,这种能力也不是逆天的,杨正山的灵觉还没有到纤毫毕现的地步。

突然,杨正山心中闪过一道灵光,他的自光透过房间的景象投入到外界,立即外界卧房的景象呈现在他的眼中。

“果然,提升神识可以扩大对外界的感知!”

之前他进入灵源之地后,只能看到外界十几丈范围内的景象,但现在他却能看到三十多丈的区域。

很奇特的感觉,就仿佛他还站在原地,还能观察外界周围的景象,甚至能透过窗户看到房间之外,但是超过三十丈之后,景象又会变得非常模糊。

这不是用眼睛看到的景象,而是用神识观察到的景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