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六章 坐地起价
翌日快天黑的时候。
黎棠月回到家里,迎接她的不是大宝小宝的拥抱。
而是叽叽喳喳的声音,还有一屋子的臭气熏天。
大宝,小宝撵着这一屋子的鸡鸭鹅到处跑。
谢尘延则是心无旁骛的在角落里敲敲打打,也不知道在干什么。
“大宝,小宝,快别玩儿了。”
谢尘延听到她的声音,转过头来,“你回来了,快看看这些够不够用?”
黎棠月一路绕过这些家禽制造出来的一地狼藉,来到谢尘延身边。
看着他周遭散落的木桩道:“应该够用一段时间了,你这又是在做什么?”
谢尘延放下手里的柴刀,“我琢磨着这么多牲畜也不能一下子全宰了,就在院子里做个牲畜圈吧。”
黎棠月点点头,“还是你想的周到。”
“尘延媳妇儿!尘延媳妇儿在家吗?”
屋外传来一个豪爽的声音。
黎棠月听着觉得有些熟悉。
这时那人从院门外探出个头来,也被院子内的景象震惊了。
“哟,都整了这么多了呀。”
黎棠月一看,这不是那天她去找谢尘延的时候,碰见的那位大婶嘛。
她赶紧招呼道:“婶儿,您家里也有牲畜要卖吗?院里太乱了,咱们屋里坐。”
大志媳妇儿摆摆手说道:“我家那几只,还不够大志他自己吃的!我来就是想问你一下,尘延媳妇,你收这些鸡鸭鹅,那你收鱼不?”
黎棠月听到鱼眼睛一亮。
“自然是收的!婶儿,你那儿都有些什么鱼有多少?”
大志媳妇儿一拍大腿。
“嗨,我哪儿有什么鱼啊?我是帮我那嫁到大河村的外甥女问问。”
黎棠月赶紧止住她,说道“婶儿你还是先进屋来说吧。”
大志媳妇儿拗不过她,最终还是跟她进了屋。
两人坐下来,黎棠月向她了解了情况。
原来是大志媳妇儿的外甥女婿。
年初的时候跟他们家掌柜的去江南跑了一趟。
回来之后,就非得学着人家南方人搞什么鱼塘。
说是又可以养鱼,又可以种莲子。
家里人怎么劝都劝不住,但没想到这边的人没有吃鱼的习惯。
如今鱼苗成熟了,除了有些大户人家,偶尔会买一条两条的回去尝个鲜。
其他的基本上就卖不出去了,那一池塘的鱼就砸在手里了。
还要费时费力养着,越养越肥。
大志媳妇说道:“不放弃的话,这投入越来越多,回报却少的可怜,你要说就这样扔了吧,又太可惜了。我也是这两天看尘延到处在收这些家禽,就想着过来碰碰运气。”
黎棠月心中暗喜,养的肥才好呀越肥她越喜欢。
而且还不止有鱼,还有莲子。
要知道,莲花从根到花全身都可入药。
黎棠月问道:“婶儿。你知道都有哪些鱼吗?”
“嗨,还不就那几样。什么鲤鱼鲫鱼啥的?”
黎棠月听着心中渐渐有数了。
她说:“这样吧婶儿,您那位侄女婿有时间的话,约出来咱们好好谈一谈,我这边可能需要跟他长期合作。”
大志媳妇儿一听喜的两手一拍,“哎呀,那感情好,那我这就回去通知他。”
“好勒,婶也不用太急,啥时候有时间咱们约着见个面详谈一下就好。”
“行,那我就不打扰你了,你们忙。”经过大志媳妇儿这一遭。
黎棠月这才反应过来,要收这些食材,不一定局限在村里。
于是谢尘延变又有的忙活了。
夫妻俩分工合作,那个事情进展的倒也算顺利。
本来之前还考虑着要不要将店铺开到县城里去,后来仔细想一想。
县城离家里太远,若是要开到县城,除了买铺子以外,还要额外租个宅子供一家人住。
总不能她一个人天天住铺子里,将谢尘延和两个孩子扔在村里吧。
加上县城人生地不熟的。
最后经过各方面考虑,她还是选择继续在镇上。
选的铺面所在的位置也不是人流量最大的。
毕竟越是繁华的地方越贵,这是亘古不变的道理。
她如今名气也算打出去了,就算待在家里,也有源源不断的病人找上门来。
黎棠月昨天就已经与牙人商议好价格,今天就准备去镇上交正式交钱过户,考虑到身上揣着那么多现银。
黎棠月想了想,又把谢尘延给叫上。
到了镇上,那牙人见了她们第一时间连声告罪。
谢尘延和黎棠月面面相觑,直觉可能事情有变。
果不其然,只听那牙人说道:“哎哟,我的女神医呀,你可算来了,我这边还正想去找你呢。”
黎棠月不解道:“咱们昨天说好了今天来交银子,我自然今天会来,你找我做什么?”
“哎呀,实在对不住。”那个牙人双手合十朝她鞠了两躬,“实在不好意思,昨天您走以后啊,又有人来问您看上的那间铺子!对方出了比你高出四成的价格。您看咱也是做生意的……”
话说到这里他停了下来,后面的话不言而喻。
黎棠月顿时变了脸色,“你怎么这样,我们昨天不是已经说好了?你这样出尔反尔,就不怕失了信誉,以后没人敢找你。”
“哎呀!”那牙人虽然干的事儿不地道,但是态度还是不错的,只听他连声道歉。
他说道:“您看咱们昨儿也是口头说说,还没有签字定契,铺子更加没有过户,如今有出价更高的主顾,咱不能说放着钱不挣,你说是吧?还请女神医体谅则个,不过……”
那牙人说到这里,话风一转,“咱也不是那不讲理的人。也知道女神医您是妙手仁心的活菩萨!若是您能出到跟对方一样的价格,我刘老二说一不二,铺子优先卖给您。”
黎棠月瞪她一眼,气的说不出话来。
话说得好听,最终目的还不是要涨价!
这时谢尘延拉了拉她,“娘子,不然还是算了,大不了咱们重新找一间。”
但黎棠月却摇摇头,她看上的那间铺子大小正合适。
主要是那铺面还有一进的院落。
她要开的是药膳铺子,而不是普通的杂货铺。
她得生火、熬制药膳,一天下来要用到不少水,因此铺子里必须要有稳定的水源。
院子里的水井就很好的解决了这个问题。
这间铺子当时要价二百三十八两。
黎棠月深知漫天要价,坐地还价的道理。
最终谈成的价格为二百两整,如今价格整整高了四成。便是二百八十两。
合着她不仅砍价白砍了,反而比砍价之前还要贵上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