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七章 大雪
这场雪来的突然,最近黎棠月又是忙铺子里的事,又要忙着处理那些乌七八糟的事。
倒忘了给自己和家人添置些冬日的衣裳。
回到家的第一时间,黎棠月就赶紧翻箱倒柜,找出两个孩子最厚的衣裳。
赶紧给孩子换上,随后才轮到自己。
然而她找了半天,又在脑海中寻着原主的记忆,思索了好久。
最后悲催的发现:自己竟然没有一件足够保暖的衣服。
她穿过来之前原主也才嫁过来没多久。
从前原主在黎家的时候,冬天也就几件单衣叠穿在一起,将就着就过去了。
她穿越过来后倒是添了几件春秋时节穿的衣服。
正在她一筹莫展,考虑接下来雪停之前都窝在被窝里的可行性时。
谢尘延不知道从哪里掏出一件皮袄,披在了她身上。
黎棠月惊讶地摸着身上这件袄子。
“你什么时候做的?”
“前段时间猎了几只兔子?我鞣制好后,前几天托隔壁张大娘做的。”
这可真是解了燃眉之急了。
黎棠月抱着谢尘延的胳膊开心道:“谢谢相公了。”
谢尘延看着她开心的模样,简直比自己能穿上绫罗绸缎还高兴。
“之前不是说了吗?要给你做皮袄子,你看,时间正赶巧了。”
今年冬日的第一场雪大有越下越大的趋势。
这场雪下了整整一晚。
第二天早晨,黎棠月推开门,只见满目雪白。
谢尘延早在她起来之前,就已经拿着大竹扫把在院子里忙活起来了。
黎棠月从厢房里拿出工具,小跑着朝谢尘延奔去。
“我来帮你。”
谢尘延两颊冻得通红,嘴里哈出白气。
“你起来这么早做什么,我这里很快就好了,你再回屋睡会儿。”
黎棠月没有听他的,反正谢尘延拿着大竹扫把扫到哪里,她就拿着小扫把跟到哪里。
竹扫把即便比较硬,也没办法一次就将地上的雪全部扫干净。
谢尘延前脚刚扫过的地方,黎棠月就跟上去用小扫把将残余的雪扫掉,避免谢尘延再扫第二次。
谢尘延拿她没办法,只能由她去了。
突然一大块积雪从房顶上滑落下来,掉在屋檐下。
黎棠月抬头看了一眼,房顶剩余大块大块的积雪也有松动的迹象。
“没想到今年的雪下的这么大,幸好我机智,咱们提前建了新房子,不然要是以前那样这么大的积雪,指不定把房子都压垮了。”
谢尘延听了点点头,“多亏娘子有先见之明。”
两人正说着呢,突然就听见隔壁不知道是什么动静。
随后就听见张大娘的声音,“哎哟,我的天老爷哟!”
两人听到张大娘的叫声,担心张大娘是出了什么事,赶紧跑了出去。
隔壁张大娘家的院子是用木栅栏围起来的。
刚走出自家院门,就能看见张大娘院里的情景。
大概是屋顶的积雪太厚了,张大娘家的毛房搭的比较草率,没能承受得住这个重量,居然被积雪压塌了。
此时张大娘正愁眉苦脸地站在一旁。
两人赶紧走了过去。
“大娘,您人没事儿吧?”
张大娘看到她们俩仿佛看到了救星。
“我是没事,但是这茅房塌了,你说这可怎么办哟?”
农村的茅房大多就是几块木头,加树枝茅草随便搭一搭就是了。
这倒没什么,等雪化的差不多了,在村里随便找几个年轻人,一个下午就能搭好。
黎棠月担心的是另外的。
她看向张大娘家的正屋屋顶。
上面堆了起码成年人两个拳头那么厚的积雪。
张大娘家就是茅草和粘土混合结构的房子。
平日里还好,像眼下这种情况,也不知能不能承受得住?
黎棠月当下决定先帮张大娘抢救一下屋顶。
她将张大娘请到自家去休息,谢尘延则是迅速搬来了梯子。
天寒地冻的,谢尘延在屋顶上干活倒是出了一身热汗。
这边的活干完,夫妻俩回到自家院子时。
大宝,小宝已经爬起来,在张大娘的带领下,在院子里堆出了一个四个雪人。
小宝走过来拉着黎棠月的手将她拉到雪人旁边。
一个一个指着给她介绍道:“娘亲,你看,这是爹爹,这是娘亲,这是哥哥,这是小宝。”
黎棠月看着这四个堆得歪歪扭扭的雪人。
雪人是冰凉的,她的心却是暖洋洋的。
“大宝小宝真棒,但是下雪天在外面玩太久会着凉哦。”
将两个孩子赶进屋,黎棠月又邀请张大娘在家里坐会儿。
张大娘也是个命苦的,青年丧夫、壮年丧子。
如今独身一人。
这也是她十分乐意帮忙带大宝小宝两个孩子的原因。
她们这边属于北方,家家户户睡的床都是可以在底下生火的炕。
但黎棠月后来建的房子主题采取了南方的结构,堂屋是没有炕的。
于是搬来一个火盆。
又往火盆里扔了几个大小不一的红薯。
黎棠月哈了一口气,搓搓手道:“大娘,屋顶的雪已经帮你扫好了,等过两天雪化了,再在村里招呼几个年轻人帮您把毛房重新搭起来。”
张大娘笑的合不拢嘴,“唉,好!好!麻烦你们了。”
堂屋的门大开,这一屋男女老少五人围坐在一起,赏着外面的雪景,吃着手里热腾腾的烤红薯。
黎棠月只觉得这样的日子,便是神仙来了也不换。
吃完了手里的红薯,她起身钻进了厨房。
统计了一下现有的食材。
黎棠月决定做一道补冬的药膳。
如今药膳铺子的生意趋于稳定。
谢尘延做的那个牲畜圈里面常备着十来只活鸡活鸭。
因而主要食材也都是现成的。
想到近日两个孩子都有些咳嗽。
黎棠月又从医药空间里取出一小把冬虫草。
其余熟地黄红枣等都是家里厨房常备的。
在堂屋的一炉火燃尽之前,一道热腾腾的虫草地黄老鸭汤便出锅了。
香气径直从厨房飘到了堂屋。
张大娘闻到厨房里飘来的香气,便匆匆起身,意欲告辞回家。
被她们一家四口好说歹说给留了下来。
两个孩子懂事的摆好了桌椅碗筷,谢尘延则是自觉的去厨房端汤。
张大娘看着这一家四口各自分工忙碌的景象。
打心眼里为她们感到高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