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四十七章 陈年旧怨
“邱茂才是当地父母官,我只能拉拢他,好在他如今没有干出什么丧尽天良的事,用起来不隔应,当然,这一切还是得交给苏世子去判断,但目前为止,他确实是我们最好的助力。”
黎棠月把自己如今能掌控的情况一并说了,飞叶听得认真。
说实话,他还是很佩服黎棠月的,一个女人,而且还是一个生意人,能在生意场上风生水起已经不易,还能跟一群亡命之徒打交道全身而退。
不仅如此,还能把县令收拾的服服帖帖,关键的是,两人之前还有恩怨,这都能化敌为友,这女人手段真不一般啊,也难怪苏世子这么看重……
想到这里,看了一眼旁边坐着的谢尘延,飞叶不免有些心塞。
说实话,虽然跟黎棠月接触不多,但通过这短短的交流,他觉得黎棠月虽然出身卑微,但凭着这手段和脑子,给自家苏世子当个侧室还是够的。
有这样一个女人在旁边辅助,以后世子做什么不会事半功倍?
……
绿水村,晒谷场旁边的仓房里,此时已经挤满了人。
几乎整个绿水村的男人都在里面,原本还算宽敞的仓房,瞬间拥挤不少。
而此时,里面的气氛也十分的凝重。
因为仓房的门是关着的,里面有人守着,外面也有人守着,而站在众人前面的,是绿水村的村长,张大强。
绿水村总共有三大姓,张家的人最多,姓黄的次之,最后是陈姓的人家。
根据村子里的一些老人的口述,说是许多年前各地都闹了灾害,什么虫灾,水灾,旱灾,总之,因为这些天灾,最后这三大姓的人就这么汇聚到了绿水村,就成了一个村子的人。
古代人注重血缘,所以这三家的人到了绿水村之后,虽然大体上相安无事,但实际上,一些小事儿还是会彼此争斗。
或是因为一块地,或是因为打一次水,反正都得争个先来后到,最后胜出的自然是人最多的张家,姓黄的人家稍弱,陈姓排在最末尾。
不过随着村子里的日子好过了些,大家的矛盾也就少了,本来一开始抢资源就是为了生存,后面大家都能糊口了,自然没有必要再搞这么一出。
再加上随着年月的推迟,这三家姓互相之间还会通婚,到了如今抬头不见低头见,不少人都是亲戚,一般没有什么原则上的问题,都是不会红脸的。
不过,这种表面和谐的状态,到前些年又消失了,张家又开始强势,除了因为张家的人多,绿水村的村长也是张家人,所以张家在村子里话语权最大。
再加上村长张大强时不时地偏心张家本家人,而慢待黄姓和陈姓人,以及其他乱七八糟的利益的问题,关系更紧张。黎棠月之前告诉飞叶的那个故事,不是假的,绿水村确实有这么一个长得比较水灵的闺女,这闺女就是黄家的人,名字叫做黄翠翠。
原本是要嫁给员外当续弦的,对村子里所有人家来说,这都是一门好亲事,嫁到员外家吃穿不愁还能补贴娘家,可硬生生的被阻止了,还是被村长张大强给阻止的。
黄家人对此心里肯定不乐意,但张大强是村长,张家又人丁兴旺,男人也多,打不过吵不过,就算心中有怨怼,到底只能压下。
而另一个,也就是在山上见到不干净东西,准备去报官的疯子,其实是陈家的人,叫陈平安,是陈家的一个子侄辈,是个年轻后生。
当初在山上见到了不干净的事儿,准备去报官的时候,也遭受到了张大强的阻止,张大强还让人把陈平安给绑了起来。
当时因为张家蛮横的态度,就跟陈家人闹出了不愉快,但张大强再次仗着张家的人多,又强硬把陈家的不满压了下去。
后来第二天,天快亮的时候,陈平安不知道怎么的,偷偷的割掉了自己的绳子跑了,没错,就是跑去告状。
可谁知道,路上就出了事儿,就像传闻中那样,被几个地痞打死了。
但据后来陈家人的调查,那几个痞子混混居然跟张家的人来往密切!
听说,有一个还是张家人的远房表亲,所以,陈平安的死,跟张家人脱不了关系,一条人命就这么没了,两边又闹了一出。
最后是张大强出面拿银子,安抚住了陈平安的家里人,算是用银子买命。
人都已经死了,重要的是活下来的人,陈平安还有个弟弟,陈喜乐,当时才八岁,没法子自食其力,除此之外,家里还有位老母亲。
陈平安是家里最重要的劳动力,劳动力死了,若是没有银子,陈平安的弟弟和老母亲就得饿死。
最后陈家大家族的人没法子,只能接受张家拿钱堵嘴的行为,当然,主要还是因为,就算是继续抗议,也没法子讨回公道,形势比人强,只能受气,再次忍了下去。
可是随着年岁的推移,张家的人越来越过分,或许是因为从黄翠翠和陈平安的事情里尝到了甜头,也就是权力的滋味,张家的人越来越过分。
甚至一些张家的孩子都学会了老一辈人的霸道,或者说,孩子本身就是大人的一面镜子,连孩子都开始欺负黄家人和陈家人的孩子。
而张姓人因为有张大强这个村长在上面顶着,有恃无恐,居然也不管孩子,就这么一而再,再而三的纵容孩子欺负人。
因为孩子,三姓人家的大人们之间又闹起了不愉快。
黄家人跟陈家人无奈,最后只能教孩子抱团取暖,团结起来一起对付张姓孩子,勉强形成了对峙的局面,但也仅此而已了。
黄家陈家顾忌多,到底都是一个村的,不能把脸皮撕太破,重要的是,每次黄家人跟陈家人想要闹点事,他们当天晚上就会受到教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