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2章 改道漕运王文尧筹算,设伏拦截众好汉争先

天刚破晓,晨晖轻柔地洒落在青州城的每一个角落。

王文尧早早起身,凭借自身官职以及奉旨回京任职的机会,立刻差遣王管家前去协调漕运相关事宜。

王管家也深知此事重大,不敢再与王文尧多说什么,一路小跑离开府邸,然后四处奔走协调,忙得汗流浃背。

待诸事初步安排妥当,王文尧亲自前往驿馆,此时李公公已经在婢女的服侍下收拾妥当,正准备出发。

王文尧赶忙将改走漕运的决定告知对方。

李公公一听,脸色瞬间阴沉下来,心中恼怒不已,暗自嘀咕:

“这王文尧这厮可真是怪人多作妖,这临出发了还这样折腾。”

但王文尧紧接着神色凝重地解释道:

“公公有所不知,这陆上一路尽是穷山恶水,常有穷凶极恶的刁民出没。

咱们这次护送财物是给官家办事,责任重于泰山,稍有差错,你我二人不能获得官家赏赐还是小事,搞不好脑袋可都得搬家。

下官思前想后,实在不敢冒延误的风险,拖累公公啊!”

李公公心里其实也明白,给官家押送财物确实容不得半点闪失,况且这次押送的财物还是如此的多。

李公公又想到慕容彦达之前行事太过张扬,整什么饯行宴,把这事儿弄得整个青州人尽皆知,平白给自己押送添了不少麻烦,不禁在心里开始埋怨起慕容彦达来。

如果这次真的像王文尧说的遇到一些不开眼的刁民,搞不好自己真的会小命不保。

随即便强压下心中的不满,不再多言,任由王文尧安排调度。

接下来的一上午,王文尧充分展现出为赵官家效力时的干练与果决。

遇到那些不开眼、办事拖沓的漕运排岸分司官员,他二话不说,直接亮出官家圣旨。

众人得知他奉旨办事,而且即将回京升迁,态度立刻一百八十度大转弯,纷纷大开方便之门。

王文尧效率极高,不仅迅速协调好了漕运船舶,连护送的兵卒都安排得妥妥当当。

按照与排岸分司官员商定的计划,只需将财物运到刘家渡,便可登船,沿着北清河而上,转入广济河,最终直抵东京。

待诸事安排妥当后,王文尧紧绷的神经终于松弛下来,长舒了一口气。

眼下,就等着明天天黑之前赶到刘家渡登船。

为保这一路万无一失,他再次巧妙利用手中圣旨,征调了一营青州兵马负责护送。

然而,当他赶到兵营时才发现,营中精壮兵卒十分稀缺,剩下的也只是勉强能用。

他原本还打算让秦明这“青州第一猛将”亲自护送,可看到秦明醉醺醺、萎靡不振的样子,瞬间打消了这个念头,最终挑选了一位姓王的指挥使,负责护送自己前往刘家渡。

就这样,王文尧在忙碌与忐忑中匆忙踏上行程。

与此同时,李涛、黄信和李有多三人昨晚上酒宴一结束,慕容彦达担心事情夜长梦多,就命令三人即刻出发,马不停蹄地朝刘家渡赶去,准备等他们三人一到就登船,朝着东京的方向疾驰。

昨晚吴亮将消息传递到青州花家的联络点后,消息兜兜转转,花荣今天早上才收到青州城,慕容彦达要去东京送礼的消息。

一收到消息,他立即就派青州城的探子去探查慕容彦达的路线,可没想到慕容彦达这一次行事极其保密,完全出乎他的意料。

花荣几乎发动了花家在青州城内的所有探子四处查探,忙活了半天,却连一点蛛丝马迹都没找到。

最后花荣在李助的建议下,转而查探李涛、黄信和李有多三人。

青州密探随即将探查目标锁定在李有多在青州怡红院里的相好小桃红。

清风寨一战后,花荣要求对慕容彦达和王文尧这些人的心腹的兴趣爱好等资料进行收集。

当时密探们就发现,李有多对怡红院的小桃红情有独钟,每次出门的头天晚上都要去她那里过夜。

于是密探们从怡红院小桃红那里得到确切消息,当时小桃红一脸幽怨地说:

“李有多昨晚只是匆匆来了一趟,找我完了那事之后,就骑马离开了。

我当时多嘴问了一句,今天这么晚了怎么不留下,他说上头要他今晚还要赶去刘家渡,话还没说完就上马走了。”

花荣得知这一消息后,只能苦笑着摇头:

“慕容彦达这是早就提防着我们啊,估计不知道多久前他就开始做准备了,竟然一点风声都没有漏出来。

看来我们在青州的密探,最近的一些行动已经引起了慕容彦达的关注。”

李助得知后,建议花荣给梁山泊的花狐去信,看看他们那边能不能截住慕容彦达。

花荣对此却不太抱希望,无奈地说:

“狐叔当时只带了一百骑兵去梁山泊经营,没有战船水兵,怎么可能拦下黄信他们?”

但最后还是将这一信息通过飞鸽传书报给了花狐。

……

王文尧这边虽然涉及的官员都大开方便之门,但各种琐事耽搁,一直等到中午才出发。

一行人约莫有上千人,浩浩荡荡地出了青州城,朝着刘家渡的方向赶去。

李懹几人远远地在后面跟着,看着王文尧离开的方向,李懹越走越心惊,暗自庆幸听了袁朗的建议,要不然真提前到之前选定的设伏地点,那可真就竹篮打水一场空,别说等到黄花菜凉了,就是黄花菜生霉都等不到王文尧。

花荣是在午后才得知王文尧改变了行程方向,弃陆路改水路。

他和李助得知这一消息后大惊失色,先前两人根据王文尧前期的准备都笃定王文尧要走陆路,谁能想到刚一出发就被王文尧摆了一道。

二人连忙摊开地图,仔细查阅王文尧要走的路线,随即安排杜壆带半营骑兵去拦截,后面糜貹带一营步兵接应。

杜壆得知这一消息,顿时兴奋得不得了。

先前判定王文尧走陆路的时候,准备派兵设伏,石宝和孙安以王文尧和自家有深仇大恨为由,把任务抢了去,昨天就在花胜的陪伴下带兵去设伏了。

大家都是刚刚上山,对这一次行动都看得比较重。

杜壆一直对没抢到任务而感到失落。

谁知道王文尧这么“照顾”自己,居然改走漕运,这简直是赶着给自己送功劳。

杜壆兴高采烈地点齐兵马,浩浩荡荡地朝着王文尧后方一路追去。

杜壆一路上风驰电掣般赶路,恨不得马生双翅。

这边,王文尧一行人却浑然不知危险将至。

他们在官道上不紧不慢地行进,午后的阳光有些炽热,兵卒们都被晒得蔫头巴脑。

王文尧坐在马车里,时而闭目养神,时而掀起车帘查看行进情况,他心中却盘算着到刘家渡登船后的诸多事宜,想着只要顺利抵达东京,这一趟差事就算圆满完成,自己的仕途也将更上一层楼,说不定那一直想要的侍郎就唾手可得了。

李懹几人依旧远远缀在后面,他们不敢靠得太近,生怕被王文尧的人发现。

此时,石宝和孙安还在原定的陆路设伏地点苦苦等候。烈日高悬,两人心中早已没有之前抢到任务的喜悦,渐渐涌起不安。

石宝烦躁地踢着脚下的石子:

“这王文尧这狗东西怎么还不来,莫不是出了什么变故?

还是今早又在那里睡过了头……”

孙安也一脸疑惑:

“宝哥,再等等看,也许是路上耽搁了。

他这次带了那么多财物,速度肯定快起来”

然而,他们并不知道,王文尧早已改道,他们的等待注定是一场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