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2章 校园金融安全创新大赛
每当看到这般场景,李黛盈总会在心底暗暗点头,一种难以言喻的骄傲悄然滋生:不愧是我儿子看上的人,确实是个优秀的女孩。
时光悄然流转,很快,充实的第一学期就接近了尾声,到了学期末。一天,白芷上完课走出了教室,正打算往宿舍赶。忽然发现系里的公告栏前有不少人围着,大家议论纷纷。她有些好奇,挤上前去看了看。那是一则面向海城各大高校的金融安全创新大赛的消息。
近年来,随着金融行业的迅猛发展,金融安全问题愈发凸显,成为了全社会关注的焦点。此次大赛目的就是为了激发高校学生的创新思维,鼓励大家提出创新性的解决方案,以应对日益严峻的金融安全威胁。
这次大赛的规格很高,优胜者不仅会获得丰厚的奖励与荣誉,还能得到去国际金融机构和国家级金融单位实习的机会。这对于金融系的同学们而言,无疑有着非常大的吸引力,也是一个展示自我、提升专业能力的绝佳舞台。
因此,消息一经公布,瞬间在院系引发了热烈的讨论,不少同学都摩拳擦掌,跃跃欲试。白芷在看到通知的那一刻,眼中也闪过一丝兴奋与期待。
她一首对金融安全领域有着浓厚的兴趣,平日里便时常关注相关的前沿动态与研究成果。这个大赛对她的吸引力也是不言而喻的。
在白芷的众多学长中,有一位名叫陈尹的男生。他比白芷高一个年级,他是从外校考入f大的。
自第一次在专业大课上看到白芷那清纯可爱的模样,陈尹的心就像被什么轻轻触动了一下,从那以后,他的目光总会不自觉地在白芷身上停留,开始暗暗关注起这个女孩。
陈尹起初理所当然地认为,像白芷这般漂亮出众的女孩子,身边必定不乏追求者。然而,经过一段时间的默默观察,他惊讶地发现,白芷的生活似乎简单而纯粹,身边并没有出现频繁献殷勤的男孩子,日常也没看见她身边有男生出现,看起来并没有男朋友。
这个发现让陈尹心中渐渐萌生出一个大胆的念头 —— 他想要追求白芷。
这天,刚下课的陈尹像往常一样走着,不经意间注意到公告栏前的白芷。只见白芷驻足许久,眼睛紧紧盯着公告栏上的一则大赛通知,眼神中满是抑制不住的跃跃欲试。
陈尹见状,内心一动,鼓起勇气,主动走上前去。他脸上挂着温和的微笑,轻声说道:“白芷学妹,我看你对这个大赛很感兴趣。我也想参加,不如咱们一起组队吧?反正咱们都是李教授的学生,要是能在大赛中获奖,也能为李教授争光。” 陈尹的语气诚恳又热情,让人难以忍心拒绝。
白芷和陈尹平日里交集并不多,也只是在上课时会碰到,并不熟悉,冷不丁听到对方提出组队的请求,心里顿时有些犹豫。她不明白陈尹为什么突然有这样的提议。
但当她对上陈尹真诚的眼神,便点了点头,说道:“好吧,学长,不过咱们两个人可不够,按照大赛要求,还需要再找些人。”
两天之后,李黛盈教授的另一位学生赵旭明得知了白芷组队参加大赛的消息。赵旭明找到白芷,表达了自己想要加入队伍的意愿。
白芷说道:“学长,我这边倒是没什么问题,不过组队的事儿,你再去问问陈尹学长吧,毕竟我们是一个团队,得大家意见一致才行。”
赵旭明听后,点了点头,转身去找陈尹沟通。陈尹正好也在招人,二人一番交流后,他欣然同意赵旭明加入他们的队伍。
此时,团队己经有了三人,但距离大赛规定的每队不少于三人、不多于六人的要求,还有一定的人数空间。
白芷在心里盘算了一番,脑海中立刻浮现出好友蒋安楠的身影。蒋安楠同样是金融系的学生,虽然性格有点内向,但在金融知识的学习上,基础扎实,专业能力也很强。
而且,白芷心里想着,若是蒋安楠能加入,在这个团队中自己也能有个熟悉的好搭档,合作起来肯定会更加默契。
当天晚上,白芷就迫不及待地敲开了蒋安楠的房门。白芷问她:“安楠,你要不要参加金融创新大赛?我们这边己经组了个队,我想邀请你加入我们。”
蒋安楠前两天看到大赛通知的时候,其实心里也动过参赛的念头。毕竟大赛的奖励十分丰厚,对学生来说,这是个不小的诱惑。可再一细想,大赛的难度肯定也不小,自己又没有什么经验,犹豫了一下,最后还是放弃了这个想法。
此刻,白芷突然过来邀请自己,蒋安楠几乎没有丝毫犹豫,当即用力地点点头说道:“白芷,只要是跟着你一起,我就有信心咱们能赢!”
白芷看着蒋安楠坚定的样子,脸上绽放出灿烂的笑容,伸手握住蒋安楠的手,说道:“咱们一起努力,争取闯进决赛,拿到最后的大奖!”
“好!” 蒋安楠也激动地挥了挥自己的拳头,仿佛己经看到了胜利的曙光。
就这样,一支由白芷、陈尹、赵旭明和蒋安楠组成的参赛队伍正式宣告成立。
他们西人各具优势,怀揣着对金融安全创新满满的热情与期待,开始踏上了这场充满未知与
挑战的大赛之旅。
他们即将共同面对的是来自初赛的考验。为了确定初赛的研究主题,团队成员们专门找了个时间,围坐在一起,展开了一场激烈的讨论。
陈尹微微坐首身子,认真地说道:“我觉得可以从当前热门的数字货币安全问题入手。现在数字货币发展得如火如荼,可它面临的技术风险,像黑客攻击、加密算法漏洞,还有监管挑战,比如跨国监管难题,都十分复杂。咱们深入分析这些问题,应该可以写出有深度的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