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四百四十八章 定价权

    新闻发布会还在继续二公子虽然给出了一个基调。但是日本媒体可能会更关注三菱是什么想法。或者说他们在伊拉克到底取得了什么成绩;这都是日本企业向外扩张的英雄事迹国内民众很想知道还等着他们的报道。

    至于香江媒体基本上没有过来对此包子轩倒是感觉无所谓。而且今天他也不想出太多风头, 免得盖过盖过另外两位。

    毕竟一个需要让世人见识到伊拉克接班人的风采以及是否有能力执政一个国家。一个需要让日本民众了解三菱未来掌门人的个人魅力以及有能力带领集团走向更高的辉煌。

    至于包首富已然不需要向任何人证明自己。黑云集团又不是上市企业也不需要公开财务报表;只要是做好自己让员工与合作伙伴有信心就没有其他问题。

    朝日新闻对于此事非常积极, 日本国内经济已经不需要向外界证明。民众本能认为日本企业有能力而且也应该到国外开疆扩土。因为只有这样, 才能彰显大国地位。以现在日本的军事实力肯定不会有什么作为;最重要也不敢有任何作为。如果真有这种想法那就是找死。

    可这并不妨碍用经济手段攻占高地。石油作为世界上最重要的能源可以说人们的生活已经离不开。现在日本企业能够在能源核心区域拿到开采权;本身就是一种伟大胜利。

    朝日新闻记者首先问道:“岩崎先生您好请问这次三菱是否拿到在伊拉克开采石油的资格为此三菱付出了什么代价。”

    拿到好处付出一点代价十分合理。不过这么问反而有一种交换意味让人听着很不舒服。其实也正常朝日新闻办报方阵始终坚持面向知识阶层走大众报纸路线。其读者定位始终采取吸取知识阶层为主的大众报纸路线。至今朝日新闻仍在日本报纸中保持一种“精英报纸”的色彩。即其读者学历最高大学以上的读者占332。

    也就是说朝日新闻的读者更希望看到最真实一面单纯靠忽悠, 读者并不会买账。

    岩崎弘毅笑着说道:“三菱重工在石油开采与冶炼方面技术一直处于世界先进水平。而且也早想拥有自己的油田;但石油属于战略级资源, 而日本国内又几乎没有。”

    “因此当伊拉克方面邀请三菱过来伊拉克考察我想任何一家企业都会心动;三菱同样如此。正是我们的技术实力获得伊拉克方面认可;加上伊拉克因为战争刚刚结束并没有多少资金用于石油开采。”

    “因此才同意完全由三菱开发一块油田当然该缴纳的税收以及其他成本三菱绝对要足额缴纳。但是定价权伊拉克方面却不干涉。也就是说石油运回国内三菱拥有自主定价权。”

    “伊拉克方面的诚意以及改革决心深深触动了我。正好黑云集团包子轩先生准备在巴士拉建设一座钢铁厂、一座发电厂、以及一座造船厂。这些可都是三菱的强项而且因为联合飞机制造公司的关系我个人同包子轩先生非常熟悉。”

    “他都敢投资三菱当然不能放过这个机会。因此决定一起投资扩大项目规模。两家企业分工协作相信未来这几座工厂一定能够创造辉煌业绩。”

    “而且巴士拉造船厂, 前期规划只是生产油轮和天然气运输船可以说非常符合中东市场情况。至于你说开采石油同兴建工厂有没有关系;我可以告诉你我们是先过去油田确定好合同后包子轩先生才提议过去巴士拉建厂。”

    媒体终于清楚原来是伊拉克没有多余资金投入到油田开采当中;才被三菱捡到一个大便宜。其实想想也正常;毕竟两伊战争规模不小双方都损失惨重。如果在不从外部想办法那么单靠国内的实力短期内很难发展起来。

    至于三菱所谓的定价权只是忽悠一下日本命中。让日本人本能感觉三菱石油肯定会便宜。同时也会相信三菱这次在中东的确是得到大便宜。

    其实这么说有些想当然石油定价权牵扯非常广三菱重工开采一个小油田根本掀不起什么风浪。

    从二战结束到1972年全世界的石油定价权一直掌握在欧美国家手里此前全球几大产油国努力了10多年试图从欧美手中抢回石油定价权但都以失败告终。

    欧美依靠强大的军事力量作为后盾加上本国石油巨头庞大的资金、技术和设备不断从产油国手里获得更多石油开采权。为了拿下更多石油开采权欧美几家大公司联合行动这让其它石油公司很难插足这里。比如你要去抢某个油田的开采权欧美就联合起来打压油价;你买来后也不敢开采因为开采越多亏得越多。联合起来用低价打压的手段非常有效很快全球产油国基本被欧美七家公司给垄断了他们就是著名的石油七姐妹。

    石油七姐妹这个说法最早出现在50年代由意大利石油巨头埃尼公司的总裁恩里科-冯泰提出石油七姐妹当时特指美国的美孚、埃克森、雪佛龙、莫比尔和海湾石油公司;剩余两家分别是英国石油公司和壳牌石油公司壳牌当时由英国和荷兰联合经营。当然并不只这七家其它石油公司也有布局;只是他们实力跟七姐妹相比太弱了所以很少被提及。不过他们都和这七家一起行动。

    欧美控制了石油定价权按理说他们应该涨价赚取巨额利润。毕竟这些资本家都是贪婪的但是他们却反其道而行之就是不断打压油价。甚至在50年代开始让成品油的出口价格低于开采价为何石油巨头们要亏本出售呢?

    这里面就涉及美英的巨大阴谋。二战后西方急于恢复经济所以迫切需要价格更低廉的石油天然气等。美国为了扶持欧洲盟友当然也是为了更好地控制他们。所以就要求石油公司低价出售这些石油公司就不得不配合美国政府的行动;毕竟此时的美国大资本家们对美国政府还没有太强的影响力。

    刚开始大家低价出口原油和成品油巨头们还有赚头。随着美国不断针对苏联冷战的大幕缓缓升起当时苏联发现了大油田;并且开采出的石油开始出口欧洲市场这就让美国和英国急了。于是两国就发起了石油战不断降低价格出口;试图打击苏联的石油出口份额从而打击苏联的经济。这种牺牲产油国和石油巨头们的利益帮助美英打击对手的行为;当然让产油国们很不爽但是他们又没有能力反抗。

    1960年9月当时全球五大产油国齐聚伊拉克首都巴格达宣布成立“石油输出国组织”也就是欧佩克这五个国家分别是伊朗、科威特、伊拉克、沙特和委内瑞拉五大产油国希望联手夺回石油定价权。

    但是初期效果并不好直到利比亚元首出现通过一些列操作;才让石油价格从新回到欧佩克手中。不过三菱直接进入供应链最上游可以说没有任何中间商。同等价格利润必然也更高因此说是拿到日本定价权也不过为。

    但他们也不敢降价太狠毕竟大宗原油价格;基本上还是掌握在欧派克手中。同时三菱也要保证足够利润否则很难生存下去。

    但这也足够让日本人兴奋与期待毕竟之前;他们可是没有资格参与到中东石油开采领域。

    至于建设几座工厂那也是企业向外扩张。日本人对于这点并不排次本身国土面积狭小;也不可能把所有工厂都建设到国内;那样的话会占用太多资源得不偿失。

    反而政府和民众还希望企业走出国门。到国外去开疆扩土从外边赚钱补贴到国内。

    至于说道双方暗箱操作是先同意开办工厂还是先投资油田;已经没有那么重要。目前效果很好可以说是双赢的一个局面。至于其他谁都不会在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