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骨观心惊奇大先生

第277章 顺水推舟

这话是对叶恒说的,也算是提了自己的身份。

“现在,老孙护送师父西天取经,路上遇到了这个黑厮,趁乱偷了我师父的袈裟。”孙悟空三言两语就把事情说清楚了。然后,他的声音里带着点儿质问:“结果这妖怪得了白骨明光佛的庇护,说只要在这范围内就无忧,还不准俺老孙放肆动手。”

“那现在,你是不是要包庇这黑厮,昧了我老孙的袈裟?”

孙悟空看着叶恒,觉得他和白骨灵山上的那个有些不同。在孙悟空看来,叶恒没那么“可怕”。

在白骨明光佛身上,孙悟空感受到了一股淡漠的气息,让他有点儿忌惮。但在叶恒面前,孙悟空就没那么害怕了。

虽然叶恒身穿水官大帝的法袍,但在孙悟空眼里,他并没那么威严。毕竟孙悟空也在天庭混过,见过不少大人物。

甚至因为都受过天庭敕封这一点,孙悟空还觉得和叶恒有点儿亲近呢。所以,他也敢“放肆”一点儿。

叶恒坐在王座上,眼眶里光芒闪烁。这是他第一次亲自见到孙悟空。

和刚穿越过来那时候不同,那时候他想到孙悟空要经过自己这里就担惊受怕。现在的叶恒已经成就大罗金仙,地位在三界中也卓然不凡,面对孙悟空也一点儿都不小心了。

他看着孙悟空在自己面前的样子,心里不禁想:“不愧是孙悟空。”

同时,叶恒已经开口回应孙悟空了:“不过是一件袈裟而已,值得我昧下吗?”他的眼眶里光芒闪烁之下,就已经有了决定。

这袈裟他虽然不想要,但现在黑风怪带着过来了。那他就顺水推舟吧。

“我和你那师父唐三藏还有些因果呢,这袈裟我也不会要他的。只不过现在就暂且留下吧,等那唐三藏亲自走到这里后,再来找我索要吧。”

孙悟空一听,眉头紧锁,难道还要等师父来亲自索要袈裟?

叶恒已转向黑风怪,询问他是否接受如此安排。

黑风怪,手中紧握着那袈裟,既不敢归还,也不敢留下,犹如烫手的山芋。听到叶恒的提议,他连忙点头,如释重负地表示同意。

叶恒接着看向孙悟空,语气带着挑战:“若你不满,尽可去找观世音菩萨,看她敢不敢来亲自索要。”

孙悟空本想发作,但听此言,心中暗自思量:“此人连菩萨都不惧,想必神通广大。”又想起菩萨曾言,即便袈裟无法取回,师父也不会责怪他,于是决定暂不惹事,等师父来此再作打算。

尽管心中已有决断,孙悟空仍好奇地问:“不知大帝与我师父有何未了的因果?”

叶恒只是挥手,神秘莫测地回答:“待唐三藏来此,自然明了。”孙悟空见状,不再追问,挠头告辞。

孙悟空离去后,白骨帝宫中只剩黑风怪。

叶恒审视着黑风怪,心中颇有几分赞赏。

这黑风怪,除了偷袈裟的劣迹,实乃西游路上难得的良妖,和善好学,实力不凡。

更何况,如来佛祖曾赐观世音菩萨多种咒语,其中一道便用来限制黑风怪,使其成为帐下之物,足见其潜质。

“黑风,”叶恒唤道,“你可愿在我这道场,担任看场守山大神?”

黑风怪正思索叶恒与“白骨明光佛”的区别,闻言一愣,随即爽快答应。

叶恒满意点头,道:“既如此,你便是我白骨一脉之人,可得传神通法术。有疑问时,既可上灵山求解,也可来问我。”

黑风怪趁机提问:“大帝与白骨佛主有何区别?”

叶恒的回答让黑风怪更加困惑:“无有区别,我即是佛,也是水官大帝。”

孙悟空离开白骨道场,驾云而起,回望那广袤的白骨灵山,心中感慨:“天地间竟有如此大神通者,真是开天辟地以来罕见。”

随即又忧心忡忡:“袈裟未取回,回去又要受师父唠叨了。”长叹一声,驾云返回黑风山。

回到黑风山,见观世音菩萨仍在等候。

孙悟空降下云头,沮丧道:“袈裟未取回,那白骨水官大帝说与师父有因果,要师父亲自去取。”

观世音菩萨喧佛号后,表示既然如此,便等唐三藏亲自去取。

孙悟空又问为何菩萨不与他同去,言语间略带挑拨。

观世音菩萨淡然处之,道:“我与白骨一脉有别,不宜见面。你且回去护持师父西天取经。”

随后,菩萨现身安慰唐三藏,莫要因袈裟之事责怪孙悟空,然后并未返回南海,而是直接前往西天灵山。

“这白骨如今修为大增,愈发张狂,竟留下锦斓袈裟,还收走了我的黑风三妖,坏了我的事。”观世音菩萨心中暗道,决定不能任其如此。

而叶恒在白骨道场,打发黑风怪去看守道场后,召来弟子小白龙,吩咐道:“算算日子,当初种下的稻谷已至丰收时节。丰收之后,又是新一季的耕种,但此前稻谷之种多有损耗。你去东土,在泾河之外再播撒一些。”

叶恒给小白龙

分配了任务,这任务对小白龙来说简直是轻车熟路。他爽快地答应下来,随后便离开了道场。叶恒仍留在道场,眼中闪烁着深思。

“在我的‘超我分身’的推算模拟中,仅仅凭借这改良后的稻谷,就足以在东土引发一连串的变革。”他喃喃自语。

“至少,能让那江床王赢得众人的敬仰,水官一系的地位也将因此更加稳固,得到众人的认可。”

“到时候,有了人道之力的加持,水官一脉的地位将会水涨船高,甚至可能得到天地的青睐。”

叶恒的目光深远,他的‘白骨明光佛’分身无时无刻不在进行模拟推演,已经将东土的未来变化掌握得清清楚楚。

这便是叶恒最大的底牌,他计划通过这改良的稻谷,将水官一脉与人道紧密相连,从而谋取更大的利益。

而叶恒的野心,远不止于此。

这,仅仅是个开始。

东土,大唐,正值金秋丰收时节。

大唐皇宫,朝堂之上。

唐皇李世民刚登上皇位,长安府尹便满面喜色地匆匆上报:

“陛下,大喜啊!大喜!”

“哦?何喜之有?”唐皇询问道。

长安府尹禀报道:“陛下,长安周边,泾河八水流域,稻谷已成熟,产量惊人!”

“当真?”唐皇闻言,险些从龙椅上跃起,脸上满是震惊。

这消息实在太过惊人,以往的稻谷亩产不过一两石,如今却数倍、甚至十倍地增长!

这样的增长,意味着大丰收,意味着国库充盈!

“当真!当真!”长安府尹高声确认,“陛下得天之眷佑,才有这等神物随雨而降,让万家欢腾,如今长安附近百姓皆欢欣鼓舞,赞颂天恩!”

听到这番吹捧,唐皇也不禁喜笑颜开,连连叫好。

“好!好!好!”

其他臣子也纷纷出言恭贺。

他们回想起数月前,唐僧离去后那场“雨生稻谷”的奇迹。那时,天空落雨,雨中夹杂着稻谷,落地即化为种子,省去了百姓耕种的辛劳。

如今,这批天赐的稻谷成熟,产量惊人,堪称“神物”。

在臣子的吹捧下,这件事仿佛成了唐皇的功绩,是他得到了上天的眷顾。

唐皇也飘飘然起来,仿佛看到了一个盛世就在眼前。

“传令下去,好好做好今年的赋税征收工作。”唐皇吩咐道。

有臣子出言提醒:“陛下,既然有天赐神物,以往的赋税之法已不适用。”

确实如此,以往的赋税是按照土地亩数和人口户数收取固定的税额。但如今亩产提升了近十倍,税收制度自然也要相应调整。

唐皇沉思片刻,意识到这个问题确实需要解决。

于是有臣子贴心进谏,建议按照比例收取赋税。这样一来,即便收取七成八成的赋税,百姓们留下的粮食也比往年要多。

唐皇思索片刻后,点头同意了这种新的赋税制度。毕竟国家也需要强大起来。

看着那亩产千斤的稻谷,唐皇也心动不已。

同意新的赋税制度后,唐皇意气风发地下令:“传令下去,让百姓们多多开垦土地进行种植,来年再造一个丰收之年!”

朝堂之上响起一阵欢呼声。

无论是皇帝还是百官都被这丰收冲昏了头脑沉浸在喜悦之中。

毕竟农田丰收他们都能从中获利。毕竟每位官员家中都有大量土地甚至许多官员的土地还免收赋税。

这样一来……一些官员心中开始盘算着如何扩大自己的土地以获取更多收益。而这也为大唐的动乱埋下了伏笔。

虽然朝堂之上都认为长安周边的丰收是唐皇的功劳但民间却并不这么认为。

当初长安周边落雨时有许多百姓都亲眼见到雨云中有龙王穿梭其间洒下稻谷。因此当时就有许多村子自发供奉泾河龙王。时至今日这些传说仍在流传。

正好整个长安周边泾河两旁都迎来了史无前例的大丰收。百姓们的反应无比真实。

丰收之后百姓们喜气洋洋敲锣打鼓相庆。他们自发地开始祭祀泾河龙王以感谢泾河龙王赐予稻种让他们获得丰收。

在这种情况下……泾河龙王想起了侄儿离开前的嘱托所以不敢怠慢。

当晚……天空中响起雷霆之声许多百姓在梦中见到一条龙王飞来口吐人言:“今日之丰收乃来自于白骨水官大帝之恩赐吾乃泾河龙王亦是奉行白骨水官大帝之旨意!”

次日百姓们相互谈论才发现许多人都做了同样的梦。

这样一来这梦便不仅仅是梦了。而是……“泾河龙王显灵了!”

更加盛大的祭祀活动开始了祭祀的对象不仅仅是泾河龙王还有那“白骨水官大帝”的雕像也被百姓们搬了出来开始供奉祭祀。

就连水边的许多庙宇也都迎入了一尊尊“白骨水官大帝”的雕像。

一时之间长安周边泾河两旁数百里之地百姓

们纷纷供奉“白骨水官大帝”。

不仅仅是土地丰收的百姓就连那些没有丰收的百姓也听闻了消息自发地供奉起“白骨水官大帝”来祈求来年丰收。

而就在这时……秋收之后各地落雨。许多长安之外更远处的百姓在雷霆雨露中隐约见到一条白龙穿梭于云雨之中。第二日这些百姓便发现还未耕种的土地中竟然长出了稻谷的秧苗。

“白骨水官大帝显灵了!”百姓们欣喜若狂各地纷纷兴起建造“水官大帝庙”。

在水官大帝庙中,除了尊奉白骨水官大帝的神像外,还常有一条白龙侍奉左右,被尊称为玉龙尊者,乃是水官大帝的徒弟。再往后,便是当地的水神、河神列于两侧。短短半月间,天下间不知涌现了多少座水官大帝庙。

百姓们的香火,源源不断地献给白骨水官大帝,这番景象让东土的所有水官都欣喜不已。

然而……

在这片看似全民欢庆的氛围中,长安城周边的百姓却迎来了赋税征收的变革。同时,各地地主、官员,甚至寺庙等,都仿佛本能般地想要扩张自己的土地。

……

更有甚者,一些人开始不择手段地开垦田地。这些人间的纷扰,却与叶恒无关。

“师父!”

小白龙完成叶恒交代的任务后,回到白骨道场向叶恒汇报。但小白龙面上却带着几分犹豫。

“徒儿,为何如此迟疑?”叶恒盘坐着,眼中闪烁着光芒,看出了小白龙的纠结。

小白龙闻言,便将心中的困惑说了出来:“我按照师父的吩咐,将稻谷传播天下……这本应是大好事,但我却见到天下间有人王加赋税,地主、寺院占土地,反倒让一些老实的百姓受了委屈。”

“所以,徒儿有些不解……”小白龙面上满是犹豫,显然对此感到纠结。

“徒儿,你是不明白为师这番种下稻谷,对百姓来说究竟是福是祸吧?”叶恒眼中光芒闪烁,一语道破小白龙的纠结。

“嗯。”小白龙低头,似乎觉得自己有这样的疑问有些不对。

“徒儿,你学会了思考。”出乎小白龙意料的是,叶恒并未责怪他,反而声音中带着赞许。

小白龙抬头,有些意外,同时也等待着师父的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