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章 112
在白清惜添妆的那天,白清茹也回去了一趟。毕竟在这种事情上自然不能不给人面子,更何况她这姐姐在自己嫁出去之后也没在做什么恶心自己的事了。
所以于情于理自己都是要回来一趟给人做个脸面的,但是她也没多待只是将自己准备好的一套头套给送了出去后就离开了。
等到徐良成成婚那天,大街上挤满了来看热闹的人。毕竟这可是皇子成婚,百姓们自然也就多了几分好奇。更重要的是一般皇家人成亲都会给路边的百姓一些东西算是彩头,就是徐渠娶白清茹的时候虽然人没来但彩头也是发了的。
这也就是为什么,这多人愿意来凑这个热闹的原因。当然还有的纯属就是好奇这皇子娶妻的,特意过来看几眼和普通人家娶妻有什么不一样的。
徐良成今天可算是意气风发的来了丞相府,等到了之后丞相府的人也没有多为难。走了个流程就让人过去了,等进到里面就听人来说新娘子还没准备好。
而白清惜看着铜镜里的自己,有些不敢相信这一世的自己竟然也要嫁人了。她还记得前世的自己,因为是侧妃所以流程什么的都很简单。
一顶小轿子就把自己给抬进了大皇子府,随后就那样葬送了自己的一生。她眼神坚定了些,这一世的她肯定不会再落得跟前世一样的下场了。
而外面则是开始热闹了起来,毕竟新娘子已经过了一刻钟了都还没准备好。自然这新郎官就要作诗了,宋凌云是第一个带头起哄的。
有了人开头,自然也就人一起应和着。徐良成在这大喜的日子自然是有求必应,很快下笔做出了一首催妆诗来。
半面菱花半面妆,新妇犹坐小兰房。
莫言烛短合欢久,且看中天明月光。
比翼连枝今始共,朝云暮雨两情长。
东君若解春闺意,早送清辉到玉床。
徐良成以婚俗中的催妆场景为背景,通过“菱花镜”、“合欢烛”、“明月光”等,描绘出白清惜在房中梳妆待嫁的画面。又以“比翼连枝”、“朝云暮雨”等句,巧妙融入古典爱情象征。
众人听了自然是叫好,等到中间人将诗念给白清惜听时她才发现自己已经耽误了不少时间。所以在丫鬟前来问自己有没有准备好时,她点点头拿起扇子遮住自己的脸。
见白清惜准备好了,丫鬟们便将她给扶出去,还有丫鬟提前去外面说新娘子出来防止别人给撞到。
徐良成见到出来的白清惜时,神色也变得温柔了许多。想着上前去将人接到自己手中,见到前面的丞相他们时才发现自己莽撞了。
宋凌云见到他那一幅迫不及待的样子,不由得起哄道:“看,新郎官有些等不及了。”周围的人听到这话,都善意的笑了起来。毕竟是头次成婚,他们倒也能理解三皇子这个行为。
徐良成有些不好意思的笑了笑,随后便在原地乖乖的等着丞相他们嘱咐完再上前去。而白峥和白母看着原本还在自己眼前的女儿就要出嫁了,自然是万分舍不得的。
絮絮叨叨了许多东西,特别是白母眼睛通红像是下一秒就是要哭出来一样。但是她都忍住了毕竟她也知道,大喜的日子要是哭了那可就不好了。
白清惜看着自己父母这样自然也很是难过,心里默默发誓这一世一定要保护好他们的。再也不会让他们落得跟前世一样的下场,“父亲母亲,女儿知道了。”说话的声音里还带着哽咽。
白峥他们看到自己女儿这幅模样,更是舍不得了。但是看了看时间,他们也只好让人将自己女儿接走。毕竟要是耽误了良辰吉日就不好了。
见他们似是叮嘱好了,徐良成连忙上前接过新娘的手。并且在两人面前庄重的跟他们保证一定会善待白清惜的,两人才依依不舍的放了人。
好不容易将人接到了府里,一群人便在打趣着徐良成怎么还不做却扇诗。是不是不想见自己的新娘子了,徐良成自然不会任由他们给自己泼脏水。
所以很快就想出了一首却扇诗,他对上身边人的眼神。笑吟吟的开口:
红绡半掩明珠色,纨扇轻遮白玉光。
已怯春风窥秀靥,何须明月照华堂。
琼枝交影心先许,宝镜开尘意自藏。
从今不画乘鸾女,只作齐眉案畔香。
徐良成以“红绡掩色”“纨扇遮光”起笔,生动摹写白清惜含羞却扇之态。诗中“春风怯窥”“明月映堂”暗喻佳人之美无需外物增辉,而“琼枝交影”“宝镜开尘”借自然与闺阁意象,含蓄的传达了两情相悦、尘埃落定的欣喜。尾联化用“张敞画眉”“举案齐眉”典故,将却扇瞬间定格为永恒相守的起点,典雅中见深挚。周围人听到这诗都开始起哄起来,还说让白清惜不要放下扇子的好让他多做几首。
但白清惜并没有如他们所愿,虽然放下扇子的动作有些慢但还是放了下来。周围人都善意的笑了笑,随后徐良成就带着那些人出去了。
剩下的就是白清茹这些皇室中人了,五皇子妃看着床上坐着的新娘子。“真好,现在又多了一个跟我们一起聊天的人了。”
夏曼文虽然有些不想说话,但这大喜的日子要是不给面子还不知道别人怎么想呢。所以也笑容满面的应和着:“谁说不是呢,看着新娘子漂亮的嘞。也难怪三弟今天这么高兴,要是我啊恐怕也是会高兴的北都找不到了。”
白清茹在一旁打着圆场,“好了,瞧你们这夸的。新娘子都不敢说话了,好了我们也出去吧。新娘子也累一天了,也该休息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