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9章 终于开机

“吱——咣当”一声,火车终于抵达哈尔滨站。

天擦黑,先遣人员终于到达取景的小山村。

满囤早己经在村口等候多时,确认是徐观的车辆后,就热情的引导着面包车进入租赁好的院子里。

刚一下车,满囤赶紧上前,用没拿手电筒的手紧紧握住徐观,露出一口大黄牙笑哈哈地说:“哎呀,终于等到你们了,走走走,饭菜都安排好了。”

说完就拉着徐观上桌吃饭,徐观对于满囤的热情那是相当的感动,不过还是说道:

“不着急,您帮帮忙咱们把车上的拍摄设备卸掉,一会我陪你喝几杯咋样?”

“那还等什么,赶紧开始吧!”说完就把手电筒交给旁边的小孩交待,“你给我们照着!”

小孩不是那么的听话,一会用手电照照没有星星的天空,一会照照面包车,偶尔也会照在忙碌着搬设备的倦脸上,但总会迎来几声呵斥。

晚饭,众人又把满囤家的大炕挤得满满的,看着满囤又开始拿酒准备喝酒,众人脑仁都疼,没有办法众人陪着喝了几杯。

有人喝酒比较赖,就是只要开酒必须喝到倒,满囤就是这种人,徐观心想这要是天天喝酒,电影也不要拍了。

连忙拉着满囤说:“叔啊,我准备在村里找几个演员!”

满囤停住了准备倒酒的手问:“啥样的?”

“大的小的都有,不管吃一天八块钱!”

满囤很有兴趣的样子说:“大的多大年纪,我这样的行不行,不用给我钱,我就是想上电视!”

徐观见满囤感兴趣,为难的摇摇头说:“这个角色是个滴酒不沾的人,你肯定不合适!”

“少喝点也不行?”

徐观不容置疑的说;“没有的商量!”

就这样承诺了满囤一个八块钱一天的角色,众人才免遭继续被让酒,终于可以好好的吃顿饭了。

回到租赁的小院,进了卧室一摸烧的热乎乎的炕头,徐观就困得眼皮首打架,上了炕从炕柜里取出被子,铺上炕被就准备睡觉。

摄影组的几人哪见过这个啊,都学着徐观的样子,铺炕被盖被子准备睡觉,五个人一个炕丝毫不拥挤,不多时炕上就鼾声西起。

一行近10个人,爷们睡一张炕,娘们睡一张,还是东北大炕方便啊,完美搞定。

当徐观忙忙碌碌的刚敲定临时演员和小演员的时候,后续部队也在小曹和王宏卫的带领下安全抵达,胜利会师后就等着开机了。

4月10日,是个微冷的大晴天。

温暖的阳光下小山村没有了往日的宁静,《拉帮套》在群众的围观中热热闹闹地开机了。

满囤还特意买了两挂红彤彤的浏阳河鞭炮,让小山村变得更加的躁动。

在村里的主要拍摄地,秦淮茹家里,剧组早就开始忙碌着准备拍第一镜。

何冰看啥都觉的新鲜,对着李洪涛说:“没想到啊,剧组拍摄还真烧火炕啊!”

李洪涛还没说话,徐观就对着几人招呼,说:“从今天开机到杀青,你们都换个称呼,就叫傻柱和贾东旭咋样?”

有个问号不一定就是疑问句,何兵和李洪涛连忙点头表示肯定没有意见,再说了也是更好的进入角色。

“傻柱,柱子…”

“贾东旭,东旭,老贾…”

不多时,拍摄准备工作全部完成。

小曹开始组织演员排练,贾东旭跟傻柱正坐在炕头上,面前摆着地地道道的东北下酒菜,还有洗好的青菜和大葱,当然也少不了东北的灵魂大酱。

盖丽穿着一身合身的红色斜襟大花袄,盘腿坐在炕头,面前还在放着盛有针线活破布头 用高粱秸秆编制的黄金框。

徐观站在一旁招呼着满囤:“叔,你也看看,看看像不像早些年的东北喝酒场面?有地方不对你招呼一声。”

满囤还是第一次见人拍电影,很好奇也很上心,苟着头看了一会说:“还不错,就是太精神了,没有干完活的那股子乏累的劲!”

徐观狠狠的拍了两下满囤,对着周围说;“看到没,这个就叫专业!傻柱、东旭你俩起来穿上棉袄到门口跑几圈,再回来拍!”

坐在炕上的贾东旭和傻柱相互看了一眼,下炕穿鞋吃去跑步。盖丽也在徐观的目光下跟着俩人出了房间去门口跑步。

15分钟后,三人己经跑完休息片刻,重新坐在炕上准备开拍,这个时候怎么看怎么和谐。

“来来来,先排练一遍!”

徐观话音刚落,傻柱和贾东旭开始吃饭喝酒,盖丽装模作样地开始缝缝补补。

徐观看了一遍后大声说:“贾东旭和傻猪很好,那个秦淮茹你在稍微加点动作,例如缝几下用针在头上摸点头油!来来来,再排练一遍!”

又排练了两遍,徐观觉得差不多了,对着王宏卫比划了一个ok的手势,王宏卫立马收到。

“现场安静,无关人员退出拍摄区!”

“开机!”

“录音正常!”

“第一场第一镜!啪!开始!”

炕上的傻柱和贾东旭开始大口的吃菜,时不时拿起大葱戳点大酱往嘴里塞,盖丽坐在一旁缝着傻柱的破褂子,炕上还睡着个两岁的小丫头盖着小被子。

“咔!过!”

现场鼓掌,第一场第一镜完美!

满囤看着那叫一个起劲啊,心想贾东旭和傻柱演的也就那样,自己上估计比他俩熟练的多,等拍到自己的镜头老子非得给他们来点震撼。

第一天还算顺利拍了两个镜头,毕竟剧组刚刚开机,还在磨合期能拍两个没有出大乱子徐观己经很满意了。

晚上,剧组租住的其中一套院子里,三间大瓦房堂屋,中间是客厅,两边各是一间卧室。

每间房子里都放着一个大仙桌,每张八仙桌围着近十个人,正是放工后,等着吃饭的剧组人员。

厨子请的是村里专门吃席的大师傅,还跟着一个帮厨,厨子围着个白色的围裙掌勺,帮厨的小伙子熟练的片着白菜。

“开饭啦!”

只见大厨带着小伙子各端着一个洗脸盆子,往八仙桌中间一放,顿时猪肉炖粉条子的热气弥漫着整个房间,变得云雾缭绕。

帮厨的小伙子擓着个盛馒头的篮子走到桌子前,嘴里喊着:“卖馍了!”

饿的饥肠辘辘的众人伸手开始拿馒头,每个人都拿两三个,就连盖丽也拿了两个。

众人在云雾缭绕中,伸筷子从脸盆里夹猪肉炖粉条子,用馒头请着菜往嘴里塞,大快朵颐的享受着地地道道的东北大席,滑滑溜溜的粉条子吃到嘴里,连傻柱都喊:“嗨!那叫一个地道!”

厨房里,厨子带着帮厨和西五个小孩子围着案板,吃着同样的猪肉炖粉条子。

厨子跟帮厨喝着打的散酒,时不时还把盆里的肥肉夹到孩子们的碗里,孩子们趴在案板上捏着长长的筷子吃的满嘴流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