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0 章 香特尔
京城饭店。
坐落于东长安街,是京城最好的饭店,也是八九十年代京城最主要的涉外酒店。
拾级而上,徐观进入金碧辉煌的大厅,大厅里好多柱子,他见到阔别近两年的比利时女导演香特尔。
跟香特尔贴面礼后,徐观也跟旁边的年轻的短发女孩握手,经介绍才知,这人是外事单位的工作人员,叫梅明。
几句寒暄后,梅明引着俩人进入咖啡厅,坐下开唠。
徐观身子微微后撤,待服务员放置好咖啡后,问:“香特尔,你在电话也没说清楚,这纪录片到底咋回事啊?”
梅明看徐观说着流利的英文,一阵脸黑。两个中国人,一个比利时人,中间还有一个翻译,统一用英语交流,真奇葩。
香特尔放下咖啡,撩了一下短发,开口道:“这是德国的电视台要做的一个艺术导演的系列纪录片。”
徐观问:“不单单我一个,还有很多人?”
香特尔说:“人数不多,七八个吧。我常年的住在法国,知道咱们有交集,就找到我了。”
徐观惊讶道:“香特尔你这么大一个导演,给我拍纪录片,不合适吧。”
“呵呵,这也是我第一次拍摄纪录片,本来我是准备拍摄一部自己的纪录片,但现在有机会拿你练手,正合适。”香特尔笑道。
“乐意至极。”
时间己近正午。
服务员就过来问就餐时间,仨人移步餐厅,准备吃了饭再聊。
京城的美食被众人熟知的就是豆汁儿、炒肝、卤煮、烤鸭再加上炸酱面。
其实不然,京城还是有美食的,今天徐观就跟着蹭了一顿,京城饭店的谭家菜,是正儿八经的官府菜。
黄焖鱼翅,佛跳墙,葱烧海参,猪肉白菜炖粉条子,特好吃。
—————
8月底。
红彤彤的塞北的残阳,穿过厚厚的玻璃,照进了一列疾驰在东北平原上的列车里。
列车的交汇处。
徐观迎着残阳,影子拉的老长,正在吞云吐雾,这让他不由得想起自己第一次回东北,拍摄《拉帮套》的场景。
这次徐观跟随着香特尔的拍摄团队,还有梅明,十几人一起去东北。
“给我来一根。”
徐观闻声扭头,看着眼前的香特尔,一脸惊讶的让了一根。
“徐,虽然我是导演,但是你要是有什么想法就首接开口,咱俩合作的机会可不多,争取把纪录片拍好。”香特尔靠在墙上说道。
“好,那我就说了,我认为纪录片名字不合适。”徐观苦笑道。
“《哈尔滨男孩》哪里不好了?必须是这个!”香特尔仰着头看着徐观任性道。
“你刚才刚说的都忘了?”
“这个不行,其他的都可以。”
香特尔和徐观都是第一次拍摄纪录片,都没有经验。
俩人一商议就按照徐观的成长过程来拍摄的,所以第一站就选择在了东北的哈尔滨。
哈尔滨。
清晨,天微凉。
徐观站在镜头前,指着一座破败不堪正被拆迁的电影院,说:“小时候,我爸带着我就是来这看的电影,这里才是我电影梦开始的地方。”
“哇,好有纪念的电影院。徐,你站好,我给你拍几张照。”
拍完照,香特尔又带着团队大致拍了几组电影院的镜头后,就在路边找了几个人采访电影院的过往。
拍完电影院的镜头,徐观就带着香特尔众人,去了自己老家。
老家,自徐大年去世后,徐观就再也没有回来过,越靠近越莫名的心怯。
拧开锈锁,推开残门。
一人多高的杂草长满了整个院子,一时竟无处下脚。
待香特尔拍了几组镜头后,徐观拨开杂草,深一脚浅一脚的进了房间。
徐观心跳的很快,看了看己经荒废的房间,怀着复杂的心情溜达一圈,最后进了卧室。
拉开抽屉,徐观拿起抽屉里的一本从没看过的书,随意翻了下,就见一张泛黄的照片掉在了地上。
拿起一看,只见是一张带有花边的黑白小照片。
照片上是一对年轻的夫妇,女人扎着两个小辫,双目炯炯有神,微笑着看着镜头,怀里抱着个戴着虎头帽的小孩。
照片灰色的背景上,用白笔手写着‘68.2.15’,背面写着徐观百天留影。
徐观印象中每次问徐大年“妈妈”在哪?徐大年总是沉默不语。
这还是徐观第一次见到跟“妈妈”的合照,情不自禁的红了眼睛,缓了好久好久才能继续拍摄。
临走前。
徐观细致的检查一遍,收拢了一些看着有纪念意义的东西,以后可能不会再来了。
徐观也带着香特尔,采访了许久未见的倒爷徐凤年。
徐观看着大热天穿西服的徐凤年,说:“二叔,这就是个简单的采访,没那么严肃,你咋还穿西服了呀?咦嘻——红领带不好看。”
徐凤年拍掉徐观拉
自己领带的手,怼道:“你懂个屁,这是正宗苏联书记戴的领带。”
“徐观小时候烦人得很,总尿床还……”
徐凤年结束了采访,拉着徐观问:“过年回来吗?”
“不回来了,估计得拍戏。”
“得得得,你忙你忙。”徐凤年知道徐观的想法,岔开话题又问:“对了,你帮二叔参谋参谋,贩录像带有没有搞头?”
“有啊,这个太有了。我跟你说……”
“行行行,到时候我卖你的电影。”
许久没见的叔侄俩,喝了一顿大酒,聊了大半夜。
翌日。
徐观去看了徐大年后,就带着众人来到了小山村,就是拍摄《拉帮套》的村子。
又是一通嘎嘎采访,就连满囤也盛装出镜,他戴着徐凤年送的手表。
采访出镜的时候,他总时不时抬手腕看时间,弄得香特尔以为满囤时间很紧张,果断换了下一个。
透过村民的采访,交织出当时拍摄《拉帮套》的曲折过程。
酒店里。
吃完晚饭的徐观,拨通了亚运村的电话,准备给陈虹唠唠嗑。
“喂,陈虹啊,最近咋样啊?忙啥呢?”
“徐观!”
徐观听着熟悉的声音,惊得眼睛睁多大,诧异的问道:“丽姐啊,你啥时间回去的?”
“你跟陈虹打电话干嘛?”
“让她…让她看看有没有我的退信,就是写给检察院的那些信。”
“没其他事?”
“没有!”
“你最好没有!”
徐观没有在这事上多说,岔开话题问:“丽姐,《光荣的愤怒》杀青了?”
“嗯嗯,都杀青一周了。你这监制当得真够业余的,你啥时间回来啊?”盖丽问。
“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