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6章 示忠,新客登门
此次赵良奉命入京,不用说都知道是朝廷要起用他。
这也是他该得的机会。
冒着生死之危,潜伏打探,揪出了一个差点能动摇大晋根基的大雷。
还让朝廷获取一个位置隐秘的大铁矿。
这都是大功劳。
“若有在京为官的机会,你打算留京还是想回西北军?”
几杯薄酒下肚,武安伯问赵良。
这正是赵良登伯府门想要征询意见的问题。
他放下酒杯,犹疑着问:“伯爷,您是知道属下斤两的,您觉得属下在京为官,能行吗?”
京都门阀众多,毫无背景之人想在权势中心占个坑可不容易。
想占得稳当更不是件简单的事。
“自然行,有我在怎么不行。”武安伯如今自信多了。
若只是在銮仪所任职,他是没法给出这样有底气的话。
但如今他是城防司指挥使,掌管整个京都城防安全,手握实权。
庇护一个旧属自然不在话下。
赵良听得感动。
若是陛下让他在京为官,有武安伯府做靠山,他知道仕途会安稳很多。
他拱手谢过伯爷愿意照应知恩,坦诚说道:“属下虽说认得一些字,但自知脑子比不了见多识广的大人们,在京为官的话,未必能帮到伯爷。”
他并不想成为需要伯爷费心照看的人。
而是想成为能帮到伯爷的人。
武安伯听了这话,神色愣了愣。
“你这是何意?”
赵良也不讳言,直接问:“伯爷是武勋世家,以前因着种种伯爷可能不大展望,如今怕是有所打算了吧?”
虽然不明怎就转了话题,武安伯还是点点头,“我家大儿是没指望他能做出什么,他能多活十年八年就是幸事。”
“我家小儿却是个武将胚子,他也必得走武将这条路,郑家男儿有戍边卫国之责,不能断层断代。”
在他这一代,有二女儿立下的奇功和自己的一点运气,得天家格外开恩留京做了掌握实权的指挥使。
但不能指望下一代还能享受这样的待遇。
所以小儿子长成后,得接着履行郑家祖辈一直以来的职责。
为国戍边。
赵良不意外的笑了笑,说道:“属下能估到小公子将来的前程在西北军,伯爷如今在京为官,西北军中人走茶凉是常态。”
他正了神色的道:“属下若是能回西北军驻扎,等将来小公子入军,属下可以代替伯爷带他,减少风险。”
听得赵良此话,武安伯神情震了震。
手中酒杯放了下来,他明白赵良不想留京做官。
“为何有此心?”
郑家祖辈确实是一代带一代,子孙在西北军立足不是难事
到他这一代出现了意外。
将来小儿子入军,没有父辈带领和庇护,想出头确实要难上许多,风险也高。
这也是他心里有为小儿子将来隐隐担忧的事。
没想到现在赵良却自告奋勇,要挑起为他小儿子保驾护航的大梁。
他不明白赵良为何要这么做。
他们之间并无如此深重的交情。
赵良却红了眼眶的道:“伯爷,属下想回西北军最大原因并非为此,而是为了属下自己。”
恭王一案,他是冒了险,生死由天。
若不是二大师,换谁来寻他都救不了他。
若不是二大师点醒,他立了死志的母亲,也只怕已命赴黄泉。
没了他和母亲,妻儿的处境必然悲惨不堪。
二大师离开山原县后,他知道了家里一些见不得人的腌臜事,也想明白了树挪死人挪活的道理。
当机立断的分了家,准备带着妻儿和母亲到西北自立门户。
所以他没考虑过到京都为官。
京都离山原县太近,他们一家需要远离某些人,才能过得有人样。
武安伯瞧着赵良似有难言之隐,没追问。
他想回西北军,有一份想要护佐自己小儿子的心,就够了。
“你担心陛下要你留京,所以想让我在朝堂为你说话?”
“是,属下不想留京,只想回西北军。”赵良心意已定。
“属下在京为官能做的有限,且属下已习惯在军营,还是回西北军待着自在些。”
对于赵良的选择,武安伯也能理解。
自己家在京都,自小在京都长大,在京为官能适应。
赵良却未必。
他点头,“行,若明日上朝陛下要你留京,那我为你说几句。”
“多谢伯爷!”赵良起身郑重相谢。
这些郑离惊并不知。
第二日赵良被提拔为西北中军前将,从六品升到从四品,一跃成了军中高级将领。
喜报入府,府中设宴。
在宴席上她才从父亲乐呵呵的话语中知晓经过。
陛下确实想让赵良留京,确切的说是瑾王想要赵良到刑部任职。
瑾王认为赵良能自发的查事,有行动力也有分析力,所以想让他入职刑部。
结果武安伯有不同意见。
若别的人有异议就罢了,武安伯为赵良说话,瑾王自然得放人。
所以陛下升了赵良为西北中军前将。
郑离惊恭喜了赵良,赵良却感激武安伯一家。
尤其拉着郑家小公子好好的交流了一番。
期望他过两年就到军中历练,安哥儿兴奋得一个劲儿的点头。
若是家中能同意,他明年就想去。
只可惜,父母都说他要满十五岁才能正式入军。
次日赵良走前拿到二大师给的平安符,又是再三感谢,这才踢马衣锦还乡。
赵良刚走不久,家中又有客人上门。
杏花节上说过要来拜访的魏母,带着两个女儿和礼物登门来了。
武安伯打了个照面就出门去上衙。
魏母在郭氏面前大赞伯爷好风度,对妻儿竟如此和蔼可亲。
不像她家中老爷,在家里都摆着一副大老爷脸。
郭氏听了,抿嘴笑笑。
伯爷以前也是一副大老爷脸,如今对家人这般尊重平和,都是付了大代价才有。
并不值得夸赞。
但她不会在魏家人面前说这些。
郑离惊和两个庶妹陪着魏家姐妹说话。
因着二姐明日就要去岳州,刚拜师不久练上枪法不能跟去的安哥儿,收拾了一堆自己的玩具,来问二姐要不要把一个大木马也带去。
郭氏听得他来问,没等二女儿回答就说小儿子:“那是你父亲亲手做的木马,你大了用不上,就留给家里有小孩子了用,怎能什么都舍出去。”
大方也要看是什么东西。
不知大嫂怀孕的安哥儿不明其意,“家里怎会有小孩子,我就是最小的了。”
他这话引得一屋子的人都笑了起来。
郭氏嗔了眼小儿子,脸上笑意未退。
“你真是个憨货,去收拾你的东西去,那木马留下,不要给出去。”
“好吧!儿子听母亲的就是。”既然母亲不许,安哥儿也就应着留下那木马。
魏母瞧着伯府家的小公子脸上都是笑意。
长得多好的一个少年,脑子也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