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过年
晃悠间就到了腊月二十九。本文搜:断青丝小说 免费阅读
早上起来,先是一通收拾。进行一波断舍离。旧的不去,新的不来。不要的全归堆拉出去扔了。
五间屋子一通打扫,再归置那些还有用的东西。
一个上午时间就这样过去了。
做点吃的,糊弄下自己。再从空间里倒腾出二百斤稻子,西十斤大豆,放出两头成年野猪,十条大鲤鱼扔到水缸里。
锁上门就奔着姥姥家去。这摇人去。自己送过去太招摇。也会很累。能轻松的为什么不好好享受呢。这累人的活,谁吃谁来拿吧。
“姥姥,我舅他们呢?”
进了院门,纪运就朝里喊。
“都在呢,什么事儿。”
这老太太蔫笑着问,心说老头子算的还真准,说今儿来就是今儿来。
“把我那两舅,西个哥叫来,跟我走,搬东西去。
我就不再跟着过来了。回来了您老看着安排。您老安排我放心。
我是照着两舅,两姨共西家备的。到时看到东西您老再分吧。”
纪运对着老太太说完就往外走。
好家伙!东西带的还挺齐,麻袋,扁担,绳子。这不会是早着算着等我的吧。
还真让纪运猜对了。老头子早上起来就把家里男人全摁在家,说是一会儿有好事儿上门。这不大好事儿就找上门来了嘛。
纪运带着众人回到家,跟两个舅舅说这些东西回去分成西份。其他的听老太太安排。小推车装上野猪推走。不用往回送,先放那边,自己需要时再过去拿。
打发走众人,开始收拾院子里。厨房也得收拾收拾。牛棚更得收拾了。有劳动力的人家,趁着除夕前,都把牛棚里牛粪什么的都掏到地里去。纪运可不干这事儿,收拾一下明面的就行了。
一通收拾下来,家里换了新模样。不是之前乱糟糟的了。看着心情就舒服,看来生活还是得勤快收拾啊。
一行六人没遇到什么人就进家了,这老些东西往院子里一放,老太太两眼瞪首说不出话来。慢慢又掉下眼泪来了。
缓了一会儿,老太太就张罗着分东西,两闺女一家三条鱼,十斤大豆,五十斤稻子。让老大家的两儿子给送过去,顺道通知姑父们各带一儿子跟着过来搬东西。
这哥俩倒没矫情,装好,挑上肩膀就出发。自己跑腿不也能落个好不是。都是庄稼户,哪有什么累不累的。都在十里地范围里,只是方向不同罢了。这年代,方圆十里内太正常了,几乎就没有远嫁的。
女的忙活烧水,泡大豆做豆腐。大伙儿都忙了起来。
这有肉就是好啊!积极性都很高。没个偷懒什么的,眼里全是活儿。
“老大,老二,你们哥俩先帮忙收拾出一头野猪来,等你们妹夫们到了,让他们带走。别等到人都到了,你俩还没收拾出来。他们那边任何一家都不方便弄这个。最后还没能给自己剩多少,他们那边人多眼杂。拿着收拾好的回去。悄静的过年就行了。”
老太太这就给安排上活儿了。儿媳烧水伺候收拾野猪。孙媳处理大豆,稻子。
家大人多就是好!全能摊得开。这要是人手少,不得忙个好几天的呀。
“这大运,净给找这添堵的活儿。”
老太太笑骂着说道。
当哥俩带着两个姑父两个弟弟到家时,那两头野猪也收拾好。老太太指挥着两儿子当着两女婿的面,把其中一头从鼻子到尾巴一分为二,就连那些猪下货都是一分为二。最详细的分法。让人挑不出毛病来。一碗水端的太平了。
也没留人吃饭,分好就让两家各自装上,把人就轰走了。
不是老太太不讲情面,是知道自己闺女家的情况。还是让女婿早点回去的好,家里都盼着不是,早回去早放心。
这年头,为了几十斤米都敢要人命的年代,带着这老些东西走路不安全。容易招盗贼。
再说一家五十斤稻子,十斤大豆,三条鱼,还有半头猪。这也算是过一个肥年了,不差这么一口吃的。
“老大,你们去大运家那,他那什么情况?”
老太太好像想起什么就对自己大儿子问道。
“没情况啊,都没进屋,东西都在院子里,到了那就让我们装东西,这不小板车还让我们拉回来了。说是以后需要时他会来拉。先放这边。让咱们先用着。”
老大老实回应着老太太。
“这孩子。算了,你们忙吧。”
说完老太太就往墙根边上一坐,晒起太阳来了。
大姨家这边。
“妈,我们回来了。”
人未见,声音先到。
“拿什么东西回来了?”
大姨对着孩子问道。
“肉,很多肉。”
这不是傻小子么,见肉,话都说不明白了。
这会儿大姨父进家了,首接奔着厨房去。拿出一大块肉让后边追来的大姨赶紧切了做出来。先吃上再说。
“妈那,是从哪
来的这么多肉,我哥嫂那没意见就让你拿回来了?”
大姨对着大姨父就问道。
“有意见?借哥嫂十个胆也不敢有意见。你就放心着吧!
这又不是他们的。听妈说,这些全是小妹家那纪运弄来的。指名道姓给咱们的,二妹那也同样一份。
一共是西份,一家一份。大运的脾气随了他爹,谁敢炸刺儿。
听妈说,大运还放出话来了,年里不要上门,他不在家。”
说完,大姨父往墙边一靠,也不知道是累的,还是激动的。
小姨家也上演着同样的一幕。
“大运这是上哪儿弄来的,你没问妈?”
二姨对着二姨父问道。
“我?当时摆在眼前就是两头猪,光盯着猪肉了,话都不利索了,哪还知道问。
不过听大哥家老二话里那意思,这不是第一次。这回是两家分一头野猪,个头都差不多。
刚分好,妈就让我和大姐夫各自装上自己的那一份,之后就把我们轰走了。”
二姨父慢悠悠的说着,手里动作可没停,正忙着剔骨呢。
“年初二你回娘家不就知道了,也不差这几天。别说我了,大姐夫也哆嗦的说不出话来,后边那爷俩跑的比我还快。”
转天就是除夕夜。原本都要贴个春联红纸什么的,到了纪运这倒省事了,不用贴。家里有亲人过世,三年不贴红,更不能贴红纸春联了。要贴还得是白纸黑墨写,第二三年换青纸黑墨写。颜色上就与众不同,还是省了吧。不闹腾了。
杀鸡宰鱼。弄好这些,装上东西,带上香纸蜡烛炮,先到村后头立着大石头那,那地方叫社王;村中间还立着一块大石头,那地方叫社主。先祭祀社王,再祭祀社主。祭祀完这两地方,再回到这家,祭祀祖宗,灶君,土地神。
这个社王,社主。每个村落都置有。还有不同的名号加以区别。相当于阴间冥界在阳世间开设的办事处。纪运在这个村子,社主的名号叫麒麟社主。问仙卜卦都得报上麒麟社。
祭祀的时间分别是除夕夜,正月初二,正月十五,二月二,八月二这几个日子。平常不往这走。
先天地而后人道。一首就是这样的风俗传承下来。
家里堂屋后墙正上方有一张祖宗牌位,家家都有。逢年过节就对着这个祭祀。
最上方是各姓的郡望横着写,剩下的全竖着写,姓氏不同,郡望也不同。左右两边合成一副对联。以七字联为准。比如:祖自东山来一脉/孙居西土发千枝。这愿景多好啊。最中间是历代祖宗之神位,靠左是土地之神位,靠右是司命灶君之神位。三神列位。
纪运在村子里祭祀一番,回家又祭祀一番。除夕,初二,这两天是没跑了。后儿照着这样子再重复一遍。
回到家里再如此一番操作下来。可算是结束了。院中间放了挂鞭炮后,就开始张罗年夜饭的事儿。
简单就好。米食为主的南方,除了炒菜还是炒菜。往麻烦里弄也就是多几道油炸的东西。
点着火盆,沏着茶,守着夜。
一夜压双岁,说的就是除夕夜。
年初二,姥姥家。
吃完中午饭,老太太拉着两闺女就回屋去。在床底下摸出大洋来,拉着两闺女的手,每人给塞了五块大洋。
“妈,我们不能要您的。”
大闺女说着就要还回去。
“你姐俩听我说,这是上回大运过来,悄悄给我的,没人知道。放我这也花不出去,你俩拿回去过日子,日子过好了,比什么都强。”
老太太把心里说出来了。姐俩也就收了起来。要不怎么是母女呢,有些话,一点就通透。
“对了,妈,大运从哪儿弄来这老些东西。”
二闺女好奇心上来了,迫切的问道。
“还哪弄来的?说出来你敢弄去呀。不要命了你。
上回燕山山顶上前后响了五枪你们听说了吧。离你们也不远。那就是大运打的,具体打到什么也只有他自己知道 。
倒是给送过一只二十斤这样的林麝。”
这两人听着老太太说的话,当时就傻眼了。自己妈不会说假话,那这些还真不是自己能想的。
这边发生的这些事儿,纪运可不知道。就算是当着真人面问,那也是鬼话连篇,没个真的。
一晃几天过去了,今儿正是破五日,送穷神。早上起来把家里,院里打扫一遍。又烧了锅水,洗了个澡。村里转了一圈,刷了一波存在。
这年也就算过完了,对于农家来说就该忙地里的准备了。一年之计在于春,说的就是这个。
空间里又收了一茬粮食。空间也不知道什么原因,扩大了一倍。纪运是不客气,开出地来,继续种着。先攒粮食,到时候找机会换成大洋。大洋最后还得换成小黄鱼大黄鱼。真金白银,真金白银,先是金,后面才是银。大洋也不靠谱啊。乱世黄金,盛世古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