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章 回家 3

时间倒回天黑前,二大爷家。本文搜:看书屋 免费阅读

老三:“妈,我爸这是怎么了?中午不还上窜下跳的吗。”

老太太:“我上哪知道去。”

大嫂:“是不是大运把爸气着了?”

老大:“还有这事儿?”

二儿媳:“应该是,下午爸拉着大运躺在草垛上聊天来着,后来就这样了。

“就算是大运,你们几个敢找大运去吗?目前最需要的是得让爸清醒过来。”三儿媳乐呵呵的说道,同时也瞪自己男人一眼,心说没事你挑什么头啊。皮痒想挨揍也别找上那主啊。那是真揍你个没商量。哥仨儿全上也不是人家对手。

老太太张罗着先吃饭,吃好了再说。一听到吃饭,老头又活过来了。那动作比小年轻还利索。这下把众人又给木了,没听说过吃饭能治这玩意儿呀。刚才还蔫的不要不要的,这下又好了,难道是什么东西上身了吗?

吃完饭,自己把茶泡上,众人心里又咯噔一下,这又要闹哪出这是?众人心情勿上勿下跟过山车似的。

家里小孩子基本天天都在一块读书,也就是吃饭才跟在大人眼前,其他时间里都不往大人面前凑。

老头顺上好几口茶,又看看众人,又啜上茶,啜完茶双看看众人,他这么操作,众人心里咯噔咯噔的。

过了好大一会儿,才慢悠悠的说道:“还是得数老三最有算计啊。”

众人一听,果然,跟大运有关。

这小子行啊,半年不见,气人功夫见长啊。要是老这么折腾,早晚得折腾到地下见阎王去。

老太太:“你这发愣半天了,让大运给气的?”

老头:“你知道什么呀?我是在反思自己所走的路,还有老头子所走的路。”

老太太:“你就不怕老爷子半夜找你来?”

老头:“还找我来?他不找我来,我都 要找他去。”

众人心想这下糊话都出来了,要疯啊这是。当年老爷子还活着时都没人敢说这些话。当然,除了三叔以外。那主儿可是天不怕地不怕的,动起手也不含糊。纪运这方面继承的很好,有过之而无不及。

老头:“我跟你们说啊,我没疯,也没傻。知道老三那杆枪是怎么来的不?”

“家里就三人知道,老爷子,我,老三。剩下知道的都是那枪是老三花自己钱买的。”

“其实早前不是这把,老爷子买的,放在老三手,后来老三添了些钱,换成现在这把,那钱也是老太太给的。”

老太太:“这跟你这半天有什么关系啊。”

老头:“还没明白呢。老三通过这把枪完成了原始积累,早就走在咱们前边了。又是请拳师教大运功夫,对外说是怕大运以后挨欺负;又是请私塾教大运读书认字。哪一样不花钱啊。”

大哥:“这么一说还真是。私塾老师在三叔家待了西五年呢,哪怕大运上学堂了,还在呢。”

大嫂:“年前三婶过去后,家里应该没留下多少了吧。”

老头:“年前你们吃的那几只林麝,你们都忘了?”

二哥:“大运奔着麝香去的?”

众人心里一亮,好家伙,原来人家是奔着这去的啊,肉是附带的。怨不得人家一给就好几只,目的不一样。

老头:“嗯,你算是说对了。我可还听说大运在燕山山顶那边放了十好几枪,就他那枪法,你们想想吧。猎物都哪去了,又是哪些猎物。”

二嫂:“不是都说燕山山顶上闹鬼吗,大运也敢去?”

老三:“二嫂,就是鬼遇到大运,也得让路。”

老大:“他就是个鬼,还怕鬼?”

老头:“家里孩子学习都怎么样?”

老太太:“怎么又扯到学习上?”

老头:“知道今儿大运让我看什么了吗?那是国家承认的证书啊。”

老太太:“什么证书把你吓成这样的。”

老头:“就是老爷子还活着,看到了那也得哆嗦,比我还得哆嗦。”

这下众人更好奇了,天下还有这么厉害的东西吗?

自信点,把吗字去掉。天下就是有这么厉害的东西。

老头:“这半年,他在龙城,插班上学,通过考试,拿到初中毕业证,高中毕业证。今儿我就是看到这两张证书的。

龙城国中毕业,要是搁在前朝,那是中举人啊。”

三儿媳:“这大运也太能藏事了。”

老二:“这得花多少钱啊?”

老太太:“你看他像是没钱的人吗?”

老大:“好像从小到大,他手里就是比咱们哥几个有钱啊!”

老三:“别好像。一首就是,小时候老忽悠他给买东西呢。”

大嫂:“都当爹的人了,说这个不丢人啊。”

老二:“这有什么好丢人的,大运手上一首是大洋,嫌弃文钱太笨重。”

老头:“所以啊,我刚才才说的,还得是老三有算计,前后算的,算进好几代人去。。”

太太:“那大运这次回来是干什么?”

老头:“说是回来看看,过几天还得出远门。”

众人一听,远门。又来了,上回说出远门,结果带回两张毕业证书;这次的远门是有多远啊。不敢想象啊,这人比人,没法儿比吧。咱这最远还是在乡里。

二儿媳:“上月我那远房表姑还想着把她家大闺女跟大运结亲呢,幸好当时我没答应这事儿。”

老太太:“看看搭线给老七,老九他们。堂兄弟还很多,没必要盯着大运。”

老头:“对,换人。大运以后有的是媳妇,就是看他想娶几个的了。”

二儿媳:“早上大运不是给三婶上坟去么。应该是回来上坟的。”

老头:“估计以后也就是上坟老回来了。”

老大:“大运这是准备接着上学去了吧。”

老二:“他有那么多钱吗?”

老头:“这小子滑着呢,事情没出结果之前,他会跟你说吗?”

老太太:“跟老三一个模子,还真是爷俩。”

老头:“他比老三还滑。”

三儿媳:“家里要出大学生了吗?”

大嫂:“来年不就知道了嘛。”

老头:“不,己经出了。听那语气,十拿九稳的。因为问我了一句,说是本省好呢,还是去帝都好。”

二儿媳:“老甲那边还盯着他那块地呢,还说什么看不起兄弟,不相信兄弟,让外家来种。”

老头:“他这是找死啊,大运可不惯着他这个。都能跟县太爷平坐的人,还怕你这甲长啊。”

老太太:“我关心的是这大运上哪弄钱这么快,你们爷几个不得学学吗?”

老大:“学不来,没那胆。也没那运气。”

老三:“鱼呢,问了没?”

老头:“说了,没几个钱的成本。丁香,山奈,酒,大米,蜂蜜,泡到一起,十天后就能用,放的越久越好用。”

二儿媳:“这都从哪学的啊。”

三儿媳:“羡慕早上那六条鱼,得有三十多斤吧。”

……

第二天早上晚起了会儿,跟大伙一块吃了早饭。

“二姨,要不让大姨把昨晚的全拿走得了,想吃咱们再往河里逮就行。”纪运跟二姨商量道。

“大姐你听到了吧,我就说会是这样。你全拿走。”老二对着大姐说。

大姨:“要不我绕道,给妈那送几条去。”

纪运:“别送了,昨儿我拎西条过去的。没准儿老太太还往你们家给送去呢。”

“回去吃不了就让儿媳妇往娘家里送。”

送走大姨,纪运就往后山去,想着挖两棵麻竹,打算种到空间里去,这以后自己也就有新鲜竹笋吃了,需要用到竹蔑时,也不至于到处寻找。一举多得。

回来的路上遇上老七,这家伙,半年不见,人精神多了,一看就知道说媳妇了。聊了一些村前村后的,老七知道的,都跟说出来了。年底结婚,问纪运能不能回来当伴郎。这事可不是什么好事儿,没应。

在村里待了西天,第五天早上,跟二姨吃了早饭,就动身往北走。

打算着先到龙城,在龙城走水路顺江而下,在象郡换船,继续顺水而走,进入郁江再往东走,奔蝴蝶山而去,西大就在蝴蝶山上。

如果不是自己想要的,那就还顺江而下,去羊城,到那再看看到底是走陆路北上;还是继续顺江而下到港岛,再走水路北上。

先到第一目标站再琢磨吧。这有了目标,脚下就轻松欢快多了。

“你怎么来了?”

老太太看着自己二闺女问道。

“大运早上跟我吃完早饭就往北走了,我家那三家昨儿下午我就让他们先回去了。”

“大运走了?”

“走了,我亲自送出村的。”

“这不把家里给收拾一通,再把在里剩下那点活干完,就先来你这了。”

“早上走的,按大运说的,这时间点早就到龙城了吧。”

“他可不在龙城,说是到那走水路南下,具体到哪儿,也就只有他知道。”

“闺女,跟妈说说,那地收成如何?”

“那地比咱们的地好,收成真不错。可大运让我们把粮食全拉走,自己一颗也没有。”

“让你拉,你就拉呗。别不好意思。那天还跟我说来着。”

“我家那口子跟他学了下鱼篓逮鱼,还不错。以后家里能多道菜。”

“有这想法不错。哪来的鱼篓?”

“大运留下的,说回头照样子编就是了。”

“闺女,你等我一下。”说完,老太太就往自己屋里去拿东西。

“这个你先收起来,一会儿人多,不好看,回去后,跟着你大姐平分。”老太太给递过一个小包东西,用布厚厚的包着。

“什么东西啊?”

“大运给的,回去你们姐俩平分。”

接过赶紧收起来,肯定是好东西。回家不就知道了么,不用急这一时。老太太不想就不说呗。东西在

自己手里。

纪运可不管这些,此时的他,正坐在小船上,顺江而下,龙城在背后越来越小,慢慢地消失在地平线上。

啜着茶,欣赏着沿途两岸风景。虽然赶不上那什么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己过万重山,那也是别有一番风味。前途漫漫,就不知道前方还能遇上龙城故人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