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新家

天下无不散的宴席。

吃饱喝足,众人各自散去,该上学的上学,该上工的上工。

江寒牵着申雪站在大门口,寒暄送客。

“人都走完了,寒子领着你媳妇回家休息去吧。

剩下的有我和你娘,还有你大哥大嫂呢。”

“知道了爹,那就麻烦你们了。”

“啥麻烦不麻烦的,都是一家人。”

“寒子,下午没事,就带着你媳妇去县城公园里逛逛,看个电影啥的也成。

婚事办得急,别怠慢你媳妇。”

“知道了娘。那我们就先进去了。”

“进去吧,关上院门。

我事先给大家伙都交代过了。

你都这个岁数了,就不让闹洞房了。

反正,你常年不在家,也没闹过别人的洞房。

没人有意见。”

“谢谢娘。”

“行,回吧。我们顺路将桌子板凳清理好还回去。”

“份子钱,清点核对完,明天上午给你。”

“知道爹,我们先回了。”

“回吧,关好门。

你这前后左右没个邻居的,得防着点。”

“嗯,知道。”

院门一关,偌大的院子,无端有些暧昧。

“要午睡吗?”

申雪摇摇头,饶有兴趣地左右打量未来要住许久的家。

江寒含笑奉陪。

整体构造,大门朝西,开在西南角。

堂屋三间,坐北朝南,地面铺砖。

中间为客厅,东侧为主卧,西侧暂且放着嫁妆。

西厢房两间,靠南一侧为厨房,北边一侧暂且空置,预留的孩子的房间。

东南角落有一口压水井,生活用水非常方便。

厕所和洗澡间建在后院,均是水泥地面。

水泥蹲坑式厕所!

终于有了现代文明的样子,简直喜极而泣。

不同于申家,后院并没有设门,目测小半亩的样子。

“江寒,这宅基地有些大了吧?咋批下来的?”

“首先,这片原本是荒地。

地势较高,又比较偏僻,大家都不愿意往这边建房子,再加上我又主动申请,所以村里批宅基地的时候就酌情批大了些。

当然,也有照顾我的成分在。

其次,也不全是宅基地。后院这片主要是自留地。

为了方便,就干脆用围墙围了起来。

这房子是上一次回家探亲时盖的,都有四年多了。

每年,爹娘都会在院子里种点红薯养地。

这不是咱们要成婚了吗,今年就没种。

你有没有想种的,我帮你。”

“后院我想开垦出来种春玉米。

前院那么大,荒着可惜,可以围个小菜园出来。

沿着南墙,种几棵果树。

堂屋窗户外,我想种些花,玫瑰或是月季。”

申雪说完眼睛亮晶晶地看向江寒。

“好。我明天就去借村里的牛,将地翻了。

走,进屋,我东西给你。”

“什么啊?神神秘秘的。”

回到卧室,江寒找出钥匙打开书桌抽屉上的锁,取出两个厚厚的信封,“拿着,打开看看。”

心中有些猜测,打开一看,果然是钱。

全是10元纸币。

“给我的?”

“嗯,咱家你管钱。该花就花,不用省。”

申雪舔了下右手大拇指,哗哗数钱。

自从手机支付后,钱都是看得见摸不着的数字,好久没有体会过数钱的快乐了。

分外怀念。

“211张,2110块钱,那么多?”

“当兵十年攒下来的,小半是任务补贴。

今年起,部队不再发放各种票证,以前攒的各种票,换得换用的用,已经用完了。

还好国家鼓励市场经济,想买什么,直接用钱买就行,只是,相比之下,要贵一些罢了。”

“嗯,取消票证,政策很好,老百姓买东西确实要方便很多。

对了,这么多钱,你怎么不存银行啊?”

“怎么没存。这不要回来结婚吗,就全部取出来了。”

“嗯?”

“现在银行只有大城市才能跨省取钱。

咱们县城还不行。”

“这样啊。”申雪点头表示理解。

计算机尚未普及的年代,什么都慢。

“你有县里的邮政存折吗?”

“留下500块钱平时用,其他先存起来。”

“有。”

“你应该看了嫁妆,我的旧衣服都没带过来。

我想去县里扯些布,做两身换洗的衣服。

再买一双解放鞋下地穿。

雪域高原比较冷,还需要买些毛线,给你织件坎肩,还有毛衣毛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