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6章积谷防饥

绿水青山,一路鸣蝉。

山林茂密。

不是错觉,越靠近顾家沟,吹在脸上的风越凉爽。

下午两点多,正是最热的时候。

田野里依然有不少人在顶着大太阳抢种。

村子里,却罕见的静谧。三五聚堆闲聊八卦的身影,更是一个没有。

骑着自行车,一路平顺到达申家小院。

大门敞开。

全家出动,各司其职,正在槐树树荫下,有条不紊地编着竹筛子。

申雪会心一笑。

这是在给她干活呢!

公社集市上,竹筛子小的五毛,大的好几块钱一个。

申父手中的,马上就要完工。目测半径1米,打底也要3到5块钱一个。

关键,市面上,可没有这么大的竹筛子卖。

申母手中的要小上一半,价格怎么说也要5毛往上。

笑容加深。

荒星里的西瓜已经开花坐果了,回头一定多带几个过来,让一大家子人都尝尝鲜。

辛苦费不要,物资投喂总是可以的。

后院的玉米已经收割完成,须得早日种上西瓜才是。

扯回飘远的思绪,扬声打招呼:

“爹娘小妹,都忙着呢!”

熟悉亲切又分外好听的声音,昨天晚上做梦还梦到了呢。

江母猛地抬头,一见真是大女儿,眼睛刷的一下亮了。

“嗨呦,正说着你呢你就来了。

人啊真是不经念叨。

往后,娘每天必得多念叨你几句。

申晴,别杵着了,快给你大姐搬张凳子再洗两个番茄过来,她就好这一口。”

申雪心中微暖,上次来,她夸了一句家里的番茄好吃,没成想申母竟记在了心里。

抬眸对上申晴万分期待的目光,微笑点头。

“两个番茄不够,再洗几根黄瓜过来。

我一路从县城骑到这,又热又渴的,得好好休息休息。”

得到想要的答案,申晴激动地原地蹦跶了两下,转身就往后院跑。

“大姐等着,我这就给你去摘。现摘的最新鲜。”

申雪噗嗤一下笑出声。

热恋中的少女,灿烂而富有朝气。

看着就忍不住嘴角上扬。

至于向往?

别人家的爱情……

年代甜宠剧大戏现场,她最合适坐在小板凳上边嗑瓜子边吃瓜。

将自行车推至墙根阴影处停好,取下后座上的竹篮,信步走到江母身旁。

“大姐,凳子!”申云及时递过来一个小方凳。

“谢了三妹。”

申云笑笑,转身回到自己的位置上坐好,拿起地上的刮刀,继续刮磨竹篾上的毛刺。

申雪接过凳子找个位置坐下,取出两双解放鞋扬了扬。

“爹娘,快别忙活了,先试试鞋合不合脚。刚从县城供销社买的。”

申母咧着嘴笑得特别开心。

看看申雪手中的解放鞋,又看看自己脚上的草鞋:

“等会儿,我先去打盆水洗洗脚,新鞋可不能一下子就穿脏了。”

申父接过解放鞋翻来覆去的看。

又翘起左脚,隔空比了比大小。

脸上的笑容,怎么压都压不住。

“合适合适,刚刚好。等秋天来了再穿。”

仔细摩挲着军绿色的鞋面,要不是几个闺女都在,他恨不得立马亲上一口。

“等什么秋天?

爹,你尽管穿,等秋天来了我再给你买一双就是,正好换着穿。”

申父畅声大笑,“哈哈哈……成,爹就等着享你的福了。”

申母跑到压水井旁,快速压出一大盆水。

脚步轻快地端了过来。

脱鞋、洗脚,动作一气呵成。

“小果,去将厨房门口绳子上搭着的破布拿过来,娘擦脚用。”

“好嘞!”

申母擦脚试鞋,申父非常自然地搬着凳子,坐在申母对面,就着水盆中的水,仔细清洗脚掌。

申母系好鞋带,迫不及待站起身,试着走路。

“乖乖,这鞋就是轻便。可比布鞋穿着舒服多了。”

申雪看了看脚上的盘扣千层底鞋,凉爽而舒适。

顿时了然:此情此景,此时此刻,申母说的话,十分里绝对有九分,都是金钱的加成。

申父颤着手,提了两次终于将鞋给提上了。

脚轻飘飘的不敢用力往地上踩。

这可是解放鞋啊。

做梦都想穿的解放鞋!

两个女儿300块的礼钱到手都没舍得买来穿的解放鞋。

此时此刻,竟然穿在了脚上?

用劲拧了下大腿。

疼!

不是白日做梦!

起身,在树荫下来回踱步。

这感觉,爽!

稍倾,申父、申母同时坐下解鞋带脱鞋。又同步穿上草鞋。

申雪见了,并未出声阻止。

大夏天的,穿什么解放鞋?

亲身体会,捂脚!

申母接过申父递过来的鞋,抱在怀里,扭头就往堂屋走。

申父视线落在竹篮中碧绿的玉米棒子上,有些讶异,“这个点,你哪来的嫩玉米棒子?”

来了来了,终于问了,申雪不自觉挺直身板,声音里抑制不住的骄傲:

"我自个种的。大概半亩地。今天才掰了全部卖去城里。

2毛钱一根,一个上午就卖光了。"

申母去而复返,光速接过话茬:

“2毛钱一根?这么贵都有人买?

玉米粒收购价也才九分不到一毛一斤。

城里人该不会是钱多烧手的慌吧?”

申父冷嗤一声,“你懂啥,这有钱人,就是吃个稀奇。

黄瓜夏天几分钱一斤没人买,冬天1块钱一斤抢都抢不到。”

“是这么个理。

要不明年咱也种两亩春玉米卖?”

“种什么种,冬天怎么办?

地里全撂荒啊?

啥都没有粮食来得矜贵。

咱得多囤点粮食,省得青黄不接时打饥荒饿肚子。

家里不囤个一两年的口粮,我这心里啊总有些不踏实。

遇到荒年,手中的钱再多,买不到粮食也是白瞎。”

申母听得频频点头,“也对,冬天一天吃一顿,饿得心里发慌的感觉,我是再也不想体会了。

春玉米就算了,冬小麦必须得种。”

“这话在理。

咱们这定的可是夏收后交公粮。

不种小麦,到时交不出公粮,还不得叫人笑掉大牙。”

申雪挠挠头,脑海里蓦地闪过一个成语:积谷防饥。

她家虽然早就不种地了,但是家里常年备着一年都吃不完的粮食。

就这,还是她爷爷奶奶经过多年改进,非常非常克制后的结果。

搁从前还种庄稼那会儿,绝对囤粮无上限,下限三年起。

不到没钱给她交学费,从来不往外卖。

在申父申母身上,仿佛看到了爷爷奶奶年轻时的影子……

特别亲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