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2章记者何清涟

八亩地。每亩平均播种19斤麦种。

刚买的200斤小麦,立即去掉了四分之三。

粮食和钱一样,都是那么不经用。

坐在荒星蘑菇屋落地窗前,大口大口吃着免费商店下单的米粉。

心神却全部落在了虚拟投屏在桌面上的系统商城页面上。

这次,挑中了商品[玄晶石]。

使用后,植物生长周期直接缩短一半。

持续时间:60年。作用范围:一亩地。

换算一下。

花费10000积分,换取60年内每亩地产量提高一倍。

以小麦来说。

荒星中环境适宜,在这里种植的小麦,相当于在外界种植的春小麦,生长周期约3~4个月。

一年四收,亩产按千斤算。

一亩地每年多产出4000斤小麦。

60年呢,随着物价上涨,绝对赚发了。

更别提,她还种了半亩地的毒蘑菇呢。

决定了,下次无毒蘑菇就不种了,凑够一亩地用来种毒蘑菇挣积分。

其他劣田,全部换茬种植粮食作物。

谷类(小麦、水稻、玉米、小米、高粱)。

薯类(红薯、土豆)。

豆类(大豆、绿豆、红豆、蚕豆、豌豆)。

有限的知识储备,粮食作物暂且只能想到这么多。

唉,早知道有这番奇遇,大学就应该学农。

其实挺想种植花生与甘蔗的,可惜拿不准属不属于粮食作物。

回头一定去书店,多买几本农业相关的书籍研读。

对了小麦,最早的一亩的小麦,她记得好像是买独角楼当天种的。

4月20多号播种,算算时间差不多也该成熟了。

“清雨,劣田中的庄稼有成熟的吗?”

【暂无。

若是有庄稼进入成熟期,清雨会及时通知主人进行采收的。】

【温馨提醒:6天后,将有一亩小麦进入成熟期。】

“玄晶石,可以叠加使用吗?

一亩地里放两块,亦或更多?”

【不能叠加使用。一亩地限用一块!】

“那除了劣田,山坡与河床里能使用吗?”

【不建议使用。山坡与河床隶属畜牧业,玄晶石乃是针对种植业特别研制的。】

申雪炫了一大口米粉,清雨的话,虽然听进了心里。

嘴上却依旧不服输。

“若是非要使用呢?”

【荒星劣田以一亩地为单位自带结界,牧场则无!

使用效果,有略等于无。】

“行吧,扫描一下,姐现在一共有多少亩劣田?”

【共计36亩。】

玄晶石还没买呢,就已经开始心痛了。

36亩劣田,就是36万积分啊!

一朝回到解放前的节奏。

放纵自己纠结又一大碗米粉的时间。

两碗米粉下肚,又喝了一大杯薄荷水。

心里的浮躁散去,终于坚定开口。

“清雨,火速,购买36块玄晶石。”

【扣除36万积分,购买完成,使用中。

账户余额:78290.32积分。】

心塞,短时间之内不想待在荒星。

积分花完了,只能用挣钱来补。

果断提着小竹篮,带上细长的竹竿,继续外出搜寻爬蚱皮。

注意力高度集中,很是费神。

2个小时之后。

只觉脑子昏昏胀胀的特别难受。

果断回家。

头戴草帽,背着从系统商城免费商店下单的一大捆劈好的竹枝,带上铁锹与水壶,还有一大坨草绳,径直去了地里。

原本想下单破布条的。

想想现在布料短缺的大环境,果断打消了这个念头。

黄瓜、番茄、豆角都要搭支架,一共6分地,有的忙了!

下午四点半,三伏天,暑气蒸腾。

没有绿树遮荫,地里热得跟个蒸笼似的。

田间地头,却处处都是忙碌除草的身影。

给自己干活呢!

那积极性可不就是噌噌噌地上来了吗?

这一刻分田到户的好处彰显无疑。

申雪卸下竹枝,从地头的豆角开始搭支架。

第一步,用铁锹挖坑。

第二步,插竹枝,固定。

正忙着呢,突然眼前一个闪光。

冷眼瞧去。

一袭淡黄色连衣裙的女孩,正拿着相机对着她拍照。

身旁还站着位扶着自行车的男青年。

大概是被对面的某个场景吸引了全部注意力,只留给她一个后脑勺。

见她看过去,女方笑容明媚,大方解释:

“嗨,你好,我是《羌北晚报》的记者,何清涟。

抱歉,为了采集新闻,没经过您的同意,就抓拍了你的照片。

这张照片,光影特别好,是我至今为止,拍的最好看的一张照片啦,我想刊登在报纸上可以吗?”

申雪撇嘴,还真是撒谎不打草稿。

打量她是个没见过世面的乡下妇女随意糊弄呢!

胶卷相机能回看相片?

骗鬼呢!

可是,人姑娘长得好看不说,笑容还特别甜!

再多的不愉,在这样灿烂的笑意里,也散了大半。

更何况,申雪私心里,也没多少不快。

肆意的大学生活,谁还没个爱拍短视频的同学了。

无意入镜,亦或配合拍摄。只要不是太出糗,发布之前,事先打个招呼,只要不是恶意凝视,胡编乱造,真心没啥。

“方便说一下大致的文稿内容吗?”

见申雪松口,女孩双手捧着相机,如一只黄色蝴蝶般,翩跹飞到近前。

“这是我的记者证,你看看,不骗人。”

申雪爽利接过,认真查看。

照片以及照片上的红色印章都对得上。

何清涟,濯清涟而不妖,好名字!

还以为是‘青莲居士’的青莲呢!

“嗯,对的。”

申雪点头,递还记者证。再次出声询问:

“能方便说一下文稿的大致内容吗?

刊登照片,总得有相关的新闻稿吧?”

“这是自然。

今夏,为响应国家政策,全县大力推行土地改革,由原先的集体劳动,变为现在的分产到户……”

听着何清涟滔滔不绝的讲解,申雪莞尔。

年轻人,初入职场,不要太实诚。

大一千字的新闻稿,就这么不设防地全部脱口而出。

最后为了力证,刚才拍的照片有多绝,又开始了200字的华丽描述。

脑海里,清雨早已扫描底片,传输过来了相关图片数据。

恕她不懂摄影艺术。

只是黑白照片而已。

唯有打在脸上的一道光束,还算比较新奇。

“文章会在20号的《羌北晚报》上登出,有兴趣的话,可以买一份留作纪念。

不贵,一毛钱一份,很划算的。”

见申雪目露疑惑,又紧跟着解释。

“嗨,地方报嘛,哪能天天出,五天出一份,已经很不错了。”

“好,我会去买的。”

“那,姐姐忙,我和同事还要多跑几个地方,就先走了。”

“嗯,何同志慢走。”

还真是,来也匆匆,去也匆匆。

不应该先让她自我介绍一番,然后再来一段采访吗?

都准备好要怎么夸啦!

‘感谢国家好政策,日子越过越红火!’

真是,人生寂寞如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