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7章避难所的过往(1)
“这家避难所原本不是我们管理……”
男人微微仰起头,眼神中透着一丝疲惫与沧桑,缓缓地讲述起来。
……
一周前,阴霾笼罩的天空下,狂风呼啸着席卷大地,仿佛要将世间的一切都吞噬。
孙文鹏一行人就在这样恶劣的环境中,步履蹒跚地来到了避难所。
那一张张憔悴的脸庞,写满了疲惫与无助,他们的嘴唇干裂,眼神中透露出对食物和安稳的极度渴望。
原本物资就捉襟见肘的避难所,随着他们的到来,更是雪上加霜。
避难所内,人们每天唉声叹气,愁眉苦脸。
有的抱着肚子,有气无力地靠在墙边,嘴里嘟囔着:“这日子啥时候是个头,每天都吃不饱,觉也睡不好。”
更有甚者,一个身材魁梧的大汉,双手叉腰,满脸不屑地大声叫嚷着:“要是我出去寻找物资,肯定能收获颇丰,让大家都吃个饱!”
然而,叫嚷归叫嚷,却没有一个人愿意主动迈出避难所那扇沉重的门。
人们你看看我,我看看你,眼神中充满了犹豫和退缩,随后便开始互相推诿起来。
有人低着头,搓着衣角,小声说道:“外面太危险了,还是等别人去吧。”
还有人皱着眉头,连连摆手,一副事不关己的模样。
其实大家心里都清楚,除了对危险的恐惧,还有一个重要原因,那就是他们的防身工具少之又少。
每个人都把自己那唯一的武器,像守护珍宝一样紧紧握在手中,生怕一不小心就会失去。
因为他们知道,一旦走出这扇门,就如同踏入了龙潭虎穴,不仅要冒着生命危险去搜寻物资,稍有不慎,就会命丧黄泉。
而且就算费尽千辛万苦找到了食物,回来后还要上交一部分。
这种劳心费力又得不偿失的事情,任谁都不愿意去做。
回想起避难所最开始的时候,不过区区十几人。
其中有几个人,在灾难来临之初,就像饿狼一般冲进几家超市,将里面的东西洗劫一空。
他们拖着满满几大行李箱,脸上洋溢着得意的笑容,仿佛自己掌握了生存的法宝,以为这些物资可以让他们高枕无忧。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这里被改造成为了一个真正的避难所,越来越多的人慕名而来,人数很快就增长到了上百人。
终归需要有人管理这里,负责食物分配,于是,领导者在众人的推荐下经过筛选产生。
随之而来的,就是一条条规则的颁布。
按照规定,每个人都要上交一半的食物作为留下来的费用。
这样一来,人均食物量明显不足,大家的脸上都笼罩着一层阴霾。
避难所的领导者,一位中年男子,他整日里忧心忡忡,眉头始终拧成一个“川”字。
他的头发变得愈发凌乱,眼睛里布满了血丝,整个人憔悴不堪。
为了让大家能够获得更多的食物,他三番五次地召集幸存者,言辞恳切地命令他们外出寻找物资。
可每次换来的,都是激烈的反对声。人们七嘴八舌地抱怨着。
有的甚至愤怒地拍着桌子,大声喊道:“我们出去了,万一回不来怎么办?这不是让我们去送死吗?”
领导者无奈地叹了口气,眼神中满是失落与无奈。
就在这人心惶惶的时刻,孙文鹏带着几十名学生和数个成年人出现在了避难所门口。
那一群学生,大多是初中生,他们的脸上还带着未脱的稚气,眼神中却透着坚韧与希望。
他们的衣服破旧不堪,有的孩子鞋子都磨破了,露出了脚趾头,但依然紧紧地跟随着队伍。
领导者望着这些还在成长阶段的孩子们,心中涌起一股浓浓的怜悯之情。
他的嘴唇微微颤抖,眼眶不禁红了起来,实在不忍心看到这些孩子们挨饿受冻。
从那以后,每天分配食物的时候,领导者都会默默地减少自己的食物供给。
然而,纸终究包不住火。
领导者节衣缩食照顾学生们的事情,还是被一些知情者私下传开了。
一时间,避难所内像炸开了锅一样,人们议论纷纷,非议声越来越大。
一些人满脸愤怒,大声指责道:“大家都在挨饿,凭什么他们能多吃?”
还有些人则阴阳怪气地说:“这不是偏心吗,我们的死活就不管了?”
面对这些指责和抱怨,领导者默默地承受着,他的眼神中既有无奈,又有坚定。
他知道,自己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这些孩子们,也是为了未来的下一代,无论如何,他都不能放弃。
日子一天天过去,虽然争议不断,但领导者依然坚持着自己的做法。
他相信,只要大家齐心协力,一定能够度过这个难关,而这些孩子们,也将成为未来重建家园的希望之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