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4章 计划
食材集中采购:跟郊区的菜农谈好,每天送新鲜菜,比市场价便宜。
减少浪费:有了一个月的经验,大家一致认为需要按工人数量备菜。
这一个月估摸得不是太准,怕后面的工人没赶上饭点导致饿肚子,所以准备的饭菜都有多余,造成了不小的浪费。
至于人手方面,会炒菜的就是沈淑娟和姜安,但是每天要炒很多菜,两个女人每天要颠无数次锅勺,短时间里勉强坚持,长期下来绝对不行。
所以姜宁建议他们请一个大厨。
对于大厨,工资肯定不能少。
听到姜宁打算出八十块钱一个月请厨师,沈淑娟心疼钱了:“宁宁,我跟你姐能行的,而且你爸也能帮忙。”
姜安也赶紧点头:“对啊宁宁,这还没有我们在家干活累呢!”
主要是累也开心啊!
姜宁给他们一一做分析,短期肯定没问题,长期下来累出职业病就划不来了。
“而且,再过一阵长淮和长清就得去上学,到时候人手肯定不够——姐,我给你报了一个夜校班,到时候你也得去上课。”
“啊?我也要上学?”姜安没想到她真给自己报了夜校,想到自己这把年纪去上课,瞬间就尴尬了,而且她一天学都没上过,这阵子倒是跟着长淮学习,会写自己的名字了,但是去上学……想想她都觉得紧张。
姜宁说:“嗯,你放心,读夜校的都是成年人,而且大多数都是不识字的,你不用紧张。”
“那,那好吧!”姜安想着姜宁有空就搂着书看,也有些羡慕,紧张忐忑,又有些期待地答应了。
“宁宁,我还有一个想法。”沈淑娟想了想,鼓起勇气说。
“什么想法?你们有什么想法都可以说,行不行的说出来大家讨论。”姜宁说道。
沈淑娟说:“好多人都问有没有馒头和面条,我想我们可以增加这两样——不过我跟你姐都不擅长做馒头和面条,我觉得我们需要去学习。”
姜宁听完沈淑娟的建议,眼睛一亮。
善于发现问题,总结并有相关解决办法,这是好事情。
只是他们以前习惯姜青山做主,就是来了深市,很多事情还是要问姜宁,最终由姜宁决定。
不过没有何满珍这种搅屎棍左右他们的思想,姜连显又没有大男子主义,并不觉得听儿女的建议有什么问题,而且长淮很有自己的想法,姜家未来肯定前途无限。
姜连显拍着大腿说:“好几个北方来的工人总念叨馒头面条,吃饭他们吃不饱,咱们确实该加。”
“那好,咱们就再增加一个做面食的师父,回头我问问老曹认不认识做面食的师父,到时候你们跟着他学。”姜宁接受了他们的建议。
不过如此一来,食堂里就多了两个工人。
负担加重了,人手也就空闲下来了。
但这些都是必须增加的,长淮和长清年纪小,重心还是要放在学习上。
第二天,老曹就从流水线上找到一个鲁省的女工,带过来先试用几天,如果做面食可以,就留在食堂,这几天的工资还是按照她原本的工资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