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6章 老爷子的心思
他顿了顿:“老爷子要是知道咱们现在过得好,指不定又要心疼大哥了。还有老四、老五他们,怕是连夜就得扒火车过来。”
沈淑娟没说话,只是握住他的手。
“我就是……”姜连显嗓子发紧,“就是有时候想,要是老爷子能看看咱们现在这样,会不会……为什么都是一母同胞的孩子,差距怎么会这么大呢?”
沈淑娟握住他的手,粗糙的掌心贴着他指节上的老茧:“咱们不靠他们认不认可活着。宁宁有出息,安安听话,长淮长清也懂事,每一分钱都是咱们自己挣的,以后会好起来的。”
窗外,夜风掠过电线,发出低低的呜咽。
姜连显深吸一口气,像是终于把某种沉重的情绪压回心底:“你说得对。”
姐弟三人听着外面的动静,交换了一下眼神,默契地笑了。
晚上,姜宁执笔给傅晋安写信。
给傅晋安的信检查很严格,她也不敢乱写,只能写一些寻常话。
更多的内容,她写在日记本里,等见面了,再给他看吧,免得以后傅晋安质问她。
姜宁抓了抓头发,怎么感觉自己是在为哄他做准备呢?
而长淮他们,也在给姜青山写信。
他的字规规整整,一板一眼:
“爷,奶,我是长淮。
我们暂时在深市住下来,因为不是当地居民,只能办理暂住证明。
我爸在厂里给人看大门,我妈给人缝衣服,我姐给人洗碗,我和长清年纪小……”
除了简单说明现在的状况外,就是说如何想念家里人,让他们保重身体,他们会努力挣钱,争取早日回去。
写完后,姜连显盯着信纸愣了一会儿,又小声嘀咕:“要不……再塞两块钱?”
沈淑娟说:“先给老爷子老太太三十块钱,等食堂这边稳定了,再给他们寄。”
长淮麻利地叠好信纸,塞进信封:“明天就去邮局寄。”
写‘邮局待领’,不落地址。
这是姐弟几个商量的结果。
**
这两个月,姜宁一边忙着厂子的事,一边又顾着开食堂的事,现在食堂终于走上正轨。
姜宁站在办公室窗前,望着食堂方向袅袅升起的炊烟,终于松了口气。
这两个月连轴转的日子,总算熬出了头。
厂子订单稳定了,德商那批录音机配件如期交付,夏怀英牵线的项目也进入试产阶段。
食堂运营顺畅了,沈淑娟领着一家人把面食经营得红红火火,连隔壁厂的工人都慕名来买馒头。
现在,姜宁终于能喘口气,把精力重新聚焦到电子厂的主业上。
食堂这边需要简化管理,提高效率。
姜宁翻着这半个月的食堂账本,笔尖在纸上轻轻一点:“妈,以后咱们改对账方式,每周对一次账。您和长淮记清楚每日收支,周末我统一核算。”
沈淑娟虽然不识字,但记性特别好,眼睛也灵活,哪里有什么情况都看得非常清楚。
沈淑娟点头:“行,我让长淮每晚把账记在本子上,你放心。”
长淮虽然读书少,但态度认真,姜宁突然要一个星期才对一次账,他还是有些紧张的。
毕竟她虽然教过自己,但还没一个人实施过。
不过他是家里的一份子,也该承担一些责任,没有推辞的道理,不懂的他可以学。
姜宁又补充:“食材采购还是按老规矩,固定供应商,月底结款,不轻易换人,但也别让人吃熟,发现供应商不对劲我们先私下商量应对,别让人钻空子。”
“知道,”沈淑娟认真听着女儿的话并记在心里,她笑道,“老曹介绍的那个供应商实在,从不多算钱。”
**
老家寄回来的信是次月收到的,信是找村长代写的。
姜连显赶紧把信拿出来,看了看,有好多字他都不认识,就让姜宁念。
信中说从他们离开后姜连荣就没有赌博了,说家里一切都好让他们别挂念,只是结尾出笔锋一转,就说姜连兴出了点事,一家人已经搬回望月村了,以后会老老实实地在家种地,让他们不要担心。
姜宁瞬间在心里啧啧。
老爷子这心思,一般人可真不是他的对手,更何况孝心为上,心肠又软的姜连显,很容易被拿捏。
这不明摆着说家里出事儿了,提醒姜连显管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