烽烟四起:逐鹿天下常太禹01
第一百六十六章 尔等何人?
袁捷身披铠甲,威风凛凛地站在城墙之上,他目光深邃而锐利,犹如鹰眼一般扫视着前方的道路。
那铠甲在阳光下折射出冰冷的金属光泽,每一片甲叶都仿佛承载着保家卫国的重任。
他身形挺拔如松,双手按在城墙的垛口上,身后的红色披风随风猎猎作响,更添几分凛然气势。
在其身后,众多将领簇拥而立,个个神情严肃,只等将军一声令下,便会毫不犹豫地投身战斗。
显然是公输台一行人出现在鸭儿关前,导致了鸭儿关守将的紧张,他们将领几乎全部出动,严阵以待。
闸门也在缓慢闭合。
袁捷眉头微皱,眼神中闪过一丝警惕,高声喝道:“尔等何人?来此关隘所谓何事?”声音仿若洪钟大吕,在空旷的山谷间回荡,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威严。
公输台的护卫统领勒住缰绳,骏马前蹄高高扬起,又稳稳落下。
他抬起头,目光坦然地看向袁捷,朗声道:“我等乃大乾太宰公输台仪仗,还不快快开门迎入。”说话间,他神色从容,丝毫没有被这剑拔弩张的气氛所影响。
袁捷听闻,微微一怔,眼中的警惕并未全然消散,依旧紧紧盯着公输台一行人,沉声道:“可有凭证?”
毕竟在这边境之地,容不得半点马虎,万一是雁国派来的奸细,后果不堪设想。
再者说,大乾天子距离他们荆国甚远,怎么毫无知会就派使臣过来了?关键来的还是太宰这样尊贵的人。
公输台会意,从怀中掏出一块令牌,高高举起,在阳光下,那令牌上镌刻的大乾王朝徽记清晰可见,熠熠生辉。
“将军请看,此乃天子赐予的通行令牌,绝非虚言。”他的声音沉稳有力,传遍四周。
袁捷仔细端详了一番令牌,确认无误后,神色稍缓,微微点头,挥手示意士兵们打开城门。
随着一阵沉闷的声响,厚重的闸门再次开启。
公输台一行人也就千人,有侍卫、有侍女、还有仆人,确实也不是什么战斗队伍。
袁捷列兵,将他们迎入鸭儿关。
公输台一行人在侍从的引领下,缓缓踏入鸭儿关。
一进关,公输台便忍不住四处打量起来。
他发现,这鸭儿关虽地处边境,却有着一种别样的繁荣。
街道两旁,商铺林立,各种商品琳琅满目。
有售卖兵器的店铺,店内刀枪剑戟,寒光闪烁;有贩卖粮食的摊位,粒粒饱满的谷物散发着质朴的气息;还有那绸缎庄,色彩斑斓的绸缎随风飘动,仿佛在诉说着荆国独特的风情。
公输台微微点头,心中暗自思忖:“这荆国,似乎并非如我之前所想的那般全然蛮夷之地。”
然而,他身边的侍从却依旧保持着警惕。
其中一名侍从低声说道:“太宰大人,虽说这荆国看起来有些异样,但咱们还是得小心为妙。毕竟此地风俗与我大乾不同,保不准会有什么阴谋诡计。”
公输台看了他一眼,说道:“休要妄自揣测。如今我们已入这鸭儿关,需以礼相待,看看这荆国究竟有何玄机。”
说话间,袁捷走上前来,抱拳行礼道:“太宰大人,一路奔波,辛苦了。
末将已命人准备了住处,大人且先歇息,若有何事,尽管吩咐。”
公输台还礼道:“有劳将军费心。不知这荆国如今局势如何?”
袁捷一脸自豪,说道:“太宰大人,实不相瞒,我荆国自君主晋洪遇害后,便陷入纷争。宋、南、明三家分荆,我大荆新君上力挽狂澜,带兵从栋川镇一路将宋、南、明三家剿灭,恢复了荆国之土,扫三合而统一了荆国。”
公输台问道:“既如此,那贵国君上名讳?”
袁捷笑了笑,说道:“我家君上张邺是也!”
公输台心中一动,想起之前王相如求见之事,心中暗道:“张邺?”
他想起之前王相如在太宰府邸时,提及过张邺求取册封名书之事,没想到如今这荆国已由张邺扫平纷争,重归一统。
“将军,这张邺君上倒是一位有作为之人。”公输台缓缓说道。
袁捷眼中满是崇敬,说道:“太宰大人谬赞。我家君上自起兵以来,心怀壮志,一心只为恢复荆国盛世,让百姓免受战乱之苦。
如今荆国在其治理下,已渐有起色。”
公输台问道:“那如今荆国境内,是否还存有宋、南、明三家的残余势力?”
袁捷微微皱眉,说道:“虽经君上大力剿灭,但仍有一些漏网之鱼隐匿于暗处。不过君上英明,早已布下天罗地网,料他们也不敢轻举妄动。”
公输台点了点头,心中却想着这暗处的势力不知是否会对荆国的稳定造成威胁。
他说道:“将军,我此次前来荆国,也是受大乾天子之命。如今既知荆国已统一,那张邺君上是否有意重归大乾礼仪,尊大乾天子为共主?”
袁捷神色一正,说道:“太宰大人,我家君上本就心向大乾。只是之前荆国陷入纷争,无暇顾及此事。如今荆国初定,君上正欲再次遣使前往大乾,表明心意。”
公输台欣慰地笑道:“如此甚好。若荆国能重归大乾礼仪,对我大乾王朝亦是一大助力。”
当即,袁捷就要修书一封,修书完毕,仔细检查无误后,交给了身旁的亲信将领。
那将领接过书信,郑重地放入怀中,然后翻身上马,带领着一队精锐骑兵,快马加鞭地朝着京都鹿中奔去。
马蹄扬起阵阵尘土,在阳光的映照下,仿佛一条黄龙蜿蜒前行。
公输台看着这队人马消失在远方,心中对荆国的好感又增添了几分。
他转头对袁捷说道:“将军此次修书遣使,足见荆国对大乾的敬重。相信大乾天子得知荆国的心意后,定会龙颜大悦。”
袁捷微笑着说道:“太宰大人放心,我家君上对大乾的忠诚绝无半点虚假。
这三千护卫之士,皆是我荆国的精锐之师,定能护得大人一行人平安抵达京都。”
那铠甲在阳光下折射出冰冷的金属光泽,每一片甲叶都仿佛承载着保家卫国的重任。
他身形挺拔如松,双手按在城墙的垛口上,身后的红色披风随风猎猎作响,更添几分凛然气势。
在其身后,众多将领簇拥而立,个个神情严肃,只等将军一声令下,便会毫不犹豫地投身战斗。
显然是公输台一行人出现在鸭儿关前,导致了鸭儿关守将的紧张,他们将领几乎全部出动,严阵以待。
闸门也在缓慢闭合。
袁捷眉头微皱,眼神中闪过一丝警惕,高声喝道:“尔等何人?来此关隘所谓何事?”声音仿若洪钟大吕,在空旷的山谷间回荡,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威严。
公输台的护卫统领勒住缰绳,骏马前蹄高高扬起,又稳稳落下。
他抬起头,目光坦然地看向袁捷,朗声道:“我等乃大乾太宰公输台仪仗,还不快快开门迎入。”说话间,他神色从容,丝毫没有被这剑拔弩张的气氛所影响。
袁捷听闻,微微一怔,眼中的警惕并未全然消散,依旧紧紧盯着公输台一行人,沉声道:“可有凭证?”
毕竟在这边境之地,容不得半点马虎,万一是雁国派来的奸细,后果不堪设想。
再者说,大乾天子距离他们荆国甚远,怎么毫无知会就派使臣过来了?关键来的还是太宰这样尊贵的人。
公输台会意,从怀中掏出一块令牌,高高举起,在阳光下,那令牌上镌刻的大乾王朝徽记清晰可见,熠熠生辉。
“将军请看,此乃天子赐予的通行令牌,绝非虚言。”他的声音沉稳有力,传遍四周。
袁捷仔细端详了一番令牌,确认无误后,神色稍缓,微微点头,挥手示意士兵们打开城门。
随着一阵沉闷的声响,厚重的闸门再次开启。
公输台一行人也就千人,有侍卫、有侍女、还有仆人,确实也不是什么战斗队伍。
袁捷列兵,将他们迎入鸭儿关。
公输台一行人在侍从的引领下,缓缓踏入鸭儿关。
一进关,公输台便忍不住四处打量起来。
他发现,这鸭儿关虽地处边境,却有着一种别样的繁荣。
街道两旁,商铺林立,各种商品琳琅满目。
有售卖兵器的店铺,店内刀枪剑戟,寒光闪烁;有贩卖粮食的摊位,粒粒饱满的谷物散发着质朴的气息;还有那绸缎庄,色彩斑斓的绸缎随风飘动,仿佛在诉说着荆国独特的风情。
公输台微微点头,心中暗自思忖:“这荆国,似乎并非如我之前所想的那般全然蛮夷之地。”
然而,他身边的侍从却依旧保持着警惕。
其中一名侍从低声说道:“太宰大人,虽说这荆国看起来有些异样,但咱们还是得小心为妙。毕竟此地风俗与我大乾不同,保不准会有什么阴谋诡计。”
公输台看了他一眼,说道:“休要妄自揣测。如今我们已入这鸭儿关,需以礼相待,看看这荆国究竟有何玄机。”
说话间,袁捷走上前来,抱拳行礼道:“太宰大人,一路奔波,辛苦了。
末将已命人准备了住处,大人且先歇息,若有何事,尽管吩咐。”
公输台还礼道:“有劳将军费心。不知这荆国如今局势如何?”
袁捷一脸自豪,说道:“太宰大人,实不相瞒,我荆国自君主晋洪遇害后,便陷入纷争。宋、南、明三家分荆,我大荆新君上力挽狂澜,带兵从栋川镇一路将宋、南、明三家剿灭,恢复了荆国之土,扫三合而统一了荆国。”
公输台问道:“既如此,那贵国君上名讳?”
袁捷笑了笑,说道:“我家君上张邺是也!”
公输台心中一动,想起之前王相如求见之事,心中暗道:“张邺?”
他想起之前王相如在太宰府邸时,提及过张邺求取册封名书之事,没想到如今这荆国已由张邺扫平纷争,重归一统。
“将军,这张邺君上倒是一位有作为之人。”公输台缓缓说道。
袁捷眼中满是崇敬,说道:“太宰大人谬赞。我家君上自起兵以来,心怀壮志,一心只为恢复荆国盛世,让百姓免受战乱之苦。
如今荆国在其治理下,已渐有起色。”
公输台问道:“那如今荆国境内,是否还存有宋、南、明三家的残余势力?”
袁捷微微皱眉,说道:“虽经君上大力剿灭,但仍有一些漏网之鱼隐匿于暗处。不过君上英明,早已布下天罗地网,料他们也不敢轻举妄动。”
公输台点了点头,心中却想着这暗处的势力不知是否会对荆国的稳定造成威胁。
他说道:“将军,我此次前来荆国,也是受大乾天子之命。如今既知荆国已统一,那张邺君上是否有意重归大乾礼仪,尊大乾天子为共主?”
袁捷神色一正,说道:“太宰大人,我家君上本就心向大乾。只是之前荆国陷入纷争,无暇顾及此事。如今荆国初定,君上正欲再次遣使前往大乾,表明心意。”
公输台欣慰地笑道:“如此甚好。若荆国能重归大乾礼仪,对我大乾王朝亦是一大助力。”
当即,袁捷就要修书一封,修书完毕,仔细检查无误后,交给了身旁的亲信将领。
那将领接过书信,郑重地放入怀中,然后翻身上马,带领着一队精锐骑兵,快马加鞭地朝着京都鹿中奔去。
马蹄扬起阵阵尘土,在阳光的映照下,仿佛一条黄龙蜿蜒前行。
公输台看着这队人马消失在远方,心中对荆国的好感又增添了几分。
他转头对袁捷说道:“将军此次修书遣使,足见荆国对大乾的敬重。相信大乾天子得知荆国的心意后,定会龙颜大悦。”
袁捷微笑着说道:“太宰大人放心,我家君上对大乾的忠诚绝无半点虚假。
这三千护卫之士,皆是我荆国的精锐之师,定能护得大人一行人平安抵达京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