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5章 阴云下的学士5
这是关于圆球理论后半篇的传闻中最初阶的版本。然而一旦传言被四散传播,好奇的人便会对其添油加醋,将自己对另一个世界的想象拼接到传言之中。于是,随着时间的流逝,传言中的另一个世界变成了让人害怕却又为无数学士所憧憬的“美好的地狱”,圆球理论也逐渐偏离了其主旨与斯托克伦博士发布它的初衷。
贝伦听到过关于圆球理论后半篇的传言,也曾在学识塔众多典籍中寻找过关于它的记载。他并不相信这些传言的真实性,但同时又对它们是否完全虚假怀着些许怀疑。其中最教他在意——早在学城时期他就对此印象深刻,直到他发现斯拜尔进行星辰魔法仪式后,更是无数次在心中想起——的一种说法便是,另一个世界是一个充满了某种自然能量的世界。
如何理解所谓的充满了某种自然能量的世界。据说那个世界中的存在者与人类有着极高程度的相似性,甚至可以说是他们与人类是“圆球”中初诞者的两个不同分支,他们在形体与生存方式上并无二异,同样是双脚行走,双手使用工具,两眼一鼻,张嘴进食。然而在悠长的时间推移中,异世者(姑且称另一个世界的存在者为异世者)们逐渐开始掌握到操纵自然能量的能力。自然能量即一种不可见、不可触摸、不可感知,却又无处不在的力量,其由“圆球”本身以及天上的群星,甚至月亮与太阳所释放。
异世者们通过将这些力量聚集、吸收,然后转化,接着再以可见或者可感知的形式重新释放出来。没错,这便是贝伦所在的世界中被世人唾弃的“魔鬼的邪术”,即女巫的魔法。
想到这,贝伦又想起在新王堡黑牢底层中见到的那个“女巫”,她让自己双肩下空荡荡的地方长出了两条炽烈的火焰长臂。这不正符合传言中将自然能量转化为可见形式的能力吗?难道那个少女是来自另一个世界的异世者?然而如果她具有如此强大的力量,为何不加以利用来对付我们,为何不用来自救,而是一点一点在黑暗中死去?
自“能量世界”的传言诞生之初,博士们便已经注意到。大议会一改反应迟滞的习惯,召开紧急会议,在会议上博士们一同提出对传播“引发恐慌的谣言”的人处以极刑,并且将此前已经兴盛已久的星辰魔法等一系列的神秘仪式令行禁止。自此开始,天象学会中将星象与神秘学联系在一起的一派瞬间从学会中消失,而仅限于研究群星的衍变与转移的另一派也随之衰微,直到数十年之后整个天象学会便彻底成为了历史,往后的星象研究并未完全中断,它被分散在了理学会的各个分支学会之中。
那时,许多人对大议会的这番举措不明所以,猜测这与教会对异端的态度有着某种联系。后来,一位学士宣称自己通过“圆球理论”得到了一个预言:另一个世界的自然能量已经因贪婪的异世者们而失序,而这紊乱的自然能量将会溢涌至我们的世界,进而造成异象之灾。
这个预言让另一个世界充满自然能量的猜测甚嚣尘上,学士们纷纷反应过来,所谓的传言之中存在着多少谎言,又有多少真相。然而这位学士的预言终究只是昙花一现,在大议会下达的更强有力的压迫的命令下,关于“另一个世界”的讨论终于平息。
之后的百年时间,“圆球理论”继续传承,与之相关的传言也继续在私底下流传,但更多的学士只是将其看作是闲谈。直到十五年前,突然降临的天之异象,将整个学城弄得人心惶惶,同时出现了不少声称“预言”成真的学士,他们认为我们的世界也将在失序的自然能量中毁灭。彼时的贝伦与许多学士一样沉浸于愤恨、悲伤以及绝望之中,愤恨的是他明明知道这个预言却没有重视它,悲伤的是自己就算有心挽救却也无能为力,渺小的人类面对这不可知的力量只有绝望。
无论如何看待教会,但事实上确实是它将学城从十五年前的危机中拯救出来。当教宗本格维八世以神明的名义,下诏对皮伊塔安发动神判之战,王国境内的所有人都将这天之异象视为神明对皮伊塔安的惩罚。战争尘埃落定,当昔日的山地领公爵伊戈尔·维克梅特登上王位,那遮蔽了半个天空的黑幕也随之退去,这更加巩固了教会对天之异象乃是神明愤怒的说法。学城中,学士们不再热衷于讨论“预言”,他们虽未说出口,但都开始相信天之异象确如教会所说,乃是对皮伊塔安的神罚。
之所以将“圆球理论”称为学城最伟大的理论之一,是因为它让那时的理学会的发展突飞猛进,许多星象的观测基于该理论得以实现,为了更好分析星象位置,算术的理论也得到迅猛发展,以及其所带动的其他理学会成果更是不计其数。此外还有非常重要的一点,“理论”的进步与完善承载着学城的历史变迁,即便在托克伦博士死后,它也在推动着学城向着历史长河的前方不断行进。
贝伦缓缓地走到圆球雕塑的下方,巨大的底座高过他的头顶,圆球给人以压迫的气势,仿佛这正是为某些人所建造的家园。光线自钢铁长条的缝隙中穿过,将凹凸曲折的五彩缤纷的影子投在了砖石地板上,那正是贝伦所在世界的山川、雪原、森林、海洋以及人类伟大建筑的投影,但是在它的底部反面则是空空如也的一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