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7章

看着亲兵将神情有些忐忑不安的孟海公和徐圆朗带下去,谋士当即上前几步,凑到窦建德耳边低声劝说他道:

“夏公,他们二人皆是反复无常之辈,当初见李密势大便投靠李密,如今又因为我军势大不得不开城投降,并非是真心要归降夏公,一旦将来时局有变,很有可能会再度举兵反叛夏公。

因此卑职建议,不如来个斩草除根,将他们连同下面的将领一并解决了,永绝后患!”

虽说孔德绍的劝说不无道理,但窦建德却是想都不想便摇了摇头拒绝道:

“不可,前些日子我曾跟他们派来的使者亲口许诺过,只要他们放弃负隅顽抗,打开城门投降我军,我窦建德就绝不加害他们二人和他们的家人。

如今既然孟海公和徐圆朗已经献城投降,我又岂能出尔反尔,食言而肥,那和李渊有何区别?”

听到窦建德说自己不愿做第二个李渊,孔德绍也不好再劝。

毕竟因为薛仁杲和李密之死,谁都知道投降或投靠李渊就是死路一条,谁还敢再去投奔他。

随后,窦建德下令大军进城,但不可滋扰百姓,更不可奸淫掳掠,否则一律以论处。

城中军民听到窦建德军令,一个个皆大喜,纷纷称颂夏公仁义。

只是就在一片皆大欢喜中,有一人却显得尤为落寞。

他便是高雅贤的义子苏烈。

去年的时候,高句丽意图染指河北,窦建德要派兵助秦昇去抵御高句丽人的入侵。

当时秦昇放着王伏宝、范愿和曹旦等一众夏军大将不要,反而指定要刘黑闼和声名不显的苏烈领兵出征。

虽说苏烈不知道秦昇为何如此看重自己,但他并没有辜负秦昇对他的期望,临渝关一战,他设计引诱高句丽主将渊盖苏文之弟渊净土出关与他一战,最终让渊净土死在乱军之中,夺回了临渝关,彻底切断了高句丽大军的退路。

可以说,隋军最终能够成功击败高句丽,苏烈可谓是居功至伟。

可以说,是秦昇第一次让苏烈体会到了被人信任和重用的滋味,这是他在夏军之中始终无法体会得到的。

而回到夏军之后,苏烈虽然因为他在对高句丽的战事中表现得到窦建德的另眼相看,但窦建德并没有因此对他大加重用,只是说他还年轻,需要再多加磨砺和历练。

但苏烈心中清楚,窦建德之所以不肯重用他,并不是因为看不上他,而是夏军之中资历比他老的大将多的是,不少人还是在窦建德刚起兵之时就追随他。

若是窦建德贸然重用他这个晚辈,很有可能会引起这些老将的不满,窦建德不可能不考虑他们的感受。

因此,在此次征讨徐圆朗和孟海公的战事中,夏军大将云集,精锐进出,年轻的苏烈却只能跟在自己义父的军中历练,完全沦为了一个看客。

此刻看着夏军其他大将一个个春风得意的模样,苏烈心中清楚,只要有这些老将在,他在夏军之中便难有出头之日。

此刻,他脑海中不由浮现起当初临别之时,秦昇曾经跟他说过的话:

“若是你在窦建德那边待得不如意,可以随时来蓟城找我!”

他不知道秦昇是真心实意要招揽他,还只是一时戏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