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9章 离村前的交代
要说全村的人最舍不得姜姣姣的绝对是王慧。
可以说因为姜姣姣的到来,改变了她的人生。
原本她都觉得自己要死了,要拖累死全家,恨不得早点结束自己的生命。
可就因为姣姣姐的到来,不仅把她的病治好,还没收她的药钱,甚至还教她配药,认识药材,把今后生存的本事都教给她。
要是没有姜姣姣,恐怕去年冬天她都挨不过来。
现在的她算是脱胎换骨,而拯救她的就是眼前的人。
王慧越想眼睛越酸,热泪就滚下来。
看着哭出声音的王慧,杨雪梅撇撇嘴。
她现在在这个家里敢怒不敢言,尤其是上次小妹过来闹出事,还有过年她回娘家,各种被娘家不待见,杨雪梅在王家只能夹着尾巴做人。
不过这个姜姣姣总算要走了。
杨雪梅恶狠狠的想着。
她以前想着就是个废物小姑子,谁知道还能养几年,到最后家里所有的东西都属于他们。
谁知道王慧竟然活了,还越活越好,看老头老太太这么偏心闺女,她心里越发不平衡。
而一切的罪魁祸首都是这个姜姣姣。
她可算走了,真好。
孟大花也舍不得,主要这个闺女太能干,太善良,还帮了他们家这么多。
城里人上山下乡口号喊的好,可真正能帮到忙的真是没几个,而姜姣姣对他们村里的贡献,只要长眼睛的都能看的出来。
可天底下没有不散的宴席,孟大花红着眼收拾了好多东西要姜姣姣带去京都。
“孟婶子,小慧,我只是送我爸妈回家,又不是以后都不回来了,你们不用伤心。”
姜姣姣解释道。
虽然她清楚,这趟回去还真不一定再回河西村,毕竟,部队那边一直等着她过去制药呢。
还有顾屿,回京都怕是跑不了谈论起婚事。
就是明白才会感伤。
孟大花擦掉眼泪,猛点点头道:“姣姣说的对,瞧我,我这就是喊你叔回来写介绍信。”
孟大花去喊人,王德福回来的很快。
给几人都写了介绍信,还拿给她几张空白的介绍信,“这些你带着,说不定能用上,到时候自己填上就行。”
王德福想的周到,姜姣姣特别感激,“谢谢德福叔!”
“对了,现在我都不管作坊的事了,以后作坊里的抽成我也不收了,倒是小慧,现在都是她在管,要不村长叔跟大队长他们商量下,以后每个月给小慧发工资,就照着工人工资的来,毕竟,小慧也算是作坊里的骨干,总不能一年下来,一分钱拿不到,是吧?”
她可以抽手,不过得给自己徒弟谋取点福利。
“姣姣姐……”
“这……这不好吧,当初咱们说好的,而且这药方还是你的,我们这……”王德福激动得搓着手。
别人或许不知道,可他是一清二楚。
每个月姜姣姣至少抽成五六百块钱,这么一大笔钱,说不要就不要,这换了旁人都能心疼死。
毕竟,一个月赚的钱就赶上别人好几年工资。
“村长叔,上头的文件已经下发,这个制药的作坊只要你们认真做,相信镇上医院也明白合作的好处,不会轻易换人,不过这里头的人情往来就得村长叔好好维护了。”
姜姣姣也就给王德福提个醒。
毕竟,制药这么一大块肥肉呢,肯定有别人想插手。那对于没背影没靠山的河西村来说,就得人情往来下工夫。
这里头也是一门学问啊!
经她一提醒,王德福哪里有不懂的。
之前这场合作就是姜姣姣帮着谈下来的。
也可以说,人家医院那边更看重的是姜姣姣的能力。
毕竟一个能把药方投递到大领导手里,说明人家有本事有人脉,还能通天,所以他们得捧着。
现在她走了,他们村里就没有了优势,医院那边随时都可以变卦。
看来打点的钱不能省。
王德福一咬牙就点点头,“我明白,你就不用操心了!”
姜姣姣离开后,王德福立马去找了大队长跟村里的其他主事人。
经过商量,一致接受姜姣姣的提议,每个月给王慧三十五块钱工资,工分就没有了。
一群人看王德福的眼神别提多羡慕嫉妒了。
早知道能带来这么大好处,他们也早早把闺女送到姜知青面前。
可惜后悔没用。
王德福又把作坊这事跟镇上领导打过招呼,没想到镇上领导直接给村里一个报考行医证资格的名额。
王德福激动的不行。
毕竟报考完若是能拿到行医证,没准还能去卫校学习,出来就是板上钉钉的铁饭碗。
王德福出了公社,激动的老眼通红。
家里要出个端铁饭碗的工人,能不高兴嘛。
好在王德福还是挺稳重的,没大张旗鼓的说,连家里儿子儿媳妇都没提。
晚上,老两口睡觉的时候,王德福才压低声音跟自家老婆子说了这事。
孟大花激动的坐了半宿。
最后老两口商量着,给姜姣姣再塞点好东西。
同时,孟大花也悄悄跟王慧说了要考行医证的事。
“闺女啊!你要考行医证怕是凭你这点能力还不够,要不你去找姣姣问问?”
王慧想都没想就疯一样的跑走了。
听说要她考行医证,姜姣姣还挺高兴的,将之前自己考试时的一些内容流程跟注意的事都说了一遍。
“这是一本关于穴位的书,现在教你针灸是不可能了,不过对于按摩这一套还是能学的,我明天走,这一整天,我就教给你最常见见效最快的几种按摩手法。”
所以剩余的时间,姜姣姣基本是在家里窝着的,不停的演示,又不停的纠正。
还别说,王慧真有点学医的天赋,按摩术学的有模有样,剩下的就是得多练习。
“你手腕的力道还不够,以后每天提两桶水,增加手腕的力量,这个按摩术是特别考验手上力气的。
还有,抽空也多看看高中的课本,不懂的可以问,每天坚持读,我一直觉得多学习没坏处。”
距离高考恢复还剩下三年,三年后王慧也才二十岁,风华正茂的年纪,考大学才有出路。
王慧乖乖点头,“娇娇姐放心,我肯定多看书,不会辜负你的期望。”
殊不知,这一决定将改变她原本的命运轨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