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6章闽浙总督的密奏

大清京师紫禁城。

咸丰皇帝自从在10月22日收到叶名琛从广州送来的八百里加急奏报之后时常将自己关在御书房不出来。

众臣不知何故。

他们也知道叶名琛从广州送来八百里加急奏报,往常只要奏报一到咸丰皇帝就会将众臣宣进宫一同参阅。

可此次却没有。

肃顺、载垣、端华等重臣心痒痒也来试探过数次,可咸丰皇帝嘴紧一字不漏,还勉励他们要尽心尽力为朝廷办事,如果有空可出京走访大清诸省体察民情。

一番话下来,众臣更摸不着头脑。

也时常有大臣找安德海打探消息,甚至找到后宫慈安皇后和兰贵人。

安德海虽是咸丰皇帝贴身太监,但他并不知道信中所写;咸丰皇帝也没有向两位爱妃透露过只言片语,众臣自然打探不到任何消息。

此时,咸丰皇帝又在看王懿德送来的密报。

桌上还放着江华写给叶名琛的书信,从第一封到几日前收到的最新一封。

信纸铺的平平整整没有一丝褶皱。

当日裕铎送来的平贼奏折在朝中引起轩然大波,无数朝廷跳出来指责裕铎妖言惑众、蛊惑人心、与民争利、民不思田,妄图动摇大清社稷江山,乃祸国殃民的乱臣贼子,请咸丰皇帝下旨查办。

如今咸丰皇帝可不是这么好糊弄,当皇帝四年也知道不少下面这些朝臣心中所思所想。

从江华的书信中又大开眼界,可不是朝臣们说上几句妖言惑众、蛊惑人心就会下旨拿人。

更不可能任由朝臣随意摆布。

他在奏折中分明看到百姓有事做有钱赚,不闹事不造反,一幅太平盛世的样子。

可到朝臣嘴里竟成了罪大恶极之人。

稍加一想,咸丰皇帝就明白过来,这是要富人掏钱出来给穷人赚,难怪这些朝臣会极力反对,他们哪个不是家财万贯良田无数。

他们巴不得将穷人兜里最后一文钱给掏出来,岂有让穷人赚他们钱的道理。

心中冷笑,任由朝臣在大殿上跳来吼去就是不做声。

安德海悄悄告诉他,王懿德有密奏面呈,就索性散朝。

一干大臣大眼瞪小眼,不知咸丰皇帝何意。

来到御书房,一个风尘仆仆的中年人等在门外。

跪拜之后,中年人呈上一张纸,上面盖有闽浙总督大印和王懿德私章。

安德海仔细检查后又从御书房找出大印和私章对比,确认无误后向咸丰皇帝汇报。

男子从怀中摸出一个用布包好的牛皮纸包呈给安德海。

牛皮纸上下左右依然有总督大印和总督私章。

又一一核对之后,安德海小心翼翼撕开牛皮纸。

当看到密奏之时差点惊呆,竟然有寻常书本这么厚,如此厚的密奏古今未有之。

咸丰皇帝也是一惊,心中七上八下,莫不是闽浙又有百姓造反,还是编练新军又横生枝节,亦或是洋人之事?

可刚看第一行,就让他屏退左右。

想到事态如此严重,咸丰皇帝将所有人赶出御书房。

可越往下看越让他震撼与惊喜,更是大开眼界。

原来治国还可以这样玩!

这哪是密奏,分明就是一封游记,记录每天所见所闻。

想到裕铎的平贼之策,再看王懿德游记,难怪他要密奏此事还要屏退左右。

百姓有工上,有钱赚,有饭吃,有衣穿,有房住,有书读,谁还会造反?

就连小刀会、红钱会反贼余孽也安心过日子,不再有造反之心。

这不是平贼之策是什么?

只是堂堂捕头却只能凑出十两银子去购买区区七十五两的房子,而商人拍一块地轻而易举就拿出数万两银子。

这贫富真乃天壤之别。

好在捕头每月只需从五两补贴中拿出二两偿还债务,三年有余就能还清,无任何息钱。

此举当真乃世间大善。

五十亩地拍卖获利二百余万两银子,所获尽数用来修房舍街道、学堂医馆、铁路官道,可谓取之于富,用之于民。

世间劫富济贫莫过于此。

若是我大清能推广之,何愁百姓没有工上,没有钱赚,何来百姓造反?

只是此事不能操之过急,如信中所言要一城一地的尝试方可,待朝廷、商人、百姓皆从中获利便是水到渠成之事。

大清诸省便会效仿之。

咸丰皇帝放下王懿德的密奏又重新拿起江华写给叶名琛的书信。

这封信带给他的震撼远超王懿德的密奏。

让他首次以发展的目光审视整个大清,而非只是为了维护自己的统治。

信中所言宏大、壮观、深远、周密。

这封信有数十页之多,所写就是大清两千万英镑采购计划,折合大清库平银有五千六百多万两银子之多。

如信中所言,银子不需要朝廷掏一文,朝廷却可获利关税千万两银子。

就如一个火车头卖十万两银子,朝廷可收取三成关税便是三万两银子。

如果所有采购的西洋物件皆收取三成关税,五千六百多万两银子就是近一千七百万两银子之多。

这还只是三成,如果是四成、五成就更多。

同样的,这只是两广与闽浙,如果两江、两湖、直隶诸省皆有采购,朝廷国库收入岂不是轻而易举万万两。

有万万两银子,何惧天灾人祸,何惧西夷洋人。

不仅如此,还可以用如此庞大的采购计划与洋人谈判,取消他们在大清的一切特权,让洋人重新考虑与大清的外交关系和态度。

让洋人知道到了大清的地头上就要依大清的规矩办事。

咸丰皇帝看这封信之时心跳加速,心腹快速起伏,心中震撼可想而知。

他从没有见过如此庞大和细致的计划,就连铁路从何处修到何处,工业区建在什么地方,在哪里建造码头军港,在哪里修建船厂都写的清清楚楚。

不仅如此,还有工匠学堂、工人招募、商行组建。

甚至如何从富人手中筹钱,如何划分利润,如何控制价格之事无巨细。

如何向洋人宣布采购计划,如何让洋人相互竞价,如何与洋人谈条件,如何与洋人签订契约。

咸丰皇帝每日都要拿出来细读品味,默默领会其中含义,其实心中早已认可这份计划。

他密信叶名琛,命他暗中筹备此事。

如今叶名琛可是实实在在感受到兴洋务的好处。

以前不是这造反就是那闹事,自从兴洋务修铁路之后,他再也没有接到过府县上报诸如此类之事。

那些吃不上饭活不下去的百姓早跑到广州来修铁路兴洋务,谁还会跟着那些反贼造反?

他本就是个极其敏锐之人,发现这等好处之后对兴洋务更是坚定不移的支持和推行。

并严令屈超群带兵巡逻,但有违法乱纪的泼皮混混一律扭送去修铁路。

以前对洋人很排斥,如今见到洋人也就那么回事,只要洋人能帮自己兴洋务,也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文咸公使至今也没有弄明白这叶名琛怎么突然就转性了,允许洋人进广州城。

为此,他还特意去广州城外看了一次铁路,确信全部采用英制标准,还得知给不少英国工厂下了材料订单。

他将此事作为英国与大清的重大外交突破上报女王。

他认为英国与大清的外交关系将迎来一个重大转折,在未来一段时间有可能成为双方最大贸易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