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93章 技术难度不高
各军原本的三个摩步师,改成两个机步师和一个摩步师,军属坦克团或装甲旅取消,坦克直接配到师,全面提高常规部队的装甲力量。
也就是说,陆军除了有名的装甲师,还会出现一种新编制——机械化步兵师。
每个机械化步兵师,装备超过170辆t34坦克、30辆t54坦克、超过250辆步兵战车、
超过90门122mm榴弹炮甚至152mm榴弹炮、30辆122mm火箭炮,还有防空单位、防化单位,能自己完成战役级任务。
每个机步师的坦克数量,差不多是装甲师的三分之二,因为步兵战车多,在野战环境下,能让敌军陷入绝境。
装甲师负责突破战线,机步师负责扩大战果,摩步师负责围攻歼灭。
这么一改,陆军会一下子多出26个机械化步兵师。
这26个机步师,装备超过5200辆坦克、6500辆步兵战车,各种口径的火炮多得数不清。
再加上四大王牌装甲师,又得增加大约1200- 1400辆坦克。
综合算上摩步师的师属坦克营,还有部分独立坦克作战部队,全军坦克总数大概会超过8000辆。
这么一来,华军陆军就能建成一支世界排名第四的装甲部队。
别看8000辆坦克听着多,在二战这种大规模战争里,8000辆坦克还真不是决定性力量。
要知道,1942年,苏军就造了超过24万辆各型坦克和自行火炮,美军更厉害,造了超过3万辆坦克和47万架飞机,每天能武装3个飞行大队和1个装甲团。
8000辆坦克,只是钢铁洪流的起点。
除此之外,卫宁还下令,把第1集团军到第15集团军缴获日军的中型军用卡车都淘汰,完成装备的标准制式化。
缴获的日军卡车虽然能用,但性能也就那样,不如淘汰,给民间搞运输用,省得以后打仗拖后腿。
正规军,则全部统一换斯图贝克6x6十轮军用卡车。
这卡车动力足、结实耐用,制造技术不难,是二战经典同盟国卡车,名声和吉普车、运输机差不多。
现在,青岛第一汽车厂能造这种卡车了,初期产能每年1000辆,新扩建的六个厂房,一年内能把产量扩大七倍,够各个集团军用了。
同时,卫宁要求军备部门,让各制造厂开始设计和制造步兵战车,满足机械化步兵师的载具需求。
按照卫宁的要求,新式步兵战车,得有防御127mm重机枪的基本装甲,能跟着坦克群一起作战,主武器得有25mm机关炮以上,能运载8个人组成的步兵班。
为了快点造出来,卫宁特意拿出六辆bmp1步兵战车当样车,送到各个车辆机械制造厂模仿研究,简化零部件,降低成本,提高生产速度。
很快,几家车辆机械制造厂就拿出联合设计方案:
这方案基本上就是一辆简化版的bmp1步兵战车,配一门25mm机关炮和一挺762mm轻机枪;
正面装甲能挡住127mm重机枪扫射,侧面装甲能挡住762mm轻机枪扫射;步兵车舱里能运载一个步兵班。
不过简化版也有不足:
首先,为了提高产量,42式步兵战车减轻了总重,代价是装甲重量减少了,防御能力下降,挡不住反坦克炮轰击。
而且为了省钱,42式步兵战车的发动机动力也降低了,不过车体总重量也降了,动力低点不影响速度。
这么一来,42式步兵战车,这种二战里第一种定位精准的步兵战车,就要在华夏先出现了。
除了大规模的机步师改编,还有个大变化——特种部队。
现在,卫宁亲手打造的幽灵、暗箭、特空连、海鲨这四大特战王牌,那可是威名远扬。全世界范围内,
不管是德国勃兰登堡突击队,还是英国早期的哥曼德,在装备和行动理念上,都没法和它们比。
更别说战绩了:
光斩首作战这一项,幽灵就干掉一个大将,暗箭也搞定一个大将,特空连更厉害,手上有两个大将的人头,
海鲨在朝鲜也弄死一个大将,加起来,一口气灭了六个日军大将级人物,这战绩,估计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了。
还有,什么末代皇帝、汪兆铭这类大角色,也栽在他们手里。
不过,这四大特战王牌编制特殊,小队组成分队,分队再组成全部,全是精锐中的精锐,战斗力超强,经常能以小博大,用小股兵力决定战局。
现在,卫宁决定放大这些特战王牌的作用——把这四支特种部队正式扩编成旅一级编制。
主要基于两个原因:
第一,这些特种部队虽然精锐,但编制太小,一场大型战役,得全部集结投入,才能发挥决定性作用。
第二,这些特种部队战功赫赫,现在成员军衔最低的都是少尉了,少尉士兵、中校小队长屡见不鲜,再不扩编,说不定还有少校战斗员出现,那可就太屈才了。
所以,幽灵特战旅、暗箭特战旅、特种空降旅、海鲨特战旅,横空出世。
每个特战旅都由一个极精锐的特种作战中队、两个特种作战营、一个直升机营组成,
能独立执行各个方向的特战任务,战术突击能力超强,特战人员的军衔也随着编制提升变得名正言顺。
就这样,轰轰烈烈的陆军变革,正式拉开帷幕。
……
第二是空军。
实际上,在孙成和刘光华的努力下,空军规模一直在边打边扩,致力于把一支在国土上空作战的航空兵,建设成一支能御敌于国门之外的强大空军航空兵。
孙成主要抓歼击机部队,刘光华主要抓轰炸机部队。
至于运输机部队,就成了没人疼的孩子。
空军的优秀飞行员先满足第1空降师的需求,确保空降作业人员安全,之后就顾不上运输机部队了。
反正二战时代的c47军用运输机,又不是后世那些昂贵的战略运输机,皮实得很,只要会基本飞行动作,就能让它安全起飞降落,用来运送物资,技术难度不高。
所以,现在空军流传着一句话:“一流飞行员开战斗机,二流飞行员开轰炸机,鸟流飞行员开运输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