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8章 南丹城失守

再三叮嘱好守将,宁新知又带着亲卫朝着上靖城奔去。

一行人刚出城门没多远,便见到远处密密麻麻的骑兵向着南丹城疾驰而来。

众人原本还在疑惑,援军怎么这么快就来了,可当他们看清了这支骑兵的盔甲以及,军旗后众人面色大变。

“不好,是丹霞骑兵,他们怎么在南丹城的后方?”有护卫惊恐大喊。

“殿下,快走,这是敌军!”

一名护卫立即反应了过来,立即上前,驱动这宁新知的马匹,往远处逃去。

现在返回南丹城只有死路一条,往阳上城还有一丝逃脱的机会。

宁新知紧紧盯着远处的丹霞骑兵,任由护卫牵着马匹往前奔去,没有任何反应。

此时,他的大脑已经完全处于停滞的状态,这群丹霞骑兵是怎么绕过南丹城进入宁国境内?

若是如此,整个宁国的防御难道形同虚设?

“殿下?”

护卫大喊。

宁新知最后再深深看了一眼丹霞大军,转过身后全力驾驭这战马,向着阳上城奔驰。

这个时候他也反应过来,此时不跑,一旦被骑兵追上必死无疑。

好在的是,丹霞的大军直奔南丹城而去,显然他们并不知道,宁国的太子在此。

只当做是宁国的普通人,他们自然是没精力管。

见到骑兵直接杀进了南丹城,城防军根本没来得及关闭大门,便被骑兵砍倒在地。

宁新知知道,南丹城完了。

一行人离去之后,整个南丹城浓烟冲天。

大豆声仅仅持续了半日,整个南丹城便彻底安静了下来。

第一个得到消息的自然是阳上州刺史,纪鸿羽。

别人或许不知道是怎么回事,他能不知道吗?

那正是他秘密开辟出来,与丹霞交易铜材的商道。

谁能想到这丹霞居然胆大包天,敢向宁国拔刀。

纪鸿羽手中的青瓷茶盏‘啪’地碎在地上,滚烫的茶水溅在他绣着孔雀纹的官靴上,他却浑然不觉。

窗外传来急促的脚步声,惊得檐下铜铃叮当作响。

“大人!”管家跌跌撞撞冲进来,官帽都歪了半边,“南丹城...南丹城...”

“闭嘴!”纪鸿羽一把揪住管家的衣领,丝绸官袍下的肥肉都在颤抖。

原本上靖城边派了不少人来阳上州调查铜钱一事,现在丢了南丹城,就算没有铜钱这事,他们纪家也必死无疑了。

一想到此,纪鸿羽一把推开管家,圆滚的身子撞翻了身后黄花梨木的案几,上好的青瓷笔洗在地上摔得粉碎。

他喘着粗气扯下腰间象征官阶的玉牌,狠狠摔在青砖地上,裂纹顺着‘从三品’的字样蜿蜒开来。

“去把地窖里的金条全搬出来!”他嘶吼着,唾沫星子溅在管家惊恐的脸上,“让账房把账本都烧了,尤其是和丹霞往来的那本——用紫檀木匣子装的那本!”

后宅顿时炸开了锅。

纪鸿羽的正妻抱着妆奁哭天抢地,却被两个粗壮的婆子架着拖向侧门。庶出的女儿们裹着单衣在回廊里乱跑,珠钗环佩散落一地。

纪鸿羽踹开库房大门时,正撞见三姨太往贴身小衣里塞翡翠镯子,他反手就是一巴掌,打得那女人撞翻了博古架,前朝的青花瓷瓶应声而碎。

“蠢货!这时候还顾着这些破烂!”他揪住三姨太的头发往麻袋里塞,“把值钱的细软都带上,人要是折了,要这些死物何用!”

整个纪府连夜收拾好了东西,出了城,留下一群毫不知情的百姓。

.............

上靖城得知丹霞进攻宁国的消息,所有人第一时间变是不敢相信。

但鉴于这封急报乃是出使丹霞的太子,亲自让人传回,其可信度不可谓不高。

于是,这封情报很快便送到了宁西的手中。

本着有备无患,宁西下令,让上将林羽带着二十万大军,前往南丹城支援。

可随着宁新知回到了上靖城,并将丹霞的所见所闻,详细的向宁西汇报后。

宁西闻言震怒,当即就想全力出击,势要将丹霞灭国。

好在奚兴及时上前劝阻,以宁国现在的情况,若是打一两场防御战,自然无碍,若是打一场灭国战,敌人没打死,宁国内部就会先乱起来。

宁西思虑再三,也明白丞相奚兴所言非虚,以目前丹霞国内的物价,一场仗打下来,堪比以往的十场。

或许丹霞正是因为这一点,才敢跟宁国叫板,一想到此,宁西最终还是打消了灭国战的念头。

随后命令大将林羽,率领百万大军前往阳上州迎敌。

随着宁西的旨意传出,宁国这战争机器立即便运转起来。

这个时候,众人才发现,宁国的战战争动员能力是多么恐怖。

宁国乃是一个非常好战的国家,其民风尚武,百姓骨子里流淌着对战斗的渴望与热血。

这一次,得知要打仗,整个宁国仿佛被点燃的干柴,瞬间爆发出惊人的能量。

林羽接到命令后,即刻点齐麾下百万大军。

百万大军如同钢铁洪流,自军营绵延至天际,甲胄映着朝阳泛起刺目银光,兵器林立如林,连空气都被肃杀之气凝成霜。

“起——营!”

随着令旗挥落,战鼓声骤然炸响,如惊雷滚滚。

十万骑兵率先踏出营地,马蹄声震得地面颤抖,扬起的尘土遮天蔽日。

马背上的战士腰悬弯刀,胸前的狼头徽章在风中泛着冷光,每匹战马的额间都系着猩红布条,似要将这片天地染成血色。

步兵方阵紧随其后,长枪如林,盾牌相接,组成一道移动的城墙。

每排士兵步伐整齐划一,锁链甲碰撞声与脚步声交织成雄浑的战歌。

更远处,投石机、床弩等攻城器械缓缓移动,木质车轮碾碎碎石,工匠们吆喝着调整绞盘,空气中弥漫着桐油与铁锈的气息。

各地的工匠们日夜赶工,打造兵器、修缮铠甲。

粮草官们四处奔走,调配粮草,确保大军的后勤供应。

医官们则忙着准备药品和医疗器械,随时准备救治伤员。

整个国家就像一台精密的战争机器,各个部件紧密配合,高效运转。

宁国的战争动员能力在这一刻展现得淋漓尽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