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我去远方坐望敬亭

第653章 “不问,不说,不究”政策

  春节假期走亲访友,时间过得很快。

  陶玉书在大年初二就飞去了香江,香江的几家公司现在运行体制虽然越来越成熟,已经不需要她长时间驻扎,但还是要时不时去转一转。

  节后的第一个周末,梁佐跟林朝阳打电话,邀请他参加77级中文系的聚会。

  77级中文系的聚会隔两年就会张罗一次,不过出席的人次次都不一样,只有那么几个人好像是综艺节目里的常驻嘉宾,梁佐就是其中之一。

  他人缘好,爱张罗,尤其是这几年名气变大了,大家也愿意跟他亲近。

  上一次见梁佐都是两三年前的事了,一见面,林朝阳拍了拍他的肚子。

  “这两年胖得厉害!”

  “嗐,没办法,总是熬夜,作息、饮食都不规律,身材有点走样了。”梁佐笑呵呵的说。

  李彤插话道:“他这个啊,属于幸福的烦恼,有人想胖还胖不起来呢。”

  “可不止吧?饭局、牌局、桑拿、酒吧……你那生活一般人可比不了。”

  “梁佐这是心宽体胖,没关系,他马上就住上大别墅了,天天楼上楼下跑着,用不了一个月,准保瘦下来。”

  身材被老同学们拿来开玩笑,梁佐也不生气,依旧笑呵呵的,这也是他在班里人缘好的原因。

  这几年他当编剧名声越来越大,赚钱自然不在话下。

  住房一路从新鲜胡同的平房,到建国门外的居民楼,再到金台路……

  一直到去年年末,他又动了换房子的心。

  这回他要换个大的,用他的话说是“一次到位”。

  新房子要有个大客厅,客房也要多几间,朋友来了有地儿住;

  书房得大一点,他现在的书架都摆不开了;

  女儿猫猫的房间要布置成粉色……

  梁佐滔滔不绝的讲述着的豪宅梦,他的讲述并不是为了炫耀自身,反而把亲人、朋友都考虑了进去,并不惹人反感,反而乐意参与讨论。

  最后有人实在听不进去了,“你们几个要实在想做梦,就去朝阳家里好好看看,省了睡觉的功夫。”

  众人顿时哄堂大笑。

  中文系77级毕业16年,同学们的感情一直不错,林朝阳这个编外人员也时常被邀请加入聚会。

  但这么多年下来,聚会的氛围确实发生了很多改变。

  一些自觉发展不如意的同学甚少出现在聚会上,来的都是相对而言混的不错的,最早的话题是聊文学、聊哲学、聊艺术,现在聊房子、车子、孩子。

  相较而言,林朝阳一直都是聚会里最特立独行的那个人。

  他对谁都礼貌有加,谦和有礼,却不过分亲近,谁也不会忽略他。

  这当然扯不到什么独特的个人魅力,而是身份、地位和财富所决定的。

  在社会现实面前,谁也不能免俗。

  聚会过后,梁佐在林朝阳的车上感叹了几句。

  他管林朝阳叫“师父”,虽然这只是当年的戏言,可叫了这么多年,感情确实比别的同学要好。

  “时代在发展,人不可能停滞不前。十几年前大家谈论形而上的东西,很多时候是因为还未拥有过丰富的物质生活,就好比井蛙语天。

  再过二三十年,当大家都习惯,甚至是厌倦了这样的生活,那些精神上的追求自然会涌现的。”

  梁佐点了点头,“也许吧。”

  林朝阳又说:“别总说别人,你是不是也得注意一下身体?”

  “是得注意点。算命的说我43岁是个坎,过了43,还有43年活头。后43年,要嘛有嘛。”

  梁佐嘻嘻哈哈的,显然没把算命的的前半句话听进去,反而是后半句记得牢牢的。

  完全就是当代年轻人算命的真实写照,只听想听的,至于那些不想听的,跟我没关系。

  又过了几天,第18届冬季奥运会在日本长野举行。

  中国在冬季奥运会上向来没什么优势项目,冬奥会开幕在国内的舆论影响也远没有夏季奥运会那么大。

  林朝阳老家是东北的,倒是挺喜欢看冰雪项目的,开幕式这天他特地守在电视前看转播。

  “今年有夺金希望吗?”

  看着电视,陶父跟林朝阳随意的聊着。

  “不好说啊。就报了滑冰、冰球、滑雪、冬季两项四个大项,大多数单项肯定是重在参与,夺冠希望最大的肯定是滑冰。”

  “冬奥会还是不好拿金牌啊,夏季奥运会咱们用了四届爬到了第四名,也不知道冬奥会什么时候能赶上?”

  “冬季项目的训练和运动员的培养可比一般的项目烧钱多了,国内在这方面才刚起步,要迎头赶上至少还得两三届。”

  “唉,上回申奥要是成功了的话,再等两年就能在自家门口看到奥运会了,以后也不知道有没有这个机会。”

  陶父提起93年燕京申奥失败,就满心遗憾。

  “第一次申请嘛,总有个过程。接下来政府肯定还会再申请的,这些年国内的经济发展得越来越好,下回申请举办的应该是08年奥运会,您肯定能赶上。”

  “我争取活到那时候。”陶父笑着说。

  晚上入睡前,林朝阳接到了陶玉书的电话。

  她在香江待了一周,将几家公司的事务都处理得差不多了,明天就打算飞美国,聊了些家里的琐事,夫妻俩才挂断电话。

  到了正月十五,家里人再聚会,少了陶玉书姐妹俩和陶希武。

  陶玉书离开香江没两天,陶玉墨就去坐镇了,而陶希武则是去参加今年的柏林国际电影节了,正月十五这天正是电影节开幕的日子。

  “也不知道能不能拿个奖!”

  陶玉成对儿子的处女作征战柏林电影节还是抱了很大希望的,要真是能像陈凯戈、章艺谋那样处女作就一举成名,那他脸上可有光了,估计能大宴三天。

  前几年还招猫逗狗的混小子,现在拍的电影一下子就入围国际电影节了,说起来虽说有家里帮衬的成分,但也不能完全抹杀陶希武的功劳,陶家人对电影节的结果也抱有极大的期待。

  3月22日,随着柏林电影节的闭幕,奖项名单也新鲜出炉。

  由沃尔特·塞勒斯执导的电影《中央车站》荣获最佳影片金熊奖和最佳女演员银熊奖,成为本届电影节的最大赢家。

  《录像厅》在主竞赛单元颗粒无收,这种情况也在情理之中。

  《录像厅》的水平若放在新人导演中属于出类拔萃,但在强导如林的柏林电影节主竞赛单元,就不够看了。

  好在除了主竞赛单元之外,《录像厅》还入围了“沃尔夫冈·施多德”这个新生代单元奖,并成功获奖。

  沃尔夫冈·施多德是德国著名导演,他本人曾多次入围柏林电影节主竞赛单元,在欧洲影坛以政治批判和社会现实主义风格著称。

  “沃尔夫冈·施多德奖”以他的名字命名,旨在鼓励那些具有思想深度、艺术创新和社会关怀的新人导演的处女作或早期作品。

  后世贾樟柯就是凭借《小武》获得了这个奖项,可叹的是,明明是给新人、新片的鼓励奖项,却被某些媒体硬生生的给吹捧成华语影坛的名导种子。

  当年章艺谋是一举擒熊,陈凯戈的处女作成就差了一点,但也是拿到了洛迦诺国际电影节的银豹奖。

  结果贾岛硬是凭借着一个“沃尔夫冈·施多德奖”出圈了,只能叹一句牛逼。

  不过话又说回来,沃尔夫冈·施多德奖对于新人导演的处女作而言,已经是个很难得的荣誉了。

  至少陶希武本人和陶家人对此结果都非常高兴,陶玉成恨不得拿着大喇叭满世界宣传宣传。

  宣传这事不劳他费心,国内的媒体们就代劳了。

  毕竟贾导得了奖能被吹,没理由“陶导”得奖了就不行。

  连着登上国内几十家新闻媒体的版面,陶希武这回真成名了。

  回国接受了一堆采访之后,他还如坠梦中。

  “就得了这么个奖?我就成名导了?”

  “不是名导,是名导种子!”陶玉成难得严谨的说道。

  他满眼期待的看着儿子,“一晃章艺谋他们这些第五代导演都成名十年了,现在也该第六代导演冒头了。”

  被冠以“第六代导演”的名号,陶希武知道这不是他老父亲的发明,而是这几天媒体上的报道。

  暴得大名,要说他心里不高兴、不得意那是假的。

  可他自家人知道自家事,《录像厅》从筹备到拍摄,他的贡献实在称不上是合格的导演,所以面对这种情况心里同样不免发懵、发虚。

  今天是陶玉成为儿子张罗的庆功宴,家里人都在,见陶希武神色间似乎充满了压力,林朝阳轻声说道:

  “张爱玲有句话说得很好,成名要趁早。沃尔夫冈·施多德奖谈不上是多大的荣誉,但对你在业界的发展确实有极大的好处。

  只要你愿意在这条路上发展,态度勤恳点拍下去,要成为名导不是什么难事。”

  林朝阳这话既是对陶希武的开解,也是一种保证。

  他能看出陶希武并没有做好得奖后一举成名的准备,更没做好成为名导的准备。

  但没关系,六川之流都能成为国内电影圈的名导,多个陶希武又有什么关系?

  陶玉成听着林朝阳的话开怀道:“你大姑父说得没错!你别以为一夜成名是那么容易的事,要懂得珍惜。

  你虽然不是导演专业出身,但既然拿到了荣誉,那就证明还是有点潜力的。

  以后踏踏实实的拍片子,咱不指望像章艺谋、陈凯戈那样拿遍欧洲三大、金球奥斯卡奖,慢慢来,攒几个区域性的奖项就够用了。”

  “我明白了。”

  接着,家里人继续聊天,陶希武谈到了《录像厅》的发行工作。

  沃尔夫冈·施多德奖不算主竞赛单元的大奖,但因其聚焦新人导演和独立制片,有个很大的好处就是聚焦了许多欧洲艺术电影发行公司的关注。

  得奖的导演不仅会被外界视为柏林电影节的嫡系,未来新作品的投资、发行也有了保障。

  《录像厅》得奖之后,包括法国mk2在内的六家发行商对这部电影表示了浓厚的兴趣,并最终取得了电影在海外的发行权。

  《录像厅》在欧洲几个国家的发行权买断价格不算高,都是3~6万美元不等,一共收获了27万美元。

  陶希武对此已经很满意得不能再满意了,这部电影总投资也就20万出头,27万美元相当于223万人民币。

  更何况,未来《录像厅》还可能依托林氏影业的发行渠道在国内上映,还包括一些海外的版权收益。

  这笔投资从投资回报率的角度来看,赚大发了!

  陶希武说起这件事满心欢喜,他知道林朝阳不差钱,他高兴的是自己没有辜负林朝阳的投资和期待。

  说到电影收益的问题,林朝阳对他说:

  “电影赚钱了是好事,钱就不用给我了,当初说了是赞助。

  所有的收益1/5你和你同学们分了,具体怎么分你自己做主,剩下的就当作是你新电影的启动资金。

  如果还有缺口,你就自己想办法。”

  听到这话,陶希武还想推辞,但林朝阳态度坚决,他思忖片刻后说:“那我和我同学的那部分我们每人一份,您看怎么样?”

  林朝阳笑着问:“算上以后的收益,即便是1/5少说也有六七十万,真舍得?”

  “没有大家的帮助,电影肯定不会这么顺利的拍出来。”

  林朝阳闻言不禁颔首,陶希武这小子身上毛病不少,但优点也很突出。

  有自知之明,也愿意分享成功。

  “一人一份就算了,给他们一人包两万的红包就行了。”林朝阳说。

  陶希武闻言愣了一下,这时赵丽说道:“升米恩,斗米仇,听你大姑父的吧。”

  陶希武神色若有所思,点了点头。

  然后他又想到了个问题,“大姑父,您让我把剩下的钱投到新电影里去……”

  “不喜欢自己当老板?”林朝阳微笑着问他。

  陶希武犹豫着说:“我才刚毕业,都没开过公司。”

  “谁都有个第一次,这种事看你的选择。这些钱也不算多,只能算是启动资金。

  其实一开始也没必要弄成公司,可以做成工作室性质,试试拉一些投资人入伙。

  拍电影的风险性还是比较高的,要学会用别人的钱来完成自己的艺术。”

  陶希武是自家晚辈,要进入影视行业,林朝阳自然愿意多提点一些。

  陶玉成拍手说道:“你大姑父这些话都是金玉良言,好好听着。”

  “我明白了。”

  欢欢喜喜的庆功宴吃完,又过了些日子,林朝阳总算是将新书的第一卷写完了。

  他休息了几天后,他整理好书稿,打算先进行一番修订。

  这第一卷一共42万6千字,比他动笔之前预计的要多了不少。

  在小说界,字数在40万以上的作品通常就可以被叫作大部头了。

  新书光是第一卷就超过了40万字,照林朝阳的规划,整部小说怕不是要写到200万字以上。

  想到此,林朝阳不觉有些头皮发麻。

  时间一晃来到3月,燕大举行林朝阳(中国)文学研究会学术沙龙暨成立一周年大会,林朝阳受邀出席。

  当代文学的研究成果,大多数时候在民间谈不上多有影响力。

  不过在去年这一整年里,研究会的会员们确实为国内的各大文学杂志和文学批评杂志贡献了不少文章。

  而且相较于以前大家单一性质的投稿,挂着林朝阳(中国)文学研究会的名头投稿,杂志社的重视程度也确实不一样。

  再加上林朝阳和其作品在广大读者当中的影响力加成,这些学者发表的一些学术文章还真就引起了一些反响。

  就比如陕西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赵学用,他对《达拉斯买家俱乐部》这部小说研究的很深。

  作为林朝阳所有作品当中为数不多以全英文写作的作品,《达拉斯买家俱乐部》因其大胆的写作风格,一直是众多学者研究林朝阳作品绕不开的作品。

  去年9月份,赵学用就在《沪上文学》上发表了一篇文章,标题名为《从达拉斯买家俱乐部看美国同性婚恋现象》。

  文章以《达拉斯买家俱乐部》所揭露的美国社会的同性恋现象为切入点,深入的研究和探讨了同性婚恋现象在美国的发展历史。

  对于如今国内的社会大众而言,“同性恋”这三个字还是一种不可言说的秘密,是无法拿到台面上来公开讨论的禁忌。

  《从达拉斯买家俱乐部看美国同性婚恋现象》这篇文章毫不避讳的将此事拿出来讨论,立刻在文学界和评论界引起了一股热烈的关注。

  “……1992年10月27日午夜,22岁的美军无线电报务员艾伦·辛德勒遭到同伴殴打致死,原因是舰长发现他是一名同性恋者。

  此事被曝光后,全美一片哗然!

  辛德勒的死亡恰恰发生在1992年美国统领大选如火如荼之际,军队的同性恋问题更加凸显,也由此成为两党竞争中一个重要议题。

  1991年10月,时任阿肯色州州长的拉链顿在哈佛大学肯尼迪政府学院演讲。

  被问及如何看待军方禁止同性恋者从军服役的政策时,他引用《达拉斯买家俱乐部》中雷恩与父亲见面时的一句话——“你穿男装是为了不让我感到羞耻吗?”

  拉链顿在这场演讲当中说:“国家不可排斥任何公民以一技之长为国效力,即使这些公民不为其他一些公民所喜欢。”

  此举为他赢得了无数掌声与赞赏,也为他的大选选情增加了胜率。

  1992年11月,比尔·克林顿总统大选获得胜利,并兑现他在竞选时针对军队同性恋问题上所做的承诺,正式发布了“不问,不说,不究”政策……”

  《从达拉斯买家俱乐部看美国同性婚恋现象》所阐述的研究内容在这个时期的国内当然是极其大胆的,它甚至偏离了赵学用一贯的研究方向。

  因为这篇文章的内容更像是社会学学者的领域,而非文学学者该探讨的事。

  而这篇文章能够引起如此大的反响,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它让许多人第一次知道了《达拉斯买家俱乐部》这部小说竟然曾经在美国社会引起过如此大的影响。

  当年这部小说在美国出版后,国内很多媒体都曾报道过他所受到的欢迎。

  但绝大多数媒体的报道都是笼统的、概念性的,压根没有细节。

  “美国大统领演讲引用”、“同性群体的处境因它而改变”……

  赵学用的文章恰好就补充了这些细节,许多人这才知道了为什么《达拉斯买家俱乐部》当年会在美国引起那么大的反响。

  其影响力甚至已经远远超过了一部小说应有的范畴,读完文章不少人自然免不了为一位中国作家的作品能在异国他乡引发这样的社会效应而生出与有荣焉的骄傲来。

  请收藏本站:。笔趣阁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