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6章 世俗帝国建立104

赵珩猛地将案上的砚台砸向墙壁,墨汁溅在"鸿远堂"的匾额上,宛如一道伤疤。他终于明白,自己精心编织的商业帝国,在新国的群狼战术下,不过是纸糊的老虎。那些看似各自为战的商队,实则如臂使指,一旦嗅到血腥味,便会群起而攻之。

"殿下,老奴倒是有个主意。"曹进小心翼翼地说,"或许可以从赵世家入手。他们与魏国安平君有旧交,而殿下母族..."

赵珩眼睛一亮。这确实是个突破口。赵世家虽与陈世家联合,但并非铁板一块,若能通过母族的关系,或许能打开局面。

三日后,赵珩带着厚礼前往赵世家在邯郸的别院。庭院里,腊梅开得正盛,却掩不住空气中的寒意。赵世家的家主代理人赵肃端坐在太师椅上,望着赵珩带来的和田玉屏风,似笑非笑:"五皇子屈尊,不知所为何事?"

赵珩深吸一口气,开门见山:"赵某愿让出南阳半数商路,只求赵公能在新国商部说上几句好话,容我等在赵魏之地保留一席之地。"

赵肃抚着胡须,沉吟良久:"五皇子诚意可嘉,只是此事牵涉众多,单凭老夫恐怕..."

"赵公放心,"赵珩打断他,"只要能达成和解,魏国安平君那边,我自会去说。"

赵肃眼中闪过一丝异色。他与安平君素有嫌隙,若能借此机会缓和关系,倒不失为一桩美事。"既如此,老夫便尽力一试。不过丑话说在前头,最终能否谈拢,还要看新国那边的意思。"

三更梆子响过,赵珩捏灭烛芯,书房顿时陷入墨色。铜漏滴答声里,他摸到案头那把镶玉匕首——是三年前与皇兄狩猎时所获,刃身仍留着草原狼血的暗红。指尖抚过冰凉的玉石,他忽然想起午后那道来自皇宫的密旨,鎏金印玺压在绢帛上的触感,仿佛还灼着掌心。

"殿下,陈世家的人已候在偏厅。"贴身太监德顺的声音隔着竹帘传来,带着刻意压低的颤音。赵珩将匕首收回紫檀匣,铜镜里映出他眼下青黑,龙纹暗绣的常服领口微敞,倒像是故意露出几分疏懒。

踏入偏厅时,檀木香混着血腥气扑面而来。陈世家的商船刚在渤海湾遇劫,主事陈鹤年缠着绷带的右手正拍在案上:"赵珩!你旗下的船队敢动我的盐引?"话音未落,寒光一闪,德顺已挡在赵珩身前,袖中软剑抵住对方咽喉。

"陈兄这是何苦?"赵珩抬手示意德顺退下,指尖划过茶盏边缘,"听说你在青州码头囤了三百石私盐?"他突然轻笑,"当今圣上最恨盐政不靖,若是传到御前......"

陈鹤年瞳孔骤缩,喉间发出咯咯声响。赵珩望着对方煞白的脸色,忽觉索然无味。曾经纵横齐地的陈世家,如今不过是惊弓之鸟。三年前新国崛起,海运要道尽被截断,连齐国皇室都要看新国商部的脸色,这些世家又怎能独善其身?

"说吧,陈兄想怎么分?"赵珩往椅背上一靠,看着烛火在陈鹤年脸上投下明暗不定的阴影。窗外夜风卷着细沙,扑簌簌打在窗棂上。他想起白日里皇兄召见时的情景——御书房弥漫着浓重的龙涎香,皇兄把玩着西域进贡的琉璃盏,漫不经心地说:"听说老九的商队上个月赚了不少?"

陈鹤年的声音将他拉回现实:"三成。你的船队护送我的盐货入楚,我分你三成利润。"赵珩摩挲着腰间玉佩,那是母后临终所赠,温润的玉质与掌心的冷汗形成诡异的温差。三成?皇兄要的何止这个数?但此刻若是拒绝,陈世家恐怕会立刻倒向新国。

"好。"赵珩突然起身,将茶盏重重按在案上,"不过我要楚地商路的通行权。"陈鹤年的脸色瞬间难看起来,楚地是赵世家的地盘,贸然染指无异于虎口夺食。但赵珩没给他反驳的机会,径直往门外走去:"三日后辰时,我要看到契约。"

回到书房,赵珩瘫坐在太师椅上。案头皇兄的密信还摊开着,字迹凌厉如刀:"若不愿交权,便将账本呈来。"他抓起密信凑近烛火,看着火焰贪婪地吞噬着纸张,恍惚间想起新国商部送来的密报——新国正筹划组建联合商盟,将各国商船纳入麾下。

"殿下,赵世家的家主递了拜帖。"德顺又出现了,声音里带着不安,"说是明日巳时来访。"赵珩望着跳跃的火苗,突然笑出声来。这世上果然没有永远的敌人,只有永恒的利益。皇兄要权,世家要利,新国要垄断,而他呢?不过是想在这乱世里守住一方立足之地。

"去备些好茶。"赵珩起身推开窗,夜风卷着远处的更鼓声涌入。他望着漆黑的夜空,想起幼时在皇宫骑马射箭的日子。那时天是蓝的,云是白的,没有暗卫监视,没有账本纠葛。可自从母后病逝,皇兄登上皇位,一切都变了。

次日巳时,赵世家的当家人赵崇礼如约而至。与陈鹤年的张扬不同,这位年过五旬的老者身着素色锦袍,举手投足间皆是世家风范。"贤侄近来可好?"赵崇礼端起茶盏,目光扫过墙上悬挂的《商君书》,"听说你与陈鹤年达成了协议?"

赵珩心中警铃大作,表面却不动声色:"不过是互惠互利罢了。"赵崇礼突然轻笑,茶盏在案上磕出清脆声响:"贤侄可知,新国商部开出的条件是什么?"不等赵珩回答,他已从袖中抽出一卷文书,"他们愿将楚地三成商路分给我,前提是......"

"前提是让我出局。"赵珩接过文书,快速浏览上面的条款。新国果然老谋深算,用楚地商路为饵,挑起赵陈两家内斗。他突然想起昨夜德顺说的话:"殿下,那些太监最近收了不少好处,听说......"

"赵伯父觉得如何?"赵珩将文书推回去,目光灼灼,"新国狼子野心,吞并了齐国海运还不够,现在又想染指楚地。您就甘心做他们的棋子?"赵崇礼盯着他看了许久,忽然长叹一声:"贤侄可知,我赵家的商船上个月在长江遇袭,损失了二十万两白银?"

赵珩心中一动。长江航道向来由新国商部掌控,赵家商船遇袭,背后意味深长。"伯父的意思是......"他试探着问。赵崇礼起身走到窗前,望着院中的芭蕉树:"新国要的是一统天下的商路,我们这些世家,不过是他们砧板上的鱼肉。"

两人沉默良久,赵珩突然开口:"伯父,不如我们联手?"赵崇礼猛地转身,眼中闪过一丝惊讶。赵珩走到地图前,指着楚地与齐地的交界处:"陈鹤年的盐货需要楚地的销路,而伯父的商船需要齐国的海盐。我们三家联合,再与新国商盟分庭抗礼......"

"你就不怕皇兄?"赵崇礼打断他,"他早就在防着你壮大势力。"赵珩苦笑,指尖重重按在地图上:"如今局势,要么抱团取暖,要么被新国逐个吞并。至于皇兄......"他眼中闪过狠厉,"我会把账本交出去,但要留三分余地。"

送走赵崇礼后,赵珩独自在书房待到深夜。案头摆着三份契约,分别来自陈、赵两家,还有一份草拟的联合商盟协议。窗外下起了细雨,打在芭蕉叶上沙沙作响。他想起皇兄说过的话:"老九,你终究不是做帝王的料。"

或许皇兄说得对,他没有一统天下的野心,只想守住这半壁商业版图。但在这乱世之中,想要生存,又谈何容易?赵珩提起笔,在协议上签下自己的名字。墨迹未干,德顺匆匆跑来:"殿下,宫里来人了!"

赵珩将协议塞进暗格,深吸一口气。该来的终究还是来了。他整了整衣冠,大步迈向正厅。烛火摇曳中,他仿佛看见新国商部的旗帜在长江上猎猎作响,听见战马嘶鸣,听见铜钱碰撞的叮当声。这一局,才刚刚开始。

走出赵府,赵珩望着灰蒙蒙的天空,心中五味杂陈。曾经不可一世的商业帝国,如今竟要靠妥协求存。但他也明白,这或许是唯一的出路。在这场商战中,他输得彻底,却也看清了一个道理:真正的强者,不是靠强权与血缘堆砌,而是懂得审时度势,合纵连横。

而在临江城,新国国君翻阅着密报,嘴角勾起一抹意味深长的笑。"让他们先耗着,"他对户部尚书道,"等赵珩彻底低头那日,便是我们收网之时。"

商海漫漫,胜负未定。赵珩的妥协,究竟是新生的开始,还是覆灭的序章?无人知晓。但可以肯定的是,这场惊心动魄的商战,仍在继续。

在韩、魏两国的朝堂上,君臣们还在为赵国的残城明争暗斗。韩国国君望着地图上那几座孤城,眼中满是贪婪:"这几座城池,若能纳入我国版图,我国的实力必将大增。"

魏国国君却皱着眉头说:"不可轻举妄动。新国此举必有深意,我们若是贸然行动,恐怕会中了他们的圈套。"

然而,利益的诱惑实在太大,两国之间的矛盾逐渐加深,明争暗斗不断。而新国的商队和情报网,却如毒蛇般悄无声息地渗透到两国的各个角落,收集着情报,腐蚀着官员,为最终的吞并做着准备。

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新国用商业手段悄然掌控了局势。黄金开道,利益铺路,将一个个城池、一个个国家纳入自己的版图。而那些沉浸在利益中的官员和世家,却浑然不觉自己早已成为新国棋盘上的棋子,在不知不觉中,将自己的国家推向了万劫不复的深渊。

商路的尽头,是新朝崛起的辉煌,还是诸国覆灭的哀歌?在利益的旋涡中,没有人能够独善其身。当第一缕晨光刺破夜幕,新的征程又将开始,而天下的命运,也将在这场无声的征伐中,悄然改写。

深秋的雁门关外,胡笳声裹着霜气刺破暮色。赵国戍边将领王猛裹紧狐皮大氅,望着商队车队扬起的滚滚烟尘,腰间佩刀上的饕餮纹在夕阳下泛着冷光。三日前,韩魏两国的大商人突然带着百辆满载货物的马车叩关,说是要与赵国共商开辟新商路。

"将军,这些人怕是来者不善。"副将李炎凑过来,压低声音道,"听说韩魏两国与我赵国同出一脉,如今却与新国商人暗通款曲......"

王猛未及回应,远处传来急促的马蹄声。二十余骑草原骑兵如黑色闪电般疾驰而来,弯刀在暮色中划出森冷的弧光。商队护卫立刻结成圆阵,弩箭上弦声此起彼伏。

"来得正好。"王猛冷笑一声,"本将军倒要看看,这些自诩能商业控制国家的商人,如何应对草原狼骑。"

商队首领张远策马而出,他身着锦缎长袍,腰间却别着一柄锋利的短刃。"诸位勇士且慢!"他扬声喊道,"我们带来了比刀剑更锋利的东西!"说着,他命人打开一辆马车,里面堆满了色彩鲜艳的绸缎、精美的瓷器,还有一箱箱西域香料。

草原骑兵勒住马缰,目光中露出贪婪之色。为首的骑士用生硬的中原话喊道:"你们这些中原人,想用这些小玩意儿换我们的战马?"

"不,我们想与你们做一笔更大的买卖。"张远不慌不忙地取出一件羊皮大衣,"看看这个,用你们最普通的羊皮制成,既保暖又轻便,穿上它,就算在最寒冷的冬夜也能驰骋如飞。"

草原骑士们窃窃私语,显然被这件新奇的衣物吸引。王猛皱起眉头,他从未见过如此奇特的羊皮制品——不仅毫无膻味,而且剪裁合身,行动自如。更令他震惊的是,张远当场许诺,只要草原部落愿意提供皮毛,商队将以十倍的价格收购,还会传授制作技术。

"这是在分化草原各部!"李炎低声惊呼,"一旦他们掌握了这种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