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7章 世俗帝国建立105
丝路博弈
王猛摆摆手,示意他噤声。他望着商队与草原骑士讨价还价的场景,心中突然涌起一股不安。这些商人的手段,比他想象的还要高明。他们不仅用利益拉拢韩魏两国的商人,现在竟然开始渗透草原,这背后......莫非有对抗秦国的影子?
秦国,这个近年来迅速崛起的强国,一直对中原虎视眈眈,西部整个都是秦的领域,渐渐沿着蛮夷之地,向北方楚包围过去。
王猛记得,上个月收到的密报显示,秦国暗中资助新国商人,意图通过商业手段控制楚国命脉,这是和新国学到的本事。而韩魏两国与赵国同宗同源,如今却被商队用几城的商业利益轻易拉拢,这背后是否有秦国的推波助澜?
夜幕降临,商队营地灯火通明。张远正在与几个韩魏商人密谈,桌上摊开的地图上,密密麻麻标注着商路和城池。
"韩魏两国的城池已经从几座扩展到几十座,"张远用朱砂笔在地图上画了个圈,"接下来,我们要把触手伸向齐国和楚国的商路。那些边缘地带,才是真正的宝藏。"
"可是草原各部......"一位商人犹豫道,"他们虽然贪图利益,但毕竟桀骜不驯。"
张远冷笑一声:"他们不是喜欢抢吗?那我们就给他们一个合法抢劫的机会。"他指着地图上的沙漠和草原,"在这些地方,我们组建联合商队,由草原骑兵护送。他们既能得到丰厚的报酬,又能满足劫掠的欲望,何乐而不为?"
正说着,一名护卫匆匆赶来:"大人,秦国商队的人来了。"
张远眼中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笑意:"果然来了。请他们进来。"
片刻后,几个身着秦国服饰的商人走了进来。为首的中年男子目光如鹰,扫视了一圈屋内众人,开口道:"张老板的手段,果然名不虚传。不过,想要在草原站稳脚跟,光靠这些小恩小惠可不够。"
"哦?"张远挑眉,"不知阁下有何高见?"
"秦国愿意提供二十万石粮草,"中年男子缓缓道,"换取商队在草原的独家贸易权。另外......"他压低声音,"我们可以帮你们解决那些不听话的草原部落。
屋内气氛骤然紧张。张远沉默良久,突然大笑起来:"好!既然秦国如此有诚意,我们自然愿意合作。不过,我要秦国保证,商队在草原的安全。"
"这个自然。"中年男子意味深长地看了张远一眼,"听说赵国戍边将领王猛对你们颇有疑虑?"
张远眼中闪过一丝寒光:"王猛?他不过是个武夫。只要我们掌控了商路,控制了利益,就算是赵国皇室,也不得不对我们另眼相看。"
与此同时,雁门关内,王猛正在书房来回踱步。桌上放着一份刚收到的密报,详细记录了商队与秦国的勾结。
"将军,我们该怎么办?"李炎焦急地问,"商队已经渗透到草原各部,长此以往,后果不堪设想。"
王猛握紧拳头,指节发白:"立刻派人密切监视商队动向。另外,传信给朝廷,就说......"他停顿片刻,眼中闪过决然,"就说雁门关外局势不稳,请求增兵。"王猛实际上明白,当今皇上有志恢复旧车,五皇子,不,亲王却大力发展商队,没有钱皇上难有作为,发展商队,必然和新国世家商队或合作或灭亡,难!
夜色渐深,商队营地依旧热闹非凡。草原骑兵们围着篝火载歌载舞,身上穿着崭新的羊皮大衣,手中捧着美酒佳肴。张远站在高处,望着这一片祥和景象,嘴角勾起一抹冷笑。
"商业控制国家......"他喃喃自语,"这不过是第一步。接下来,整个天下的商路,都将掌握在我们手中。"
远处,秦国商队的旗帜在风中猎猎作响,与草原部落的图腾交织在一起,宛如一张巨大的网,正悄然笼罩整个北方草原。而在这张网的背后,隐隐可见秦国那只操控一切的手。
隆冬的阴山脚下,积雪映着铁甲寒光。秦国铁骑列阵如林,马蹄将冻硬的土地踏得震颤。主将白起望着远处新国商队的帐篷,青铜面具下的眼神冷如刀锋——那些绣着玄鸟纹的帐篷连绵十里,炊烟袅袅升起,竟比秦军的营垒还要热闹。
"报!"斥候疾驰而来,"新国商队今日又与乌孙部交易,用三车粮食换得千张貂皮!"
白起握紧剑柄,指节在寒铁上压出青白。半月前,乌孙部首领还跪在秦军帐前俯首称臣,如今竟公然与新国通商。更令他震怒的是,新国商队不知用了何种手段,竟让草原人将粗糙的皮毛加工成柔软的裘衣,在中原卖出十倍价钱。
"去把乌孙王叫来。"白起沉声道,"本将倒要问问,他可还记得秦国的虎符?"
与此同时,新国商队主帐内,大商人沈墨正与乌孙王推杯换盏。铜炉里燃烧着西域香料,将羊皮帐篷熏得暖意融融。乌孙王抚摸着身上绣着金线的新国绸缎,咧开缺了门牙的嘴笑道:"沈老板,跟着你们做生意,可比给秦人当牛做马强多了!"
沈墨举起银杯,目光扫过帐外秦国营地的方向:"大王可知,秦国为何突然增兵阴山?"见乌孙王露出疑惑,他压低声音,"听说秦王要组建天下最大的商队,第一个要吞掉的,就是草原的皮毛生意。"
乌孙王的酒盏重重砸在案上,震得酒水四溅:"秦人敢!去年冬天要不是你们送来粮食,我部半数人都得冻死!"
话音未落,帐外突然传来马蹄声。白起带着二十名亲卫闯入,青铜面具在火光中泛着森冷的光:"乌孙王,本将请不动你,是等着战书吗?!"
乌孙王脸色骤变,求助地看向沈墨。沈墨却不慌不忙地起身,从箱中取出一卷羊皮:"将军来得正好,这是新国与草原十八部签订的互市契约。"
他展开契约,上面密密麻麻盖着各部首领的图腾印,"按契约,新国每年提供十万石粮食、五千匹绸缎,换取皮毛专营权。"
白起的目光扫过契约,突然冷笑:"商人的把戏。秦国铁骑踏过之处,何须契约?"他猛然抽出长剑,寒光一闪,将案几劈成两半,"明日辰时,若乌孙部还不交出商队,秦军将踏平王庭!"
当夜,乌孙王的大帐内烛火摇曳,兽皮帐篷外寒风呼啸,帐内却弥漫着紧张而微妙的气息。沈墨身着一袭玄色长袍,腰间玉佩随着他的动作轻轻晃动,他凝视着案几上铺开的羊皮地图,秦军的部署以朱砂仔细标注,如同一头蛰伏的巨兽,随时准备择人而噬。
他的指尖有节奏地叩击着案几,声音在寂静的帐内格外清晰:“大王,秦军虽强,但我们有新国的火器。”话音未落,他便示意随从抬来一个沉重的木箱。箱盖掀开的瞬间,铜制火铳在烛火下泛着幽蓝的冷光,仿佛蛰伏的毒蛇。
乌孙王向前倾身,目光死死地盯着火铳,瞳孔因贪婪而微微收缩:“这些火器,能否卖给我们?”他的声音里带着难以掩饰的渴望,草原上的勇士向来崇尚强大的武器,而这些从未见过的火器,无疑有着致命的吸引力。
沈墨露出一抹意味深长的微笑:“当然。但需用战马和皮毛交换。另外......”他刻意压低声音,凑近乌孙王,“新国愿助大王统一草原周边国家,从此不必再看秦国脸色。”
乌孙王闻言,嘴角勾起一抹若有若无的笑意。他心中暗自思量,统一草原谈何容易,且不说自己有没有那个野心,单论实力,也远远不足。
三百火器看似强大,实则处处受制。没有新国人提供火药和弹丸,这些火器不过是废铁;未经专业训练,自己的勇士根本无法发挥其威力。想起之前手下神射手试用火器时的狼狈模样,那震耳欲聋的声响不仅惊得战马嘶鸣不止,连开枪者都吓得脸色苍白,差点将珍贵的火器扔出去。
“沈先生,这火器虽好,可弊端也显而易见。”乌孙王缓缓开口,目光冷静,“没有弓箭方便,黑火药又极其珍贵,一两金的价格,堪比大食的顶级香料。况且,我等对其使用之法尚不熟练,恐难发挥真正威力。”
沈墨却胸有成竹地摆摆手:“大王不必忧虑,明日,我便让您见识见识火器的真正威力。只要掌握了阵型与战术,这些火器定能让秦军有来无回。”
第二日清晨,草原上寒风凛冽,霜花在枯草上闪烁。新国商人的护卫们早早便在营地外集结,他们身着特制的皮甲,胸前一块厚铁板在阳光下泛着冷光,那是百炼精铁打造而成,坚固异常。
沈墨站在高处,高声指挥着阵型的排布。“第一排,乌孙武士与弓箭手就位!拒马、铁蒺藜速速布置!”他的声音坚定而有力,带着一种让人不自觉信服的威严。乌孙武士们虽然对这种从未见过的阵型心存疑虑,但还是按照命令行动起来,将拒马和铁蒺藜布置在阵前,形成一道坚固的防线。
“第二排、第三排,火器手准备!”随着沈墨的命令,护卫们迅速排列整齐,手持火铳,神情专注。沈墨亲自走到队伍前方,详细讲解着战术:“待秦军进入三百码距离,第一轮火器无需追求准头,只需以声响震慑敌军!战马受惊,阵型必然大乱!”
乌孙王站在一旁,眉头紧皱,心中满是怀疑。三百码的距离,仅凭声音就能震慑秦军?这听起来太过玄乎。但他还是按捺住心中的疑惑,静静观看着。
不多时,演练正式开始。模拟的“秦军”骑兵从远处飞驰而来,马蹄声如雷。当进入三百码范围时,沈墨一声令下:“开火!”第一排的火器手中有十名扣动扳机,霎时间,爆炸声此起彼伏,浓烟升腾。模拟敌军的战马果然受惊,嘶鸣着人立而起,骑兵们竭力控制,阵型顿时陷入混乱。
“前排火器手后撤,下蹲装药!弓箭手,放箭!”沈墨的声音再次响起。第一排的火器手迅速后撤,熟练地开始装填火药和弹丸。与此同时,弓箭手们张弓搭箭,一轮没箭头的羽箭如飞蝗般射向敌军。紧接着,第二排火器手三人朝天开火,精准的弹丸穿透木架上的轻甲,模拟敌军的骑兵纷纷倒地。
乌孙王瞪大了眼睛,脸上满是震惊。他从未想过,这些看似笨重的火器,在合理的阵型和战术下,竟能发挥出如此惊人的威力。
沈墨走到他身边,低声分析道:“现在火器只是动用了十几支,要是百支齐放,秦军铁骑虽悍勇,但只要在远距离挫其锐气,打乱其阵型,再以精准的火力打击,必能克敌制胜。而且,我等有青蒿提纯之水和消炎草药,可大大降低伤亡。”
乌孙王沉思良久,心中的天平逐渐倾斜。沈墨趁热打铁:“大王,秦军此次来势汹汹,若不联手抵抗,乌孙恐难独善其身。新国愿与大王共进退,火器、战术、医药,一应俱全。”
最终,乌孙王重重地点了点头:“好!就依沈先生所言!但是火器不仅影响秦军也对我军影响颇大?”
“哈哈,大王,你看!”说完从自己战马耳朵中取出耳塞,“这个软软的小东西足以应对了。”
乌孙王看着软布做成的耳塞,太粗糙了,至少要用丝绸配以修饰才能符合他的身份。
在接下来的时间里,沈墨亲自指导乌孙武士们五十名训练,从火器的使用到阵型的配合,每一个细节都不放过。而乌孙王则调集精锐,准备迎接秦军的挑战。草原上的气氛愈发紧张,一场关乎生死存亡的大战,即将拉开帷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