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九章 赶集

后面几乎一整天时间,也只来了零星几位客人。

虽然因为天气原因人流量变少了,但来的人无一不对黎棠月新研发的冬补药膳赞叹不已。

冬日里天黑得早。

未时过后,黎棠月将董二叫了过来,嘱咐了一句:“若是后面有自称是酒楼的人来找我,就将我家的地址提供给他。”

随后便又提前关了门。

年关越来越近,人总是要给自己放假的。

加上反正最近也没什么客人。

接下来的日子,直到翻了年元宵以前,黎棠月都不打算再开业了。

歇业以后,骊县又下了好几场大雪。

谢尘延最后进山那一趟,倒确实收获不少。

总算在最后关头实现了对孩子们的承诺。

用猎来的动物皮毛给两个孩子各做了一件皮袄。

大宝小宝拿着爹爹亲手做的皮袄,喜的不肯撒手。

黎棠月每日窝在家里研究研究药膳方子和食谱,给孩子们讲讲前世各种光怪陆离的故事。

直到年前最后一个赶集日。

她除了跑了一趟镇上,给自己买了两件冬天穿的成衣。

就再也没出过家门,院子里孩子们堆的雪人,都不知道换了几茬。

反正每下一场雪大宝小宝总要用院子里的积雪堆出象征着他们一家人的四个雪人来。

年前最后一个赶集日这天,前一个晚上正好又下起了鹅毛大雪。

人一旦闲起来容易变得惫懒。

黎棠月已经连续好几日睡了懒觉。

她起来时,两个孩子又在院子里堆雪人。

她匆匆洗漱好招呼两个孩子道:“大宝,小宝,快别玩儿了,快回屋收拾收拾,娘亲带你们去镇上办年货。”

两个孩子惊喜的看向她,眼中的光藏都藏不住。

“娘亲!我们也可以去吗?”

他们从前从来没有去赶集过。

从前还是原主在的时候,不往死里虐待这两个孩子就不错了。

更别说带他们去赶集。

后来黎棠月穿越过来,因为忙着各种事情,她日日都要去镇上出摊,自己都几乎没怎么正经赶过集,更没时间带两个孩子去集上玩耍。

黎棠月笑着对他们点点头,“咱都去,你们爹爹也去。”

虽然昨晚又下了雪,但是按照这边惯例,只要是年前最后一个赶集日。

无论天气怎样,镇上的小贩、商铺都会准时开业。

毕竟百姓无论有钱没钱,多少也是要置办点年货的。

哪怕只打上二两香油,那也是一笔生意。

大多数生意人都想趁着年前最后这一个赶集日,好好挣上一笔。

出发前,谢尘延不知从哪里找来一把枯黄毛糙的野草,用那野草将每个人的鞋底都绕上几圈。

大宝,小宝不知道其中原因。

黎棠月却立马领悟到了,丝毫不吝啬地夸奖道:“相公真聪明,我倒是没想到这茬。”

谢尘延十分自觉的背起家里最大的那个背篓,“昨晚刚下的雪,如今路上的积雪十有八九还没有化,还是防备着些比较好。”

这一圈圈缠绕在鞋上的野草,便是用来防滑的。

一切都准备好后,谢尘延和黎棠月一手牵着一个小豆丁,缓缓朝镇上走去。

虽然到处都是积雪,但今天的镇上竟比平常的赶集日更要热闹上三分。

两个孩子紧紧握着父母的手。

东望望,西瞧瞧,只恨不得多长两双眼睛,将面前的繁华与热闹全部收进眼里。

小宝眼中透着无与伦比的兴奋,大声说道:“好多人呀!”

黎棠月带他们先去了专卖零嘴的商铺。

手里有钱,心里不慌。

黎棠月发了话,随大宝小宝她们挑。

但大宝小宝都是懂事的,各自挑了一样自己爱吃的小食,便停了下来。

见她们这副懂事的模样,黎棠月是既欣慰又心疼。

她将大宝小宝往前推了推,“再挑一挑,咱们是过年置办年货呢,大气一点。”

两个孩子这才又各自选了一样,后面便无论说什么也不肯再多拿任何东西了。

黎棠月无奈作罢,回头看向谢尘延。

“小宝贝们挑完了,大宝贝你呢?”

没想到谢尘延像是适应了她突如其来的撩一般,竟然能面不改色的挑了几样黎棠月爱吃的零嘴。

殊不知,其实内心已经砰砰跳了。只是面上不显而已。

黎棠月不禁感叹,果然在她的调教下,榆木疙瘩也能进步神速。

随后几人又去了铁匠铺。

谢尘延平常上山用的那把镰刀,已经钝得不行了。

黎棠月想着给他重新打一把。

又定制了一个太极鼎,也就是现代俗称的鸳鸯锅。

别以为古代就没有火锅了,如今这个时代,烹饪方式单一,古人可谓是将“煮”这个烹饪方式发挥到了极致。

太极鼎都算是小意思了,大户人家平日里用的甚至还有五熟釜。

顾名思义,一个锅做成成五个格子。

可谓是煮得花样百出。

黎棠月多付了一些工钱,让铁匠给她加急,顺便做好了按地址送到家里去。

冬日里在家里烫烫火锅什么的,简直不要太惬意。

接着便是采购各种食材肉类,等她们赶到肉铺子时,案板上几乎只剩下各种偏瘦的部位了。

古代百姓日常饮食油水少,逢年过节能吃上点肉也是可着肥肉买。

不仅能解馋,还可以榨油!

黎棠月也是知道这一点,这才不急着先来买肉。

自从她穿越过来,她们家就不缺这点儿油水。

自然是口感为主。

她想到隔壁张大娘孤身一人,如今路上有那么多积雪。

张大娘便是有心,估计今天也不会来镇上。

便又多称了几斤肥瘦相间的猪肉并几根猪大骨。

老年人除了补充日常营养,多喝点大骨汤补补钙也是好的。

让黎棠月感到十分遗憾的是,这一带竟然没有熏腊肉的习惯。

东西都采购的差不多了,谢尘延是背上的背篓,已经塞得满满当当。

这还不够。

两个大人手里还各自提了不少东西。

想到镇上到家里还是有一定的距离,便又去车马行租了一辆牛车。

但由于路面积雪,他们跟车行央求了好半天车,才有一名车夫愿意帮她们架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