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有什么康乾盛世霸道总裁胖总

第121章 徽商(二合一)

第121章 徽商(二合一)

“想不到,这反贼治下的荆州城,竟然比之官府治下还要繁华!”汪兴尧步行于荆州西城大街,望着过往的行人商旅,不由发出阵阵惊叹。

身后长随汪二忍不住疑问道:“掌柜的,小人年前也跟您-道来过这荆州,那时荆州比之现在,并无太大差别,为何掌柜要说这荆州比官府治下还更繁华”

汪兴尧听闻呵呵一笑,顿足指着街边摊贩问道:“你仔细看这些摊贩,与其它那些大城里的摊贩,可有什么差异”

汪二认真观察半天,还真让他看到一丝不同来:“这些摊贩似乎都有自己固定的摊位……怎么说呢就是看着很整洁,让人一眼看过去就很是清爽。”

“嗯,”汪兴尧点头说道,“这荆州城里的反贼官员,应当是个有本事,也有见地的。他把这些原本散漫的贩夫走卒,都给整合利用了起来,教会了这些人规矩。有了规矩,许多事情才能好做,才能做的成。”

说着,汪兴尧自袖口取出来一吊铜钱,这是他来时路上换的。

银子虽然在大清是硬通货,甚至到了乾隆朝,还一度因为白银太多,引发了通货膨胀,但这些都是针对商人、地主、富户和读书人,真正的底层老百姓,一年到头能用上银子的时候,差不多也就是给官府交税了。

汪兴尧拿上铜钱,来到一家摊贩前。那摊贩一看便是个农户,身上穿的很简朴,皮肤也晒得黝黑。摊位卖的多是农副产品,鸡蛋、鸭蛋啥的。

汪兴尧简单买了一些鸡蛋,就拎了回来,说道:“小二,你看这是什么”

“鸡蛋”汪二疑惑。

汪兴尧点头:“是鸡蛋,鸡蛋不是什么稀罕物,但是鸡蛋能在这农户的摊位上买到,却是很难得了。乡下农户生活艰难,一年到头都攒不下几个大钱,就算有蓄养母鸡家禽的,他们的鸡蛋不是送给地主乡绅,就是为了交税,打包贱卖给地主乡绅开设的钱米铺子。不说入城农户极少了,就是真的入城了,也多会把货卖给酒楼饭馆这些需求更大,也更好卖货回本的场所。”

这么一说,汪二明白了,也更惊诧了。

因为他看到卖鸡蛋农产品的,不只这一个农户,还有好多摊贩也在卖。

甚至有个别几人,他们不卖鸡蛋,而是干脆在那里卖小鸡崽,小鸡崽不稀罕,可乡下来的农户居然能大批来卖小鸡崽,那就很稀罕了。

这才是所谓古代“资本主义萌芽”的真相!

都说北宋的商业经济发达,商税收入能撑得起半个大宋,还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但凡真正研究过北宋历史,都绝对说不出这话。

这算个毛线的“资本主义萌芽”,纯粹是王朝强行干预市场,所催生出来的畸形“资本经济”。

没有了王朝进行干预,这种“资本经济”崩盘的速度,只会比传统市场经济前盘的还快。

因为商业活动的本质是商品和货币之间进行流通,而商品和货币的流通,需要有消费需求的群体,也就是百姓必须具备稳定且持续的消费需求。

而营销号津津乐道的“资本主义萌芽”北宋,别看纸面数据恐怖如斯,一年商税都高的吓人,但这离谱的商税收入下,不是商业经济的繁荣发达,反而是地方起义此起彼伏,百姓民不聊生。

简单举个例子,宋徽宗在位期间,北宋国土疆域面积达到最大,收复燕云十六州、陇右河湟地区,联金灭辽,完成大宋百年夙愿,果然是盛世之“明君”啊!

什么联金灭辽后,金又把大宋灭了,而且收复的陇右燕云,全都丢了干干净净。

汪兴尧拎着手中鸡蛋说道:“先分地主之田予以百姓,接着又减税释奴,如今连这寻常农户也能自己做主,进城卖鸡蛋鸡崽。这反贼的大将军已有雄主之姿了!”

汪二提醒道:“再如何雄主,那也是反贼,是反贼那就早晚要被官兵和朝廷剿灭的。”。

汪兴尧摇头失笑:“呵呵,是这么个理没错,只是这反贼雄主的手下,也有能臣干吏相佐,未来如何还是不好说的。”

汪二没有再说,掌柜的都讲不好说了,那就不好说吧!

反正这反贼闹得再大,那也是在湖广,汪二是徽州人,关他屁事。

“好了,前面再走段路,应该就到陈府了,先去递拜帖吧!”

不多时,陈府家院。

“哈哈,汪掌柜远道而来,有失远迎,还望莫要怪罪啊!”陈老家主带着小儿子陈兴业热情迎接。

汪兴尧同样也很客气,拱手笑道:“陈老家主言重,汪某不过一介商贾,万万当不得陈老家主如此远迎。”

一番寒暄,汪兴尧被迎着入了前院,陈老家主一面亲自作陪,一面又派人马上赶去衙门,先叫长子回来一趟。

会客厅坐下,丫鬟过来上茶,茶水档次挺高,但那丫鬟却看的汪兴尧眉头微挑。

因为那丫鬟年纪略有些偏大,相貌姿色也很是平平,完全没有府城大户之家豢养丫鬟的气派。

陈老家主似也看出来,放下茶杯说道:“汪掌柜莫要嫌弃,大将军已有法令,任何人家不得强迫蓄养奴婢,必须签署佣工合同,而且要双方自愿。我陈家受大将军提携之恩,自然也更应当严格遵守此法,方才不负大将军的信任器重!”

这话说的漂亮,至少汪兴尧听不出什么毛病,同样也没看出什么破绽。

给自己看茶,和给陈老家主与他小儿子看茶,都是差不多姿色年岁的丫鬟。有些可能连孩子都有了,完全就是妇人模样,说是丫餐,倒更像女佣。

不对,她们本来就是正儿八经合同雇佣来的女佣,至少目前的陈家绝对不可能,也不敢公然去蓄奴养丫鬟。

汪兴尧微抿一口茶,也不多绕弯子,直接开门见山聊起正事:“陈老家主,您与我们商行也算经年的老相识了,咱们明人不说暗话,此番商行派我前来,也是担着风险,还请陈老家主切莫拿我,拿商行开玩笑才好!”

本来,汪兴尧背后的主家商行是不打算来荆州的,他们汪氏虽不算什么显赫大族,但在徽商也能排得上座次。

荆州已经成了汉军地盘,在外界眼里等于沦陷,而这里的淮盐生意,自然也是没法做下去。没有荆州的淮盐生意,对汪兴尧背后商行来说,够不上伤筋动骨,顶多就是大出血。

肉疼归肉疼,但也并非完全扛不住。

汪兴尧之所以这次会冒险乔装过来,就在于陈家的忽然联络,不光表示陈家还在,还愿意为商行引荐淮盐生意。

汉军辖地的淮盐被满清官府给禁绝,这件事汪兴尧背后商行是知道的,也正因如此,他们才觉得汉军的尾巴长不了。

长不了归长不了,生意却不能不做,这可是数倍、数十倍的食盐暴利,而且还能卖其它的物资。

卖国什么卖国

他们这顶多算是走私,只是正常做生意而已,大名鼎鼎的八大皇商,当年不也靠着走私卖国才发家的

晋商可以卖国,徽商自然也能!

陈老家主微笑说道:“汪掌柜不着急,咱们先吃饭,吃完了再说如何”

汪兴尧见此,却也没有怀疑,因为确实到了饭点,而且往来应酬本就稀松平常,要谈生意哪有不吃饭喝酒的。

酒席准备很快,几人也没多等,期间陈兴怀也回来了,连官服都没来及去换,也可能是故意没换。

这带着帽翅的官帽款式,老百姓可能已经不认识,但汪兴尧读过书,爱看戏曲,一眼便认出了这身官服来自前朝,就连品级也认了个大概。

(差不多这样,凑活看吧!)

汪兴尧也不傻,自然明白对方不可能只是为了好看,就去僭穿前朝官服,那就只能是陈家已经真的从贼,连长子都当了反贼手下的官员。

汪兴尧想了想,还是起身拱手道:“草民见过陈大人!”

礼多人不怪,要是因为礼节称呼,而让对方不高兴,那可就亏大了。

陈兴怀拱手还礼:“汪掌柜客气,我汉军治下,已不讲究称呼大人,大人皆是伪清传下之陋习。书中有云:王公贵族、德行高尚、父母长辈方能称大人,岂有民对官、下官对上官称大人不过蛮夷不通礼数罢了。”

汪兴尧:“……”

这话他没法接啊!

虽然这是反贼地盘,但他到底还是清人,当着他面说满清是蛮夷,这让他听也不是,不听也不是。

问题是,不让他叫大人,那他该怎么叫

陈兴怀笑道:“汪掌柜可唤我陈知府。全赖大将军提携,目前忝为荆州本地知府,主管荆州府大小民政事务。”

好家伙,才时隔一年不见,这陈家就已经出了知府官了。

虽然是反贼手下的知府,那也是一地父母官了,作为商人的汪兴尧,腰杆也变更弯了。

没有再多叙旧,人都到了,该上菜了。

菜上的并不奢靡,也是陈家资财不是很宽裕,因为陈家已经决定与大将军联姻,算是绑上了造反的战车,成则开国元勋,皇帝外戚,失败了就是一家子整整齐齐。

些许身家浮财,自然不在话下,本来陈家都准备散尽家财,帮汉军去买盐了。

可现在不用了。

菜上齐,汪兴尧却很是拘谨,因为对面坐了个四品知府,反贼知府也是知府,这给他压力太大了。

汪兴尧出身徽商不假,徽商富可敌国,甚至一度压过晋商,独霸垄断了盐业。但这跟汪兴尧没啥关系,他只是家族的庶出旁支,要是出身嫡脉,那也不会到处跑商做掌柜,还要乔装冒险来反贼地盘推广销路。

一顿吃饭吃完,愣是吃的汪兴尧食不知味,酒也没喝尽兴。

草草用完酒宴,丫鬟端来饭后点心。

陈兴怀热情道:“汪掌柜,这点心传自大将军府,味道很是不错,且先尝尝看。”

刚要顺势说事的汪兴尧被噎了一下,还是伸手拿起一块点心,咬了一口便准备说好吃,来应付了事。

“嗯”

汪兴尧一愣,连忙又咬了一口:“不对,这点心……”

陈兴怀笑了:“呵呵,汪掌柜,这点心来自大将军府,味道当是不错的。”

不错,何止不错啊!

汪兴尧几乎三口并做两口,就把点心整个塞进嘴里。又很贪心的拿起另外一块,放入口中咀嚼,越咀嚼越是心惊。

既有点心的美味,还有点心中那不可思议的咸香。

没错,就是咸香,不掺杂任何杂质苦涩的咸香!

众所周知,无论明清各朝,食盐提纯过滤技术的不过关,从煮盐法到晒盐法,本质只是提高了制盐效率,而食盐口感上的苦涩,始终无法解决。

粗盐叫粗盐,就是苦的不能吃,精盐叫精盐,也只是把苦味降低,依旧还是带着苦味。

就比如刚才的那一顿酒席,汪兴尧吃的菜里都有盐的苦味,这味道只能用别的香料去盖,吃惯了也就习惯了。

可习惯了,不代表就吃不出来,尤其现在汪兴尧用的饭后点心,居然没有一点点苦味,全是盐最初的咸香,配合点心的美味,口感比他用过的任何点心,都要好吃。

常年走南闯北,所养成的商人敏锐嗅觉,让汪兴尧瞬间明白了陈家的目的。

“这盐是哪里来的”汪兴尧连吃四块点心,方才擦了擦嘴问道。

陈兴怀说道:“这点心来自大将军府,这盐自然也来自大将军府!”

说罢,什么废话也没有,直接拿出一个小盒子,盒子打开,里面是剔透如雪的精盐,已经用了快一半。

汪兴尧伸出手指,轻点一下,放入口中尝了一下。

咸的!

很纯粹的咸味,不带半点苦涩,比他吃过的所有精盐,都要味道更纯。

“呼!”

汪兴尧轻吐口气,说道:“陈家真是好手段,居然掌握了如此厉害的制盐手法,有此制盐之法,今后哪还有什么淮盐、粤盐、川盐……天下的盐商,都得给你们陈家让路了!”

陈兴怀摇头:“这不是陈家的手段,是大将军的手段,这盐也是大将军交给陈家。”

“啊”

汪兴尧一愣,显然也没想到,仔细去看,陈兴怀的神色不似作伪,那就真是那反贼大将军弄出来的。

反贼居然掌握了如此厉害的制盐法

几乎一瞬间,汪兴尧就想到了更多,反贼都有这制盐法了,哪还需要什么淮盐,直接自己制盐不就好了。

不对,反贼找到了陈家,又让陈家联络自己和背后商行,还把盐拿了出来,显然所图不小。

汪兴尧双眼微眯:“大将军想要什么”

呵呵,跟商人打交道,就是方便,不用说的太多,人家自己的商业头脑,就能解决大部分问题。

陈兴怀笑道:“大将军准备把这新盐卖给汪掌柜背后商行,汪掌柜背后商行要吃不下,那就卖给整个徽商,你们可以一同贩卖此盐,我汉军出盐,你们徽商负责销路,卖到了银子,五五分账。”

汪兴尧挑了挑眉:“这是不是有些霸道了,我们徽商负责销路,还要负责关系的打点,最后却只是五五分账……”

陈兴怀面上依旧带笑:“汪掌柜,这可是全新的食盐,没有丝毫苦味,卖起来销路也只会比所有盐都要来的更快。哪怕你用这同等盐价,一个是带着苦味的,一个是没有一丝苦味,你觉得百姓、富户们会买谁的盐”

“只要稍微运作一番,徽商就能再度垄断盐业,这盐业一旦垄断,那银子可就哗哗如流水啊!”

汪兴尧听到这里,不得不承认,他心动了,用新盐来制造垄断。

这个路子确实可行,甚至不用陈兴怀去提,汪兴尧自己就想到了多种办法,用这新盐打败淮盐、粤盐、川盐,最简单的办法大概就是进贡给乾隆了。

皇上也是人,也是要吃盐的,天天吃着带苦味的盐,再怎么吃惯了,苦还是苦的,只是没得选而已。

能有更好的盐,皇上也得迷恋上新盐。

之后再去贿赂地方官,同时承诺给他们也分一层利,免费提供新盐食用,那这新盐再度垄断,徽商重新回到大清首富榜,也只是时间问题。

汪兴尧心里渐渐打定主意,还是故作迟疑道:“可这五成利……”

陈兴怀笑容收敛:“汪掌柜,这新盐在我汉军手里,徽商也不是只有你们商行一家。”

汪兴尧听闻忙说道:“陈大人……陈知府有话好说,这新盐也不是不能谈,五成利就五成利。只是这新盐,我们商行想知道它背后全套的制盐方法。如果大将军愿意给出,我们商行愿意把前两年的全部利润让出,分毫不取!”

陈兴怀摇头:“不可能,新盐制法为绝密,就连本知府也不知道,汪掌柜就不要想了。”

汪兴尧有些失望,但也明白确实没那么简单,又说道:“那汉军必须承诺,今后这新盐只能卖给我们商行,便是我们商行一时吃不下,汉军也不能单方面联系其它商行,提供他们新盐渠道。”

陈兴怀说道:“这是自然,既然说好了由徽商垄断,那自然是独家卖给你们。不过这只在伪清治下有效,我汉军地盘的新盐,都是官营为主,你们就不要想着插手了。”

“这是自然。”汪兴尧说道。

这道理他都懂,自家地盘的盐,肯定得确保供应,不可能承包给任何商人,只能先官营来维稳。

说完了卖盐的正事,陈兴怀也放松下来,接着闲谈起了其它业务。

“除了新盐,大将军其实还有几样新鲜物件,还请汪掌柜能掌掌眼”

“哦还有好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