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9章 风筝传言案
扬州城的初春总是多风的。三月的风从运河上掠过,带着湿润的水汽,卷起城郊田野里新抽的麦苗,也把那些五彩斑斓的纸鸢送上青天。
施仕伦站在府衙后院的石阶上,官袍被风吹得猎猎作响。他眯起那双总是含着笑意的眼睛,望向城外天空中飘荡的几只风筝。那些风筝形状各异,有燕子、有蜈蚣、还有几只说不清是什么的奇怪形状,在湛蓝的天空中显得格外醒目。
"大人,您在看什么?"师爷公孙策捧着账簿走来,顺着施仕伦的视线望去,"哦,放风筝的时节到了啊。"
施仕伦没有立即回答,他修长的手指轻轻敲击着石栏,忽然问道:"公孙先生,你可注意到这几日城外的风筝有何异常?"
公孙策一愣,仔细看了看:"似乎比往年多了些?"
"多了三倍不止。"施仕伦的声音忽然变得低沉,"而且你看那只红色的燕子风筝,从三天前就一直在城西那片林子上空盘旋,从未落地。"
公孙策这才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大人的意思是..."
"传讯。"施仕伦转身向衙内走去,"白莲教余孽惯用风筝传递消息,当年在山东就曾用此法联络各地分坛。召集捕快,我要亲自去看看。"
半个时辰后,施仕伦换了一身寻常商贾的装束,带着同样便装的黄天霸和几名精干捕快,骑马向城西那片林子行去。黄天霸骑在马上,不时抬头看天,那几只风筝在风中稳稳地飘着,线似乎隐没在林间。
"大人,您怎么发现这风筝有问题的?"黄天霸忍不住问道。
施仕伦微微一笑:"其一,风筝数量异常;其二,位置固定;其三..."他指了指远处一个正在收线的农夫,"你看那人,收线的姿势像是在读什么,而不是单纯地玩耍。"
黄天霸恍然大悟,正想说什么,忽然一阵强风吹来,一只断了线的风筝歪歪斜斜地向他们飘来。施仕伦眼疾手快,在马背上纵身一跃,竟将那风筝抓在手中。
这是一只做工精细的蝴蝶风筝,竹骨轻巧,绢面细腻。施仕伦翻转风筝,在背面发现了一行小字:"老黄病危速归"。
"这是..."黄天霸凑过来看。
施仕伦的眉头却皱得更紧了:"暗号。白莲教惯用的伎俩。"他环顾四周,压低声音道:"天霸,你带两个人去跟踪那个收线的农夫,看他去了哪里。我去找赵铁柱问问情况。"
赵铁柱是施仕伦安插在城西一带的线人,表面上是卖豆腐的小贩,实则掌握着三教九流的各种消息。当施仕伦在豆腐摊前"偶然"驻足时,赵铁柱的眼睛立刻亮了起来。
"这位爷,新出的嫩豆腐,来一块?"赵铁柱热情地招呼着,手上却做了个隐蔽的手势。
施仕伦会意,要了块豆腐,低声道:"风筝是怎么回事?"
赵铁柱一边切豆腐,一边小声道:"三天前开始的,西郊破庙里来了几个生面孔,带着大批风筝材料。每天放出去十几只,收回来的却只有一半。"他将豆腐包好递给施仕伦,"最奇怪的是,所有风筝上都写着老黄病危速归这几个字。"
施仕伦心中一凛:"可知道是何意?"
"小的打听了几个江湖朋友,"赵铁柱警惕地看了看四周,"这可能是白莲教的集结令。老黄指黄旗分舵,病危意味着情况紧急,速归则是召集人手。"
施仕伦面色凝重起来。白莲教自去年被剿灭主力后,残余势力一直蛰伏,如今突然活跃,必有图谋。他正要再问,忽听远处传来一阵喧哗,接着是黄天霸那标志性的大嗓门:"抓住他!别让他跑了!"
施仕伦顾不得多说,匆匆丢下几文钱就向声音方向奔去。穿过一片麦田,他看到黄天霸和两名捕快正在追赶一个灰衣汉子。那汉子身手矫健,眼看就要钻入林中,黄天霸情急之下,竟施展轻功跃上一棵大树,想从高处拦截。
"天霸小心!"施仕伦的警告还未出口,只听"咔嚓"一声,树枝断裂,黄天霸整个人从树上栽了下来。更糟的是,树下恰是一个农家积肥用的大粪坑...
"噗通"一声闷响,黄天霸准确无误地落入粪坑,溅起的污物让追赶的捕快都不由自主地后退几步。那灰衣汉子见状,趁机钻入林中消失不见。
当浑身恶臭的黄天霸被拉出粪坑时,施仕伦强忍笑意,递过一块手帕:"天霸,你这是...另辟蹊径?"
黄天霸黑着脸,刚要说话,突然从怀里掏出一块湿漉漉的布片:"大人,我掉下去前扯下了那人的衣角。这上面有字!"
施仕伦接过布片,小心展开,只见上面用朱砂写着几行小字:"三月初八子时,东门火起为号,各处分坛同时举事。"
"果然要造反!"施仕伦面色大变,"今日已是三月初五,只剩三天了。"他立刻命令一名捕快回城调兵,自己则带着其他人继续追踪。
然而那灰衣汉子如同人间蒸发,再无踪迹。傍晚时分,众人疲惫地回到府衙。黄天霸已经清洗干净,但身上仍隐约散发着异味,惹得衙役们纷纷掩鼻。
"大人,"公孙策匆匆迎上来,"已经查清了,那些风筝确实是用作传讯。每只风筝线上都缠着细小的纸条,放飞后根据风筝的高低、摆动次数传递不同信息。"
施仕伦点点头:"难怪他们每天放飞那么多风筝。白莲教这是要发动大规模叛乱啊。"他沉思片刻,忽然问道:"赵铁柱说所有风筝上都写着老黄病危速归,这是什么意思?"
公孙策翻查着手中的资料:"据典籍记载,白莲教各分舵以颜色为号,黄旗分舵负责扬州一带。病危速归可能是紧急召集令的暗语。"
施仕伦在厅中来回踱步,忽然停住:"有了!既然他们用风筝传讯,我们就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大人的意思是..."
"制作一百只风筝,全部写上老黄病危速归,明日一早放飞在城西上空。"施仕伦眼中闪烁着狡黠的光芒,"让他们也尝尝信息混乱的滋味。"
黄天霸忍不住问:"可我们上哪找那么多风筝?"
施仕伦笑道:"扬州城内不是有家纸鸢张吗?传我的话,让他连夜赶制,工钱加倍。"
当夜,整个府衙灯火通明。衙役们分批前往"纸鸢张"的作坊取风筝,又按照施仕伦的指示,在每只风筝背面都写上那六个字。施仕伦亲自检查了几只,确保字迹与白莲教的风格相似。
三更时分,赵铁柱匆匆赶来,脸上带着惊慌:"大人,不好了!白莲教的人发现我们在查他们,已经提前行动了!我刚从西郊回来,破庙里聚集了至少两百人,都带着兵器!"
施仕伦心中一紧:"他们何时行动?"
"原计划是三月初八,但现在可能提前到明晚。"赵铁柱擦了擦额头的汗,"而且他们似乎知道我们在制作风筝,派了人守在纸鸢张附近。"
施仕伦沉思片刻,忽然笑了:"正好,让他们看个清楚。"他转向公孙策,"通知下去,明日辰时,我要在城西官道上亲自放飞第一只风筝。"
公孙策愕然:"大人,这不是打草惊蛇吗?"
"我就是要惊蛇。"施仕伦胸有成竹地说,"蛇惊了才会出洞。"
第二天清晨,施仕伦果然大张旗鼓地带着一百只风筝来到城西官道。不少百姓好奇围观,只见知府大人亲自将一只巨大的燕子风筝放上天空,风筝背面"老黄病危速归"六个大字在阳光下清晰可见。
"大人这是..."黄天霸不解地问。
施仕伦一边放线一边低声道:"白莲教的人一定在暗处看着。他们看到官府也在用同样的暗号,必然会怀疑自己的通讯系统被破解了。"
果然,不到一个时辰,城西各处陆续有风筝升起,数量比往日多了数倍。施仕伦命人将所有官府的风筝同时放飞,霎时间,上百只写着同样字样的风筝在城西上空飘荡,场面蔚为壮观。
正当施仕伦以为计划成功时,赵铁柱气喘吁吁地跑来:"大人,不好了!白莲教的人说...说那些风筝是官府的诡计,他们已经识破了!而且..."他咽了口唾沫,"他们今晚子时就要攻城!"
施仕伦脸色骤变:"这么快?"他望向天空中密密麻麻的风筝,忽然意识到自己的计策可能适得其反——白莲教见通讯被干扰,索性提前行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