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0章 官印调包计
康熙二十三年春,淮安府城。
新任河道总督施世纶的官船缓缓靠岸,码头上早已挤满了迎接的官员。施公身着正二品锦鸡补服,头戴镂花金顶朝冠,站在船头望着这座即将托付给他的漕运重镇。春风拂面,却吹不散他眉间的一丝凝重。
"大人,前任河道总督王大人已在码头等候多时了。"师爷赵忠低声提醒道。
施公点点头,整了整衣冠,迈步下船。岸边鼓乐齐鸣,鞭炮声响彻云霄。一位身着同样品级官服的中年男子迎上前来,正是前任总督王士俊。
"施大人一路辛苦!"王士俊拱手行礼,脸上堆满笑容,"下官已备好接风宴,就等大人莅临了。"
施公还礼道:"王大人客气了。本官初来乍到,还望多多指教。"
两人寒暄间,施公注意到王士俊眼神闪烁,不时瞥向身后一名捧着锦盒的随从。那锦盒约五寸见方,外包黄绫,正是存放河道总督官印的印匣。
按照大清会典,官印交接乃头等大事。河道总督印为银质直钮方形印,印面二寸二分,厚五分,重二十八两,印文为满汉合璧的"总督河道提督军务关防"十字。此印关乎漕运命脉,若有闪失,轻则丢官,重则掉头。
"施大人,按例需先交接印信。"王士俊示意随从上前,"请验看。"
施公接过印匣,感觉分量似乎略轻。他眉头微皱,仔细检查封条——完好无损,盖有王大人的私印。按规矩,封条完好即表示印信无虞,但施公多年断案养成的直觉告诉他事情并不简单。
"王大人,可否移步衙署再行交接?"施公提议道。
王士俊眼中闪过一丝慌乱,随即笑道:"自然,自然。大人请。"
一行人来到总督衙门大堂。施公命人备好香案,郑重其事地将印匣置于案上。按制,新官上任需先祭拜官印,以示对朝廷威权的尊崇。
"开印!"施公高声道。
师爷赵忠小心翼翼揭开封条,打开印匣。当黄绫掀开的一刻,施公瞳孔骤然收缩——匣中确有一方银印,但印文却非"总督河道提督军务关防",而是简简单单"漕运畅通"四个楷体大字!
"这...这..."王士俊脸色煞白,踉跄后退,"不可能!下官昨日还亲自查验过!"
大堂内顿时哗然。施公抬手示意众人安静,沉声道:"封锁衙门,任何人不得出入!赵师爷,速去请淮安知府和驻防八旗都统前来见证!"
待众人领命而去,施公戴上西洋眼镜,仔细检视这方假印。印为铜质鎏银,做工精细,若非印文不对,几乎可以乱真。他蘸了印泥试盖,发现印文清晰,但印泥颜色较真印略浅——真印用朱砂印泥经年累月,会在印面留下暗红色沉淀。
"王大人,"施公转向面如土色的前任总督,"此印匣一直由何人保管?"
王士俊额头渗出冷汗:"回大人,自下官封印后,一直由贴身长随李贵保管,从未离身..."
施公目光如炬,盯着那名捧着印匣的随从:"李贵,你可有话要说?"
李贵扑通跪地,连连叩头:"大人明鉴!小的确实寸步不离,昨夜还将印匣枕在头下入睡,绝无可能被人调换啊!"
施公沉吟片刻,突然问道:"印匣上的封条可有异常?"
李贵一愣:"这...封条完好,大人方才也看见了..."
施公摇头,指着封条边缘:"你看这里,有极细微的水汽痕迹。真正的火漆封条干燥坚硬,不会出现这种被蒸汽熏软的迹象。"
王士俊闻言,急忙凑近查看,果然发现封条边缘有曾被蒸汽熏开的痕迹,后又被人小心按回原处。
"厨房!"施公突然道,"府中厨房在何处?"
众人不解其意,但还是引着施公来到后厨。时近午时,厨房内蒸汽氤氲,几名厨子正在准备接风宴。施公环视一周,目光落在灶台旁的一口大锅上。
"这锅每日何时使用?"施公问道。
厨头李二忙答道:"回大人,这蒸锅卯时便开始用,一直不停火到午膳结束。"
施公点点头,又问:"王大人,昨日封印后,李贵可曾来过厨房?"
王士俊思索片刻,突然拍腿道:"想起来了!昨晚李贵说肚子不适,来厨房要过姜汤!"
李贵脸色大变:"大人明察!小的确实来过,但印匣一直抱在怀中,不曾离手啊!"
施公不置可否,继续在厨房查看。忽然,他的目光被墙角水缸中的几尾活鱼吸引。
"这些鱼是?"
李二答道:"是王大人今早特意命人从洪泽湖捕来的新鲜鲤鱼,说是要给施大人接风。"
施公走近水缸,发现其中一尾青鲤格外肥硕,游动时却显得笨拙不自然。他心中一动,命人将鱼捞出。
"大人,这鱼..."王士俊声音发颤。
施公不答,取过厨刀,亲手剖开鱼腹。围观众人倒吸一口凉气——鱼腹中赫然藏着一个油纸包!打开油纸,一方银光闪闪的官印呈现在众人眼前,印文正是"总督河道提督军务关防"!
"天呐!"厨子李二惊呼,"这鱼吃了硌牙金疙瘩!"
满堂哗然中,施公却神色凝重。他仔细检查真印,发现印钮处有一道细微的划痕——这是他在京时特意做的暗记。
"王大人,"施公沉声道,"此事恐怕没那么简单。盗印者既能神不知鬼不觉调换印信,又能将真印藏入你赠送的鱼腹中,必是内鬼所为。"
王士俊汗如雨下:"施大人明鉴!下官纵有十个胆子,也不敢在官印上做手脚啊!这鱼虽是下官命人准备,但捕捞、运送途中经手之人众多..."
正在此时,衙役来报,淮安知府和八旗都统已到。施公命人将真印收好,带着假印回到大堂。
知府陈大人和都统额尔赫见到假印,皆大惊失色。按《大清律例》,盗用、伪造官印者凌迟处死,失职官员亦难逃重罚。
"施大人,"陈知府声音发颤,"此事关系重大,需立即上奏朝廷!"
施公摇头:"且慢。官印既已找回,不如先查明真相。这假印做工精细,必是专业刻匠所为。本官观这漕字写法特殊,水旁三点连笔,乃淮安本地刻字铺的特色。"
都统额尔赫皱眉道:"大人意思是,从刻字铺查起?"
"正是。"施公点头,"此外,还需查问昨日至今所有接触过印匣和鱼的人。"
就在众人商议间,厨子李二突然跪地:"大人!小的有要事禀报!"
施公示意他说话。李二颤声道:"今早送鱼来的是王大人的外甥周安,他特意嘱咐要将最大的青鲤留到最后烹制,说是鱼腹中有宝...小的当时只当是玩笑,没想到..."
王士俊闻言大怒:"胡说!周安昨日已回扬州,怎会今早送鱼?"
施公眼中精光一闪:"赵师爷,速去查问门房,今早送鱼之人样貌如何。黄天霸!"
"属下在!"一名精瘦汉子应声而出,正是施公得力助手黄天霸。
"你带人去城中各刻字铺暗访,尤其注意能刻官印级别的匠人,看看谁近日接过大活。"
"遵命!"
众人领命而去后,施公独自在书房研究假印。他发现印底有一处极小的刻痕,像是字母"z"。这绝非偶然,而是刻匠留下的标记。
傍晚时分,黄天霸匆匆回报:"大人,有线索了!城南翰墨轩的老板周德,三日前曾为漕帮刻过一批印章。更巧的是,这周德正是王大人外甥周安的堂兄!"
施公拍案而起:"好一个里应外合!立即拿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