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3章 考试结束后的人生百态

每个考生走出贡院,看到朱吾适的时候,都会第一时间上去行礼。

等到最后一个考生行完礼,朱吾适对这些考生也有了大致的了解。

大部分考生的眉头都是皱着的。

不过也有那么几个考生表情很淡然,甚至隐隐带着自信。

皱着眉头的考生也分两种。

一种是那种思考型的。

还有一种纯沮丧型的。

思考型的就很像那种考试的时候都做出来了,但是有些题不太有把握,所以心里总是惦记着。

纯沮丧型的则是,考完试了,一出考场。

满脑子都是,怎么办,完蛋了,全都不会啊。

这种沮丧型的考生,要么就是真的不会。要么就是心理素质太差,明明考得还不错,却总是觉得自已考得非常差。

这些人大概率是不及格的。

总的来说,因为题目真的不难,只要多看一些四书五经之外的书,基本能做个八九不离十。

所以并没有出现朱吾适最担心的情况。

朱吾适最担心的就是,都是最基础的题目了,结果还是大部分人都完全不会。

那就相当于这些考生的数理化完全没有基础,后续想要培训一年就上岗当老师还是很有难度的。

除非学习能力超强,但是学习能力这种东西又不是一场考试就能看出来的。

经过朱吾适的观察,大明这些读书人基础确实一般,但是也没有差到令人发指的地步。

瘸子里面挑将军,还是能挑出一些可以用的人的。

这就让朱吾适很满意了。

要知道,因为人才断档,朱元璋可是连科举都取消了的。

这一度让朱吾适怀疑,大明是不是挑不出人才了。

经过今天的实战,朱吾适发现,这些人考科举确实不太行。

科举挑出来的人才确实有局限性,但是科举还真就不是那么好考的。

尤其是现在才大明初期,八股文还算是比较难的。

不像大明中后期,读书人已经把八股文研究得很透彻了,只要多练习,就不会考得太差。

这些都是朱吾适通过考生的表情分析出来的,具体情况,还是要等成绩出来才能知道。

等所有考生都从贡院出来后,朱吾适站起身拍拍屁股回家去了。

他要去午休一下,然后亲自监督批改试卷。

时间紧任务重,所以上午考完,下午就要开始批改试卷了。

阅卷老师就两个半,解缙他爹和他哥这算两个,解缙算半个。

解缙主要负责批改数理化。

作文的话,朱吾适觉得还是交给解缙他爹比较保险。

毕竟岁数大,人情世故和人生感悟方面比解缙强得可不是一星半点。

作文又是主观性很强的东西,交给解缙这个毛头小子朱吾适还是不太放心的。

朱吾适是走了,考生们可还没有走呢。

自从朱吾适说明以后每十天就举行一次考试后,有些脑子灵活的,家里条件又比较好的,就已经想好了对策。

那就是先不参加考试,等第一批考试的人下场探探路,然后他们再去套取情报。

如果有不足的地方,就赶紧突击学习一下。

这样做的好处就是,对考试内容有了清晰的了解,可以针对性学习,更容易出成绩。

坏处自然是,要在应天府多住好久,对于那些外地来的,经济拮据的读书人来说,财政压力太大了。

所以今天参加考试的学生,全都是外地的,而且都是经济条件不太好的读书人。他们没有太多的钱支持他们在应天府一直耗着,所以只能尽快参加考试。

考上了自然是最好的,实在考不上的话,对考试内容也有了了解。

大不了回家去备考个半年,然后再杀回来。

京城居大不易啊,他们可没钱一直在应天府备考。

“兄台,你是不是刚参加完考试啊,咱们借一步说话呗。”

一个刚考完试的考生,被一个衣着光鲜的读书人给拦住了去路。

“不好意思,我现在没空。”

考生自然是礼貌拒绝了,他又不认识对方。

那个拦路的读书人一看就是不差钱儿的,直接就掏出了几张明币。

“兄台,我不白让你帮忙,有报酬的。”

之前说过了,第一批参加考试的,都是外地人,还是没什么钱的外地人。

他们来到应天府本身就已经花了一些钱了,手头正紧呢,眼下有赚外快的机会,当时就犹豫了。

拦路的读书人看他犹豫了,就知道有戏,赶紧又从兜里掏出了几张明币,一起塞到考生手里。

“兄弟,这是定金,你的回答要是让我满意,后续还可以再加。”

考生看着手里的明币,不再犹豫了。

这些钱都够他家好几天的生活费了。

“行吧,那咱们找个没人的地方吧。”

拦路的读书人也不是小气的人,直接带着考生就近找了个茶楼,要了个包间。

刚进入包间,拦路的读书人就迫不及待提问了。

“兄弟,你给我说说,今天考试的内容都有哪些。”

“这个不能说吧,这可是机密,万一王爷怪罪下来,我可承担不起。”

考生其实早就想到他要问什么了,但是嘛,坐地起价的道理他多少还是懂一些的。

他懂,拦路的读书人也懂。

他当即又从兜里掏出了几张明币,拍在了桌子上。

“只要你回答我的问题,这些钱都是你的。”

考生看着桌子上的明币咽了咽口水。

“今天考试的内容包括几个部分……”

十分钟后,考生兜里揣着钱,鬼鬼祟祟地从茶楼里走了出来。

几分钟后,拦路打探情报的读书人也走了出来。

这样的情况在应天府到处都是。

朱吾适其实真不在意他们透题。

就跟高考似的,反正就考那些东西。

三年高考五年模拟哪个高中生没有。

尤其是到了高三复习阶段,老师上课动不动就是。

“这道题是某一年的高考真题啊。”

“这道题虽然不是高考真题,但是某一年高考出过同类型的题啊。”

结果呢,也没见人人都考上清北啊。

朱吾适又不是一张卷子用到死。

作文题目多的是,数理化知识更是多到不行。

恰好解缙他爹因为没有做官的想法,所以前些年一直在老家待着。

最喜欢干的事儿就是读书,读各种书。